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的创业成功率(名校学霸为啥不创业)(1)

昨天,浙江省将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贷款,若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这一话题登上了热搜。

大学本科的创业成功率(名校学霸为啥不创业)(2)

网友都说:浙江是真有钱啊!

创业失败了,也不用担心,有政府来兜底。

看着就很吸引人啊,妥妥地解决了后顾之忧啊。

实际上政府的“代偿”并不是不用还的意思,假如创业失败,政府帮你还了创业金,你还是需要向政府还钱的。

如果创业者还不了钱,作为贷款人,创业失败者一样要上失信名单,会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有专业人士还提醒,代偿可能比逾期还严重,不但会在征信上留下不良记录,还会留下代偿记录,代偿记录无法像逾期记录那样在五年后消除,会永远保留在征信报告上。

大学本科的创业成功率(名校学霸为啥不创业)(3)

所以,清醒点,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也不要妄想能够钻政策的空子。

那么,为什么名校学霸们不去创业?

一、为什么学霸们不创业?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s(下文简称 PSF)指的是投行、一线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等一系列提供专业服务的乙方公司。这些公司大概是世界上智力密度最高的地方。

1、规避风险

这些PSF的学霸也是金融行业里的挚爱,所以,名校生毕业的人首选的行业也是金融。

越来越多的精英进入金融行业,导致进入这行的门槛越来越高。

但是,名校生的人都比较喜欢规避风险,做事情会瞻前顾后,因为他们不能失败。

特别是选择过金融、咨询的人,创业对于他们来说,先抛一堆模型做一堆研究,最后会得出一个结论:创业风险太大,不值得做。

对于PSF学霸来说,创业风险太高,他们喜欢规避风险,不愿意全职创业来试错。

现在高校这个环境,读的东西都太高深太理论化了,学了也用不上。

也见过很多读书人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和读书太多实践过少有关,他们只读圣贤书,对生活探索得太少,很多东西他们都不知道又怎么判断自己是否适合。

在现实中,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学习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虽然书本能教经验,但是每个人情况不同,照搬照抄是不行的。

而且他们没有兴趣真正深入研究市场,创业也总是以失败告终。前人的失败教训,更加让精英人士来对创业退避三舍,如此循环,便更没有多少PSF学霸出来创业了。

大学本科的创业成功率(名校学霸为啥不创业)(4)

2、成本太高

而且在金融、咨询公司呆得越久,越会发现离开的成本太高。

咨询的本质很像大学:深度的研究分析,信息资料的融合,清晰有效地沟通。只要你聪明、勤奋、拼命,就能给你带来丰厚的收入。

投资银行也是这样,紧锣密鼓的招聘会,高门槛的竞争选拔,清晰的职业发展,简历的炫目光环,加入高盛或摩根士丹利。

虽然,表面上看,金融、咨询、法律、医学院等热门专业的共同点是高收入,但是名校生选择这些职业的最根本动机并非个人欲望,而是一种行为惯性。

要知道,待在公司有专车接送、五星级酒店、吃饭有预算、出差可报销。一旦离开了公司,你没有酒店积分,没有航空里程,不再是酒店白金会员,吃饭掏的是自己的钱。

还记得我刚出来创业的时候,在机场遇到以前做投行时一起共事的同事,发现大家是同一班飞机,上了飞机之后才发现,同事在商务舱,而我要继续往后走去往经济舱,当下我就感到,这才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这些在 PSF 学霸们的特点似乎很鲜明了,一个是不喜欢风险,另外一个就是不够接地气。前者导致他们不愿全职创业、做事情更愿意计算风险,但很少愿意试错,没有 MVP 概念、放不下高薪高福利的诱惑。

后者导致他们即使克服了规避风险的强迫症,心里仍然只想着做高大上的项目,不愿意卷起袖子来干。而且他们没有兴趣真正深入研究市场,创业也总是以失败告终。

大学本科的创业成功率(名校学霸为啥不创业)(5)

二、 年轻人创业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前面都已经说了,学霸是很少有人愿意全职创业的,那么就有人说了,学历高的人又不能代表所有人。

而且,那么创业成功的人有多少人是学历高的呢?

