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故事类话题】

【序言】前日(2022年11月5日)借去北京东城三里河公园兴头儿,抽空儿核酸检测后,乘几站公交车从前门直奔正义路——据说东交民巷已是著名打卡地;开始不太相信,以为不太可能,结果一到实地,真还不少男女老少,沿东交民巷中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好不自在,好生欢愉。

今天,11月8日,中国记者节,距2000年11月8日,第一个中国记者节举办,至今整整二十三届。那时,时不时去位于东交民巷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开会,会后走西交民巷倒是经常的事;退休前几年,到两广大街上的新协新址例会,即,新闻通气会或新闻大讲堂,每星期准一次⋯⋯

这连续好几年,倒是受益匪浅(每有大讲堂,我还尽量带儿子去听一听,以补在大学本科教育绝对缺失的马哲课以及思政课)。退休后复今日头条悟空问答至今一千五百余天,也似打卡地;现挑提问和回答若干,为本届中国记者节助兴,也尽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证章获得者一份绵薄之力。

大通县旅游打卡点 我的老年与醉乡(1)

一、新闻工作者身份话题什么是职务,什么是职称?

职务和职称,本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框架中的分类事宜,却经常被“官本位”有所误解。职务和职称,同属层级管理体制中岗位职责与分配原则的根本所在,也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责权利的具体体现。仅以既有行政职务又有专业职称的报刊出版单位为例,所谓的职称,标准叫法称为: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其中的编辑、记者均有专业技术职务一一新闻专业两个系列之一即编辑和记者(有采编合一的,编辑和记者,都持记者证)。

那工作岗位呢?显然包括编辑和记者职称系列以外的管理层和管理者,而在采编校印发、编导摄录播的一条龙现代质量管理流程中——在纸媒中的新闻报刊,在电媒中的新闻视听,社长台长总编主编,大多职务和职称共荣,事业企业法人单位,即社务台务委员会或编辑政策委员会成员,一岗双责者居多数。此外,还须关联一定数量的业务、财务、法务人员,在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的大前提下,均须配以相应而相对稳定的全过程管理。

近年来有试点,在互联网领域,评聘新闻专业的编辑记者职务。但现行记者证的发放和使用可谓史上最严格的规定,不仅实名制,而且很透明;在管理机关备案、在互联网上公示,供被采访单位和相关个人即时核查。编辑和记者不是个人创作,在新闻单位的报道属于公务写作和拍摄,档案工资按专业技术评聘,看职务工资加绩效工资:编辑和记者各分高级(1-4级)、副高级(5-7级)、中级(8-10级)、助理、见习(11-13级)。

以上所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考录制度和保险制度一并落实,这一切都与地方和全国两会密切相关,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完全同步。而所有人的升学、择业、就医、养老,无一不在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之中——行政职务(局处科)和专业职称(高中初),其中没有秘密可言,从业时间至关重要,所谓资历大致如此。我这样说,目的有二:一是行政和专业职务都要自下而上做起;二是层级管理大多要干一辈子。

有人说新闻记者职业特征大不如前了?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自己简称“记协”,那个“记”字从何而来?原来是由记者协会延袭而来,如今别称“记协”才对,这是疏忽;近十几年来,每逢11月8日举办中国记者节,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同时说明记者节即新闻工作者节。

中国传媒大学由北京广播学院而来,现规模超大又分门别类,也不止是广播电视三院九系;大学之下为学部,又之下为学院或研究院,再之下就是系、专业、所或班;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新闻工作者包括记者,莫过于如此教学相长、选拔任用。

于是,新闻既是职业、也是产业:就职业而言,新闻工作者包括记者;就产业来说,区块链加产业链。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5G+4K刚开始的新纪元。纸媒有报纸期刊图书,电媒有广播影视网络,这之中哪一种少得了新闻工作者包括记者?

