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

“一个女人绝不会爱上一个她认为楚楚可怜的男人。女人对男人的爱,总得带点崇拜性。”

但是一个男人愿意让着妻子,不是这个男人窝囊,因为他爱着老婆。女人不应该仗着男人的偏爱,在婚姻里太过强势。

否则强势过了头,不知道珍惜男人的好,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揪着男人不放,经常吵的不可开交,甚至是大打出手!吵的次数多了,两人都会累的,到了连架都懒得吵的时候,两人要么离婚,要么也成为了一张床上的两个陌生人。

女人越来越强势了怎么办 女人越来越强势(1)

但是当下的时代 强势的女人变得越来越多,也有许多男人开始反应这种现象,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女人的问题。

这是由于女性出嫁前后地位的变化。从前嫁妆和聘礼的概念就源自于此,嫁人前在家里好好养着,嫁出去了就要和丈夫的家人一起住,照顾公婆,生孩子,主持家务等等。具体活动的内容因阶级而有所差别,但女性出嫁后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才要三媒六聘把人家娶过来,这也就相当于娶妻之后有人帮你把传宗接代、照顾长辈、主持家务的活都揽下来了。

在越性别越不平等的地方,聘礼要得越多,基本上也就是因为,女性出嫁后要承担得越多。

在近现代妇女解放,“妇女撑起半边天”的思想影响下,很多女人出去工作,同时还承担生育责任和大部分家务,也由于从前单位和集体通过托儿所、食堂等等社区功能来分担女性的重任,所以中国的城市女性中,职业女性所占比例很大,比起很多发达国家都要大,这也造成了中国的女性看起来很有底气、很敢于和男方提条件的局面。你看,人家毕竟家务也做了,工作也干了,孩子也生了,男人相比起来对这个家的贡献确实不如女人。

而改革开放后又慢慢有变化,女性即便经过解放,但在职业生涯中又处处遭遇隐形的壁垒。很多单位或者公司,以女人会生育影响工作为由拒绝把某些职位给女性,又或者根本不给理由,就是拒绝把重要的职位交给女性。另一方面消费主义又兴起了,女性面临着化妆打扮的社会压力,又或者希望从消费中重新找回虚幻的人生掌控感和乐趣。消费主义方面的影响,男女类似,只不过他们消费的是不同的东西罢了。

女人越来越强势了怎么办 女人越来越强势(2)

一旦年轻女性选择结婚生育,她们依旧要面临地位从高到低的改变,而且随着很多公共服务的私有化,照顾幼儿的责任也重新落在她们身上。她们的职业生涯,也会因为结婚生育受到影响。她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独生女,她们在教育上也受过极大的投入,所以她们自然对于进入婚姻十分小心,并要求男方付出更多的筹码。

至于男方累死累活,女方躺着买买买,也不过是男方不理解女方而脑补的图像。倘若题主在知乎上搜索“生孩子”“照顾孩子”等等关键词并认真阅读女性答主的回答,就不会再认为女性为家庭没怎么付出劳动了。由于很多男性依然认为女性生孩子是“天性”“天职”“天经地义”,所以现在很多的城市女性宁可不婚不育,也不愿大大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

有很多男性认为女性挣得没有自己多,因此理所当然应该多付出一些家务劳动,却没有意识到妻子挣得没有自己多恰恰是因为生育阻碍了她们连续职业生涯的发展、或者社会整体的性别不平等把她们限制在一个较低收入的位置上。

不理解结构性的不公平,就不能理解很多女性做出的一些选择。虽然很多女性也许并没有思考过这个结构性的问题,但她们下意识地就会避开必定赔本的买卖。婚姻更多地是一个经济问题,和夫妻共同经营财产、抚育后代有关。即便婚姻有一重“把爱情永远固定下来”的意思,经济问题也是婚姻里永远绕不开的问题。女性看上去强势,只是因为在规避风险以及收回损失。

离婚分财产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只要这个社会依旧把离了婚的女人看作“折了价的旧货”,那么女人离婚分得一半财产就是在领取必要的赔偿。倘若撇开没有办法通过经验技能知识的累加在职场中不断增值的男性,精英男性在婚恋市场上永远都有升值的空间,而女性则通常被视为不断贬值(尤其在生育后),那么离婚后,婚姻中共同度过的时间,都应该变现为金钱赔偿给女性。西方的精英男性离婚了还要不断支付赡养费就是这个道理。

女人越来越强势了怎么办 女人越来越强势(3)

其实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哪里都没有性别平等。但中国的男性还是要庆幸自己并不需要像西方男性那样用一份工资负担整个家庭。西方的女性并非不愿意出去工作,而是因为公共资源比中国要少,育儿压力下,女方在生育之后的那几年无法继续工作。有些人之后还会努力从头干起进入职场,有些就放弃了。我人在德国,同学中妈妈是家庭主妇的比例奇高,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女性又工作又生育又要遇到甩手不干活的丈夫,在职场还要遭遇歧视,回到家还要被丈夫嫌赚得少。牺牲既大,那么强势一点,又有什么稀奇?如果你分担家务,鼓励她多在职场奋斗,保证她反而变成绕指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