那我们就具体来看看数据,我国的创业失败率在99%以上,这也就是说,在当下,100个人创业,可能1个成功的都不会有。

大学生的创业失败率在95%以上,二次创业失败率在80%以上,总体失败率在90%以上。但这并不是说剩下的10%就成功了,只是他们还没有破产而已。

创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成功的人数只有塔尖这部分,99%的大学生创业都会失败。

1、创业风险高,成功率低

创业是一件风险很高、成功率很低的事情,即便给钱也只能算是提供了一个安全垫,防止还没爬两步就摔倒,或是摔倒了再爬不起来。

创业这条路啊,不适合绝大多数人,这个人数的比例有99.9999%,创业成功的概率更是被认为是小概率事件。

百万分之一有明确职业目标和事业追求者,0.01%的人适合创业,只是我们必须明创业的定义以及不同的形式并在不同的阶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形式。

0.01%是多少?0.01%指的是万分之一,相比最初我理解的99.9999%人不适合创业,即只有0.0001%的人适合创业,即百万分之一,高了100倍之多。

对于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借钱去创业,真的不太建议,不仅仅是现在生意太难做,而且代偿跟不需要你还钱是两码事。

大学本科的创业成功率(名校学霸为啥不创业)(6)

2、创业和上班是两回事

创业和上班完全是两码事,创业不仅需要能力,还需要:“软实力 硬实力”。

职场上有能力,表明所在的领域有所成就,但是不代表脱离平台,依旧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就,职场能力取决于公司人脉,资历和信任度。

这次浙江方面此举,我认为更多是起到宣传作用,在舆论上博取好感,浙江官方也确实很聪明,只用了几个热搜和文字游戏就在不懂行的民众眼里起到了很好的舆论效果。但对年轻大学生走入社会后实际帮助不大。

不要看到浙江这个宣传,就冲动了头脑,最后很可能面临创业失败,,还得欠一屁股债,在文章开头已经解释了“代偿”,这两个词的意义。

我们的大学里面缺乏相应的辅导与实践,让什么也不懂的毕业生拿着钱就去干,的确更可能变成打水漂,甚至可能好心干坏事,让原本能正常朝九晚五的人耽误了前程。

创业是从0到1,会经历较大的大起大落,往往是你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的,最后去可能一无所获,所以需要强大的抗挫力。

创业不是单打独斗,你需要一个队伍共同战斗,整合手头的资源,共同完成一个目标。高回报意味高风险,项目的开始,对项目的本身有评估,评估失误,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想要创业,要知道你是否具备足够厉害的拳头产品,并且市场上几乎没有,有的话可以胜出80%的同行。创业者特质是否具备,是否能拥有较强的热情和冲劲。

当下的时机天时,地利,人和是否都具备,时机是否足够成熟。

总之,创业渐渐回归理性,不管怎样,发挥自身的优势,不被埋没,才会有新的生机。

大学本科的创业成功率(名校学霸为啥不创业)(7)

最后

创业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昙花一现。持久战,不需要台上过多的风光,而更多的在于台下扎实的沉淀。

当然,决定一个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因素还有很多。

事实上,很多人本质上是不适合创业的。雷军曾经说过:创业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情,都是阿猫阿狗干的,正常人不会去创业。因为你一旦选择了创业,就相当于选择了一个痛苦、压力、困惑、不被理解、不被看起的人生。

真正能创业成功的,只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成了成功者路上的踏脚石。如果你有一些资金,尽量去做一些小生意。

如果你拿去创业,不但可能本金打了水漂,还会欠下巨额的债务。如果你铁了心的要创业,那么你至少要有一样别人没有的东西,比如资金、技术、人品等。

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创业失败者,他本来就没钱,创业的资金大多是向银行和亲戚朋友借的,一旦创业失败,根本就偿还不起。欠的少还好,打工几年就还完了。要是欠得多了,那整个青春就只能在还债中度过了。

我相信每一个走在路上的创业者,都具备这样一些能力:超强执行力,承压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演讲能力……但像我在前文所提到的:决定你能否成功,不是顺风顺水时你能走多远,而在于危机来临时你能不能承受。

灾难总是接踵而至,这便是人之常情。创业中的风险永远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