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是河南省直管县级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由南阳市代管。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貌上位于南阳盆地底部西缘。东北接南阳市卧龙区,东连新野县,南界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西依淅川县,西北邻内乡县,北交镇平县,南北长约68.6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总面积2294.2平方公里。1988年11月17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县级市),由南阳代管。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个省直管县市之一。总人口184万,焦枝铁路、二广高速、邓内高速、207国道、三条省道、郑万高铁、蒙华铁路过市境。2019年7月,邓州市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邓州名称是来历

据《竹书纪年》记载,夏仲康封其子于邓,仲康是夏朝的第四位君主,其父亲是夏启,祖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大禹治水中的主人公禹,夏朝的第一位君主。仲康得位于其兄太康,太康是夏朝的第三位君主,因其在位时国家发生叛乱,便逃到了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仲康是太康的四弟,也是太康兄弟六人中最有谋略者,起兵平叛后被推举为王,仲康平叛后曾派人去阳夏迎接太康,并愿将王位归还太康,但太康认为这是弟弟对自己的羞辱而拒绝,仲康在大臣的推举下继位并送还太康的家眷。

仲康即位后,封其子于邓,至于是第几子已无从考证。此时邓州并非侯国,历经夏朝十代后,夏朝被商汤所灭,亡于夏朝最后一代君主夏桀,

商朝建立后,商朝第二十二代君主商王武丁时,大封诸侯,丁已年(公元前1264年,另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谱》推算为公元前1240年),将其叔父曼(字德阳)封于邓地,建立曼姓邓国,为一世邓国侯。至周时发展成为较为重要的异姓诸侯国,强盛时疆域北起南阳盆地南部,东连今湖北枣阳,南接汉水,西连今湖北宜城。国都在今邓州城区。此后至西周乃至春秋时期均为邓国。

现存的邓国侯吾离冢,吾离是曼姓邓国第十九位邓侯,也是第一位见于正史的邓国国君,有“中兴之君”之盛名,邓国于公元前678,历时586年(自夏起为1300年),传国22世。吾离为第十九世邓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大国争霸的形势下求生存,曾多方与大国交好。公元前705年,邓侯吾离又与宜伯绥去今山东曲阜朝拜鲁国。此时邓国中兴,国势昌盛,屹立于列国之林,史称吾离为邓国中兴之君。公元前700年病逝,葬于国都南郊,即今邓州市东南3公里处八里王村,历经沧桑,陵存至今,世人皆谓“邓氏第一陵”。

邓国于公元前678年被楚文王所灭,历时586年。

未完待续

历史悠久的邓州(邓州的来历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