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生物中,深海物种很少主动出现在浅海区域,这是因为它们早已适应深海的水压,而深海的压强往往比浅海大很多,深海物种若出现在浅海,很容易造成其伤亡的。近日在新西兰达尼丁附近海滩上,就有居民发现一条奇特的深海鱼——皇带鱼,是属于海洋中最长的硬骨鱼种类。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1)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2)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3)

据居民艾萨克介绍,这条皇带鱼体长约3.6米,刚被发现时,还有生命迹象,但非常虚弱,居民试图帮助其重返深海,但很快就被海浪冲回来,最终导致这条皇带鱼的死亡。也有些居民表示担心,深海鱼的出现,很有可能和深海气候异常有关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4)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5)

生物学家布里迪回应:这条皇带鱼很有可能来自奥塔哥半岛附近的一些深水峡谷,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被冲上浅滩和死亡的原因还有待研究,不一定就是深海气候异常。

鱼类的骨骼按性质分软骨和硬骨两类,其中皇带鱼属于海洋中最长的硬骨鱼,体长一般都在3米以上,至于它们能长多大,还没能完全确定,体长甚至能长到十几米,例如2006年,澳大利亚近海的海面上就发现一条体长8米的皇带鱼,一动不动地漂浮在海面上。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6)

而在墨西哥的科尔蒂斯海滩浅水区更是发现更长的皇带鱼,而且还是同时出现2条长达15米的皇带鱼,令人感到惊讶和害怕,这2条皇带鱼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7)

所以皇带鱼体长3米是很普通的,在皇带鱼种群算是小型的种类,而皇带鱼种群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200至1000米的水深的深海中,以各种中小型鱼类、乌贼、磷虾、螃蟹等为食。

皇带鱼为什么说是“地震鱼”

皇带鱼又称为大海蛇、龙王鱼、大带鱼等,在日本又有着“地震鱼”的说法,因为这种鱼一般会出现在海洋风暴过后的海滩上,认为这种鱼如果在浅海发现,那有可能是深海发生了地震或海啸,真的是这样?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8)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9)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10)

一方面来说,深海物种确实是不会随意出现在浅海,确实也很有可能和深海地震有关,当深海底壳异常时,会让它们方向感异常,惊慌失措地乱跑,躲到浅海,所以为什么在风暴过后,更容易发现深海物种。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11)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12)

另一方面也和深海物种的自身情况有关,可能是它们患上某种疾病,包括出现受伤的情况,让它们没有办法像平时一样生活在深海,无力躲避海浪,最后被海浪冲到浅滩。所以深海物种的出现是有多种原因的,是否和地震前兆有关,还不能简单判断,还需要更多科学论证。

皇带鱼的外形有些奇特,看身形似“海蛇”,也容易将其看做是“海龙”的原型,让有些人会对海保持有一种神秘感,但巨大的身躯和丑陋的面孔让其显得狰狞凶猛,加上坚硬的上下颚足以咬碎甲壳类,让皇带鱼的个性非常凶猛,甚至会同类相残。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13)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14)

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新西兰发现罕见的皇带鱼)(15)

皇带鱼的天敌猎食者比较少,加上生活在深海,比较难捕捉,肉质差,通常被认为不可食用,但随着人们对皇带鱼越来越认识,这种鱼几乎没有鳞片鱼刺等,还有观赏等其它价值,已经有猎人开始围网捕获,并在一些地方新鲜销售皇带鱼。

关注六维自然 顺其自然认识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