当有人把纸媒贬得一文不值的时候,可看见《纽约时报》怎么说?最大的梗是,有个喜欢退群的人认为不喜欢用的餐一一就掀桌子,和谁也吃不到一起去,吃独食还要大家点赞,广而告之,美其名曰:我是老大,优先于我。这件事出现在5G元年。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新闻记者证的解释

记者证全称为《新闻记者证PRESS CARD》,封面印有国徽图案,首页为国家管理机关印鉴和汉字并英文全称;之后为记者照片、单位、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统一编号、发证日期;再后为年度核验印花(一年一检,合格为准)。

顾名思义,《新闻记者证PRESS CARD》是为记者进行新闻采访工作所用,没有任何特权;即使供职某一新闻机构而不是一线新闻记者,如管理人员、发行人员、广告人员及其他二线人员,包括报社出版期刊,也都不发给新闻记者证。

首都或省会(含自治区首府)驻外省区市州记者站呢,以报纸为例每周四刊以上,经批准允许设记者站,但驻站记者编制在报社,不允许搞发行、广告经营活动,在本报发稿符合规定篇数,才在《新闻记者证PRESS CARD》发放之列。

大通县旅游打卡点 我的老年与醉乡(2)

兰颂手记/王立民刻

二、新闻工作者任务话题新闻记者或新闻报刊,最重要的是什么?

新闻人和新闻纸的责任意识取决于时时刻刻的大局观念和政治站位——“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除此之外,没有比这更为重要的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与实践,与“只有一部呼吸机,先给40岁人用,60岁以上者放弃”甚至是“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议,是时下疫情大流行对全人类的考验、分野和试金石,在不同的新闻人和新闻纸上自然会有绝然不同的表现。

应该指出,说到宣传政治正确的色彩浓重——包括对传媒业态内在规律的把握、梳理、调整、运用;作为传媒两大支撑学科建设,即传播学和舆论学,于多媒体向全媒体的融媒体中不可以两层皮。媒体融合就要融为一体、融汇贯通地形成为合力,包括传播学和舆论学功能;很难把二者分割又不得不总是有所侧重。刻意地将传播学和舆论学孤立对待,不可能也不专业,包括新闻人和新闻纸。

诚然,任何传媒,包括传媒中的纸媒即报纸期刊图书、电媒即广播影视网络,大多具有四个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信息属性、商品属性一一莫如此则难以立足当下社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也是相对而言,像民以食为天这一定论,在传统排序中叫作衣食住行,而直到近年才被提前叫作吃穿住行。食者吃也,直接了当排在生活所必须的首席。这说明新闻人和新闻纸第一也是要吃饭的。

当下新闻人和新闻纸分类,一方面是时政类,一方面是非时政类。前者多为事业单位法人,中央、省市党委机关报即日报;后者是指企业单位法人,早报、晚报、时报,专业报、行业报、企业报。那以事实为依据的新闻呢?恰是社会信用构成。媒体产业是社会组成部分之一,千行百业不可或缺的一种。就是从多媒体到全媒体阶段强化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媒体融合,对社会的好处则不言而喻。

媒体主行传播之事,还是主行宣传之事?

宣传的概念,包括着对传媒业态内在规律的把握、梳理、调整、运用;作为传媒两大支撑学科建设,即传播学和舆论学,于多媒体向全媒体的融媒体中不可以两层皮。媒体融合就要融为一体、融汇贯通地形成为合力,包括传播学和舆论学功能;很难把二者分割又不得不总是有所侧重。刻意地将传播学和舆论学孤立对待,不可能也不聪明。

诚然,任何传媒,包括传媒中的纸媒即报纸期刊图书、电媒即广播影视网络,大多具有四个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信息属性、商品属性一一莫如此则难以立足当下社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也是相对而言;民以食为天这一定论,在传统排序中叫作衣食住行,而直到近年才被提前叫作吃穿住行。食者吃也,直接了当排在生活所必须的首席。

然而精准扶贫攻坚阶段,是在解决温饱之后,温饱则被并列第一。唯物论者不拜神仙,物质第一,精神第二,存在决定意识。那以事实为依据的新闻呢?恰是社会信用构成。媒体产业是社会组成部分之一,千行百业不可或缺的一种。信息社会以及信息时代,就是从多媒体到全媒体阶段强化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媒体融合,对社会的好处不言而喻。

为什么现在报纸发布号外的情况不多了?

对开四版,称为大报;四开四版,称为小报。我曾在哈尔滨大学讲授并主考过报纸编辑学一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九位老师撰写的统编教材。其中,所透露的信息之一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大学里才有的编辑课程和教材。这表明是晩的,重视的晚,教学的晚,那时已信息爆炸的光景,号外则多余。

也可以说,无论大报、小报,还是日报、晚报,承载全球信息的量化指标有限,平日里有副刊,关键时出号外,是解决信息发布与读者需求的问题。时政类报纸中最顶级是《人民日报》,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的党委机关报大多为对开四版;《羊城晚报》,是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报。

