最早知道有七年之痒这回事的时候,我还在上大学,连个初恋都没有,还那么童贞,竟然知道了结婚娶老婆过日子的那些事。这都缘于我爱看的众多杂志中的一本——《家庭》。后来,参加工作,单位派发任务,要求人手必须一本杂志,我毫不犹豫地就登记上了《家庭》。隔了一日,领导找我训诫,说是要订专业杂志,必须和所教的学科一致,要求更改。最后还被凶了一句“熊青帮蛋子,连个媳妇都没有,看什么《家庭》!”那时刻,要有个地缝真的就能钻进去。

我婚姻家庭生活的启蒙就来源于大学那几年的《家庭》。现在想想,也真是个奇葩,都不知道那时候我怎么就喜欢上了看《家庭》。

工作两年后结婚,已过来了二十多年,回想回想,实在也没感觉到七年之痒说的那个无聊乏味疲惫和倦怠。七年之痒是别人家的孩子,这对我来说也太有违科学规律了吧。

七年之痒是真的么(七年之痒是个什么东西)(1)

那时候,我工作的单位离家有二十多里路。说是家,其实是租赁了人家的房子,老婆和儿子在的地方就是家。我白天黑夜里吃住在单位,一个星期才能在家待一天,中间要想回去得到晚上十点学生放学之后,骑着辆叮当二五的破自行车不安全不说,回到家老婆儿子早就熟睡,再回去打扰也是不妥。所以只能静待休息的时候。我就这样舍家立业,整天忙得马不停蹄,累都快累成了黑狗熊。

老婆和儿子租住在别人家的两间平房里。老婆白天上班,洗洗涮涮,还得接送儿子上幼儿园,早睡早起,也是整天忙得不亦乐乎。遇上儿子有个病有个殃地都是独自承担,里里外外的一把手,不到一米六的小个头也几近成变成了女汉子,昔日翠嫩欲滴的美娇娘也日益风化成了黄脸婆,却依然是我共同生活的美娇娥。

那时候,我真就认为距离产生美、小别胜新婚。两个人一星期真正待在一起的时间也就一天,彼此珍惜每一次在一起的时间,共同享受家庭的温暖和温馨,亲还亲不过来呢,哪有那闲功夫艾艾怨怨、指责、抱怨和争吵。偶有情绪和不满,也都能相互包容与退让,化干戈为玉帛。不对,我印象里还真没发生过可称为“干戈”的事件。三口之家,大手牵小手,逛街、散步、吃小吃,也是温暖地人见人羡。其实也挺感激那二十多里的距离,我想七年之痒是属于那些天天腻在一起的人。

那时候,我与妻好象对生活没有什么美好的欲望追求,应该是现在所说的即安型男女小家庭。工资收入不高,还都是以现金发放,每次发了工资,回到家就直接码放到抽屉里,妻也一样。亲戚朋友、双方老人、婚丧嫁娶、日常各种用度自取自用,从不计较算计,也没有因谁使用不妥而争吵。两个人的生活哪有什么不妥,只要是TA认为可用的就是可用的,从不去翻腾那些鸡零狗碎。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包容吧。给对方留下足够的生活空间,也是在维护自己的自尊。何必让自己的婚姻家庭遭受鸡毛蒜皮的困扰。

由于我的工作变动,我们先后五次搬家,05年才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08年,三口之家才算是稳定地生活在一起。生活还是那样,儿子上学,我与妻各自忙碌自己的工作,白天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一日三餐。晚上,妻爱窝在沙发里追剧,我的最爱是美国大片,总也斗不过老婆的小脾气,只能默默地看电脑;有狐朋狗友呼去推杯换盏,总也听不到老婆的“死哪里去了”的招唤;老婆偏爱吃零食,只要一声令下,晚上十点也得乖乖下楼去,人家店里关了门那可真是没有了办法。时尔也说什么时候能到了“摸着老婆的手,就象左手摸右手,一点感觉也没有”的时候呀?

漫漫长长的人生,那个痒痒没感觉,婚姻小船说翻就翻没经历,想想也真是悲催,没有经历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