《新民晚报》好像很早就不止是四开四版,是中国报业自《申报》后又一座里程碑;见过副刊《夜光杯》的负责人,他说:“我们既不是展翅高飞的雄鹰,也不是迎风斗浪的海燕,是一只春燕飞进寻常百姓家⋯⋯”也许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从那时候起就已经日臻完善,以至于形成了报纸期刊化。

报纸期刊化导致期刊图书化,先于纸媒与电媒的化学反应逐步融合,各种专版专栏专辑开办,一报多版多辑现象一一史无前例地融合报刊书,自然湮没了号外存在。一曲《歌唱祖国》简谱,被退稿的原因是版面有限。有了互联网台机并手机自媒体,何愁版面有限,这也是报纸不再发号外的实情。

大通县旅游打卡点 我的老年与醉乡(3)

三、新闻工作者素质话题为何新闻媒体常有错别字或换算单位出错?

古今中外,莫非如此一一文章结构,字词句章;图书编辑,篇章节目。尤其是在当下一一即,视听盛宴,甚为平常,纸介质出版和电子质出品,错别字和响白字,司空见惯到早就已经见怪不怪。

我敢说,传媒人很少知道相关法律的全称,这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而错别字的普遍存在,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自下至上的整体问题,更是法不责众的问题。

该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三条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凡推广和推行的事情,大体上都有较为长时间的过程,允许差错率的出现。

所以,才有无错不成书说法。以至于电视剧整天说病句:“没有⋯⋯之前⋯⋯”时态和逻辑不可能成立。再说计量换算一事,除非涉外或合同文书等,务须纳入标准化外,其他则以约定俗成尚可。

怎样提高新闻报道写作水平?

应该说,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很多时候真就不一样;这主要反映在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维度,多有不同一一抓不住“新闻眼”⋯⋯

要抓住“新闻眼”,否则,一件事摆在面前,却视若无睹、充耳不闻的;会不会写新闻报道的关键恰在此处:“新闻眼”在概括力和判断力上,即形式逻辑能力。

例如,写一则消息,先将主要事实即关键词,结构在十个左右字的标题上;导语为叙事提要,主体和背景陈述有层次感;结语就一句话⋯⋯逻辑能力看标点。

写一则消息一一看逻辑能力,主要看标点,是一逗到底呢,还是多有句号?敢于并善于用句号将造句及时锁定的人,逻辑脉络明显清晰;用惊叹号!则是胡来。

新闻五W要具体。现代汉语名词不能活用,教授和副教授一字之差,不可以随便增删。在一个会上抄录签到簿一一自己写的教授,见报后被指正在评副教授。

大局观是新闻报道政治站位的基本素质。“新闻眼”要的是深刻度和透明度,可写可不写的不写,可发可不发的不发一一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更要一票否决。

四、新闻工作者待遇话题传统媒体如何对人才流失“止血”?

作为与传统媒体相关的人,应该反复学文件以后,更加了解自己所处的方位和所奔的目标。所谓的传统媒体涉及到新闻出版界的林林总总和方方面面,而所谓新闻出版界的人才倍出与流动也总是处于动态、不可能处于静态。所处的方位,从业务上说,就是新媒体向全媒体的融媒体,所向的目标,就前瞻而言,媒体融合的集中点永远在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黏合度,而不是二者的区别多明显、分割多决绝。于是,5G+4K或5G+8K仅是一个开始。

谁说传统媒体中的一一纸媒:报纸期刊图书、电媒:广播电影电视,一夜之间人才流失到需要止血了?而又有多少人千辛万苦地想要补充进来,离开媒体的媒体人苦乐自知。至于5G+4K或5G+8K时代,互联网在先物联网在后⋯⋯这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各新闻出版单位都在搞融媒体,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考录和退出机制较完备,例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早在2012年起就陆续落实到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和聘用也有较大力度的改革。

人民日报暨人民网与自媒体的链接方式?

例如,各新闻出版单位初评推荐小组的副高及正高事宜,不少于七人的专家与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推荐小组,具有专业副高级以上不少于1/2。申报资格条件包括:(一)学历及任职年限(由申请人严格对标、填表并提供有效证明材料);(二)外语、计算机水平参考并自行掌握(对外语、计算机水平没有硬性的指标要求);(三)论文论著 (由申请人严格对标、填表并提供有效证明材料);(四)破格条件要求 1.年限破格。 2.学历破格。 3.交流任职破格。

在申报程序上,不搞神秘化,公开公正公平。单位内部进行公示,申报人员所有申报材料须在本单位公布一周(一般指七个工作日)。再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尤其对上述破格晋升人员提出现场答辩要求,进行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考察;主要针对破格人员的答辩环节,新闻出版署对此有抽查。岗位任人选择一一以报纸期刊为例,任何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都对应着本单位的局域网;以广播电视为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率先并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新闻记者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先前说过,所谓的职称标准叫法称为专业技术职务,所谓的记者是指专业技术职务一一新闻专业两个系列之一即编辑和记者(有采编合一的,编辑和记者,都持记者证)。那工作岗位呢?在纸媒中的新闻报刊,在电媒中的新闻视听。

当然,近年来有试点,在互联网领域,评聘新闻专业的编辑记者职务。但现行记者证的发放和使用可谓史上最严格的规定,不仅实名制,而且很透明;既在管理机关备案、在互联网上公示,又供被采访单位和相关个人,可以即时核查。

记者一个月能挣多少钱?记者不是个人创作,在新闻单位的报道属于公务写作,档案工资按专业技术评聘,看职务工资加绩效工资:编辑和记者各分高级(1-4级)、副高级(5-7级)、中级(8-10级)、助理、见习(11-13级)。

大通县旅游打卡点 我的老年与醉乡(4)

今非昔比/王立民刻

五、新闻工作者道德话题怎么能认清楚哪条是假新闻?

前日主持单位破格晋升新闻出版专业人员初评推荐答辨会,我事前给每个参评人员各出了两道试题,并附上参考答案。其中有二也恰好回答了一一“怎么能认清哪条是假新闻?”

问:为什么有些人在手机上看新闻报道或人物访谈,不仔细看完,就发表评论?

答:人机合一,人人皆媒,阅读欣赏,批评指正,大多被快餐式过度娱乐所困扰。与传统媒体的评论不同,仅凭印象张嘴就来的回馈议论多于评论,至于不能完整地阅读文章也很正常,真假新闻也会暴露其中的。

传统媒体纸质阅读和新兴媒体电子阅读,后者与前者比,对于人们目力的伤害与日俱增。无论怎样的资讯瞧上一两眼、议论一两句,也算一种青睐有加,不是评论的议论权当作互动看,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问:怎样定义假新闻?而假新闻如何被剔除和筛选在日常的发稿之外?

答:假新闻与真媒体经常是相互绑定而存在。由真媒体发布的不实信息,又以真新闻面目出现的消息,是真的真假难辨的新闻。这一类的所谓新闻,分秒之间到处都有,又与街谈巷议小道消息不同,是真媒体散发并被超大量转发,产生一定社会负面影响的。

假新闻未必是真造谣,要害在于专打擦边球。标题党经常是假新闻出炉的帮衬,多为大题小做、极端用语、文题不符、混淆是非。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除新闻以外,县以上行政区域必须修志,而志稿长编中都有大事记的篇章节目,必须加以逐项甄别。

为什么新闻小说里尤甚标题党?

新闻小说里——尤甚标题党,涉及到形式逻辑中的种概念和属概念的不同层级问题,莫如此,择不清。多次讲过,新闻写作中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文学创作中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史论⋯⋯

新闻写作的所有文体大多都有标题,是以新闻事实的实题为唯一标准——看报看题,新闻概览;新闻标题要求实也要求短,先是《赫鲁晓夫死了》著名,后是《里根被刺》叫绝,好标题也就是好新闻。

文学创作的有一些文体可以无标题。无题也是一种标题,多指诗和散文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极少没有标题。有些短的文学体裁标题只一个字——比如,黄宗英的《星》和《橘》十分耐读。

说到互联网台机和手机自媒体写作,其标题党现象已遭诟病,人民网和央视网都明确严厉地批评,已经无须讨论,关键在于落实,严肃纠正标题党所造成的负能量,缺乏事实的新闻题和艺术的文学题。

六、新闻工作者诚信话题有哪些手段可以保证报道的新闻真实性?

要说,新闻记者如何确保所写和发出消息的真实性;从大体上讲主要取决于消息来源,业内人士认为新闻是脚写的,意思就是消息四处跑来的,是记者调查的事实披露。实际上,现代信息,亲眼所见的现场报道,也有局限性,不确保真实。世间万物,表象与内质,不是一两个人,在一两天里边,说看懂就看懂的,调查研究,也是如此。

说点经验之谈,也许算是咨询。我到报社,先跑文化。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缩印《四库全书》来搞征订,某大学老师签到后发言,该校决定不买轿车也一定买书。这套书15万元多,可装一大卡车,我将该老师的话写进报道,按签到簿上他的亲笔签名某教授,见报当天该校组织部给我电话,说此公连副教授还在评审中,不是教授。

当年还发起《红楼梦》国际研讨会,刚到文化部工作的王蒙莅临并讲话,此前还见《中国文化报》专访过他,副题“在部长办公室里”云云。我发回消息见报有“文化部部长王蒙”,从会议酒店一早在报摊看到,其他报都称“文化部王蒙同志”,我写他是“文化部部长”,嘚,均以人大常委会和国家主席令为准⋯⋯我竟提前发布了小半年。

自从经过以上两件事,我就懂得了什么叫现代汉语名词不能活用。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签到簿上的亲笔签名,如那老师,回忆录中的清晰描述,如王蒙一一经常说,自己某年某月当的文化部部长⋯⋯都不可靠,都要核实。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事(what)、何因(why )、何人(who )等新闻五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自称独家新闻的可信程度如何?

要说,新闻的可信度,不在于是独家;关键看是谁家,消息来源如何?新闻重要与否,要看何种消息?就消息来源,新闻的大类的划分,无非是两种,即时政类和非时政类。

新闻机构的种类划分,并不是纸媒或电媒的区别,而现行政策的规定表明,时政类和非时政类新闻机构,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前者为事业法人单位,后者为企业法人单位。

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运而生。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人大和政协,人民解放军,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人民团体,各企业系统,都有指定的新闻发言人负责发布消息。

融媒体中心建设日趋成熟。人民日报暨人民网、新华通讯社暨新华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暨央广网央视网,约四分之一世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奠基,早已饮誉海内外。

大通县旅游打卡点 我的老年与醉乡(5)

七、新闻工作者法规话题新闻作品可以抄袭吗?新闻有知识产权吗?

所谓新闻就文体而言,至少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摄影、漫画⋯⋯其中,只有消息和摄影两项,谈不上独家就不能算抄袭,一旦发布,遍及全球;余下的诸多体裁与题材的新闻作品,尽管大多属于公务或职务写作范畴,一旦署名,有作者就有知识产权及其与之相关署名权、名誉权、改编权。

在世界报业中,唯独中国报纸拥有文艺副刊甚或理论专刊。仅以文艺副刊为例,依凭着散文、诗歌、小说三大件为支撑,甚至经常开办杂文、随笔、札记、影评、书话一些专栏专辑,发表整版的报告文学,经年累月的长篇连载⋯⋯已经兼备新闻与文学双重标准,对重大新闻事件以文学形式表明态度。

也可以说,真人真事的纪实文学,其本质上是新闻与文学非虚构性质混合体,凡新闻事实为客体呈现而文学手法为主观表现一一成为作品的关键是人而绝不是物,对于人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最需要坚定,不允许以任何借口,即:参考、引用、改编、类似、巧合、撞题⋯⋯达到不劳而获的抄袭获利的目的。

最后要说,2020元旦是我给《今日头条》暨《悟空问答》并微头条九宫格及图文传媒领域写稿第555天,经大数据云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在206万人次阅读我的千余篇诗文和解答中,广州、北京、深圳的粉丝读者居前三甲一一祈愿这样的统计资料,大有裨益且对于新的一年增添新新创意的意义和惊喜⋯⋯

八、新闻工作者写作话题如何删繁就简消息写作中“多余的话”?

所谓新闻写作,即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和广播稿件的写作,常用文体排第一位的就是消息写作;之后,才是通讯、特写、评论写作。

标题新闻,是短消息中最短的一种:看报看题,字字珠玑,旗帜鲜明;广播提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为媒体和受众所看重。

倒金字塔断裂法的传媒消息写作法,标题之下是电头,后为导语,新闻五W全进去,就可以完成短新闻全部;再加主体、结语无妨。

短消息即报个信儿,一二百字足矣,想多说五六百字、七八百字顶多了,评全国好新闻中的消息奖,比到最后经常看到数标点符号。

现代汉语名词不能活用,该用全称不用简称,否则说半天不知道是谁;写消息是“抓活鱼”,忌“炒剩饭”“绕脖子”“吃苍蝇”,忌晚繁假。

消息标题须看新闻分量,一行题如:《我们穷得只剩钱了》《赫鲁晓夫死了》《里根被刺》⋯⋯八个字、六个字、四个字,足够爆。

怎么给当地媒体投稿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

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向“当地媒体投稿”,紧缩一下大体是指,“当地媒体”发布“新闻事件”;真有“新闻事件”,符合报道规定,“当地媒体”必及时介入,属职责范围,会调查核实。至于某个人写出来、拍下来,投稿就发布的可能性不大。

原因在于“新闻事件”四个字上,拆开讲“新闻”不一定构成“事件”,“事件”未必一定是“新闻”;“向当地媒体投稿”,写一些“身边发生的新闻”即可,若赶上个“事件”麻烦大了:“事件”不会由某个人一投稿就可以发表,一般情况提供新闻线索足矣。

顺便提一句,好多媒体编辑欠妥,日期仅为日期,事件代码构成汉语名词是为列入史志辞书索引。中央确定“汶川特大地震”,有媒体偏写“5·12大地震”,真要写也该是“五一二”,五一、十一,不加点,一·二八、一二·九等1、11、12月加点。

报纸期刊,广播电视,是党管媒体的常规出品方,所谓“当地媒体”所指,一定不包括自媒体,就地方新闻所需,以社会新闻为例,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都在新闻素材收集范畴,适合写怎样的体裁呢?如:短则写消息,趣则写通讯,深则写评论⋯⋯

仅以报纸为例,日报通常为时政类,即党委机关报,晚报一般为非时政类,党委机关报偏重日常的一部分。日报的一版多为要闻和前日新闻,二版为社会新闻或区县新闻,三版、四版设置专辑、专栏、专版、专刊、副刊多一些,足够投稿所用了。

大通县旅游打卡点 我的老年与醉乡(6)

九、新闻工作者冲突话题纸媒新闻记者和电子媒体记者有时间差怎么办?

回答某一问题,务须弄清概念。新闻记者的服务机构,即是指某事业或企业法人单位一一且说“新闻记者”叫法,纸媒和电媒多为一家;至于“全媒体记者”或“直接写记者”叫法,从来也没有这称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设为国家新闻出版署以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后,新闻记者的分类明确而清晰,无非是纸媒(报刊)与电媒(视听)两种从业者一一都以新闻记者证为准。

国家新闻出版署主要指报刊书的出版,其中全国性大比例转企改制,仅新闻这一块分为时政类报刊(主要指日报)和非时政类报刊(比如说晚报),行业报或企业报属于后一类,也看新闻记者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直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要分两大块:一是新闻,二是文艺,但搞文艺的人员之中,如晚会编导演人员里也有持新闻记者证的;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人很少有新闻记者证。

那所说的新闻界,大体是指以上两大类的新闻机构;而互联网呢,要说全地球全社会都有,则不属于新闻界的专利一一多媒体向全媒体的融媒体,永远在进程中,也就不存在“全媒体记者”这职务。

还有“直接写记者”叫法,既不原始,也不落后,却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倡导的一项根本,即,读一读近几年“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优秀讲演稿,哪一篇的哪件事,又不是“直接写记者”所为呢?!

人民日报社和新华通讯社的新闻记者证各为独立体系,从多媒体向全媒体的融媒体看,纸媒与电媒的融合度,决定媒体的功能与作用。《人民日报》及人民网广告语是:“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

《参考消息》与《人民日报》配合而侧重国际新闻;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主办,作为国家通讯社驻国内31个地方及港澳分社、遍布世界106个派驻机构近4000人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实为丰沛稿源。

记者在采访现场辱骂被采访对象,会被处分吗?

可以说,如果作为事件发生的假定性提问题,是陷人于不义且不甚妥当的;凭什么好端端的一个采访者和一个被采访者,一个辱骂另一个,一个被一个辱骂?

这诡异场景和人与人关系,似比较难成立。就像有人骂人说道,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傻子就是你,有两个傻子你就是其中之一。这一评价体系,根本就不存在。

非要说有这么一件事发生过,则不应该用如果来假设,直接就按新闻五要素将事件曝光,还磨磨唧唧地保留些什么?各级公安部门都有治安处科队可以报案。

挖苦、讥讽、挑衅,开玩笑、口头语、不礼貌,都不完全等同辱骂;即使是辱骂,也要讲证据。否则如何报案、立案,调查、调解?骂完人不承认的人不少⋯⋯

然而,恰恰相反的表现,比比皆是的案例,搞新闻调查的记者,往往会被采访地的人和事纠缠不清。因此,不是采访者骂被采访者,倒是被采访者骂采访者。

这种情况,扩大开来一一医院的医生,可能遇上医闹;查车的交警,可能遇上酒驾⋯⋯最有危险的是缉毒警,九死一生,随时发生,执行公务不见得很威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