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记载着福全村曾经的辉煌。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台海网11月8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天空湛蓝,围头湾的海风徐徐,海浪一波又一波拍打着岸礁,千年古村落晋江福全村就坐落于围头半岛的东面。福全的故事,要从一道城墙说起。
图为西门,又称迎恩门。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古城墙无言诉说数百年不屈岁月
地处福建东南一隅,东临台湾海峡,南距金门仅5.6公里,千百年来,福全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海防要地。
早在唐代,福全就是一座军事要塞,至宋代,福全所在的围头湾已发展成为东南沿海一大商贸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但这座古村落的辉煌时刻,是在明代,那也是一个福全最动荡不安的年代。明代初年,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为巩固海防,朝廷在泉州设立卫城和5个守御千户所,福全所就是其中一个。因为所城的建立,福全从一个滨海村落升级为抗击倭寇、保障安宁的东南海防重镇。
用来防倭御寇的海岸筑城固若金汤,巍峨的城门与逶迤的古城墙历经朝代更迭,见证了数百年来福全的兴衰。随着抗日战争、“八二三”炮战的爆发,这方古城墙也逐渐在不同年代的战火中损毁殆尽,仅遗残垣。
在福全乡侨的助力下,所城城墙原地“重生”,依然矗立在这座滨海古村落,成为时代阙歌中生动难忘的一个音符。城墙长1950米,地基宽3.9米,高6.3米,外墙全部用1米长、24厘米宽的花岗岩条石纵横交迭垒砌,内墙则用角石垒砌而成,中间夯土填实,相当坚固。城墙分上下两层,落差两米多,都十分宽阔,下层为专门运送武器和物资的跑马道。
修复的城墙连接着所城的西门和北门。西门又称迎恩门,驿道通郡,车马络绎,出将入相。“平时其它3个城门都不开放,有重要客人和官员来,或者婚丧嫁娶都是走迎恩门。”年过古稀的蒋福岱是土生土长的福全人,对村落的大小事了如指掌,据介绍,城墙连接的另一侧北门又被称为瓮城,城墙环绕成一个圆,因形似瓮缸而得名。
站在北门城墙上,阵阵海风犹如策马扬鞭的士兵疾驰而来,蓝天碧海一览无余。蒋福岱说,以前海水会涨到城墙下,大海就近在咫尺。“原本西门外是护城河,后来在1958年被填埋掉了。”据介绍,旧时的城墙前挖有濠堑,年代久远,现虽已填没,仍留下“北濠沟”“南濠尾”的遗迹和称呼。至今,迎恩门外仍保留着一个“大桥窟”,以纪念曾经的“护城河”。
在人多地少的福全,农耕经济并不发达,所城文化是福全的灵魂所在。根据福全村的规划要求,在37.1公顷的规划用地中,就有31.1公顷是所城用地。发展卫所文化体验,让历史古为今用,服务于乡村振兴,是福全古村落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个滨海所城确有这个资本。
除了城墙,福全所成内还留存着不少岁月悠久的古厝、古街、私塾、庙宇……这些散落在村落的历史印记与一望无际的大海串联成了独一无二的福全,无言地诉说数百年海防的不屈岁月。
图为北门,又称瓮城。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百家姓万人烟再现滨海所城风光
福全守城状似葫芦,规划完善,每条村道竟然都有一个街名,北门街、庙兜街、西门街……纵横交错的街道大多都是丁字形连接的,被称为“丁字街”,寓意人丁兴旺。在战争时期,这样的设计也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引敌入境,从两侧包抄敌军。近代以来,在海外侨亲的资助下,福全村的每条村道都实现硬化,几乎每走三五步,便能看到一块记载华侨修路的碑志。
除了保留“葫芦城、丁字街”格局和城墙遗址,福全积极保护与卫所有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留村民最原始的特色生活空间和生活场景,作为卫所文化主题展示窗口,展现抗倭重镇、英雄之地的风采,反映乡风民俗的古朴、醇厚之美。
福全村道两侧的古民居多为“皇宫起”式的闽南古厝和番仔楼,采用闽南传统的出砖入石结构,红砖一般使用色泽艳丽、规格平整的“烟炙砖”,墙上的白石或青石上多有寓意吉祥的灰雕,涂上鲜艳的色彩,十分古朴大气。古厝的房前屋后都有花草点缀,绿油油的爬山虎、玫红色的三角梅……在闽南四季温和的气候中,这些植物总能保持鲜明艳丽的色彩,为古建筑增加几分活力。
数百年前,随着各地携眷前来的官兵增多,福全逐渐形成了“百家姓,万人烟”的特殊处境,城中烟火兴盛,人文荟萃,至今1500多名村民中仍有24个姓氏。清河衍派、凤阳衍派、六桂传芳、百忍传芳……每个民宅的门楣上都刻着不同的堂号。不同宗族不同姓氏的人汇聚于此,按照宗族、区域划分为13境(角落),每一境都建有一座宫庙。保生大帝宫、城隍庙、妈祖庙、关帝庙、临水夫人庙……小小的村落竟有近20座宫庙,供奉着各个宗族的信仰。
早在2010年,规划部门组织编制了福全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对村内丰富的闽南传统文化、民俗宗教文化与卫所文化等进行重点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福全村文化复兴与乡村振兴最大的底气。依托古厝、番仔楼等建筑物,福全计划发展商务酒店住宿、企业会所、特色民俗等多种住宿形式,实现多元化综合发展。
同时,福全以海为田,建立家庭联合滨海生态农场,实现海洋及其海产品的集中生产和经营,并整合林地资源,采用入股分红的方式,集中生产和经营农业产业,保证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根据规划,福全古村落东北临海的林地用地规模将保持不变,并结合古战场,逐步落实滨海观光体验产业功能。
“福地换新姿流水小桥连美景,全程通故里康庄大道展鸿图。”这是镌刻在福全村口山门上的藏头联,也是这个千年海防古村落的真实写照。如今,换了新姿的福全正准备在下一个时代交锋中“大展鸿图”。(记者 谢玉妹 林婕)
城墙分上下两层,下层为专门运送武器和物资的跑马道。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瓮城一角。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迎恩门外仍保留着一个“大桥窟”,以纪念曾经的“护城河”。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福全村一角。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村道上的古民居上保存着完整的雕刻画。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藤蔓爬上红砖瓦,配上蓝天,风景如画。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在福全村,随处可见出砖入石结构的闽南传统民居。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漫步福全村,所见却皆是新旧难辨的红砖厝。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不同民宅的门楣上刻着不同的堂号。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民居门楣上的“感德姑恩”表明,房屋为姑姑寄钱回乡所建。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图为临水夫人庙。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绿油油的爬山虎布满石头房的外墙。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福全村的建筑大多就地取材,很有特色。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图为福全村以前的私塾旧址。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福全村龙元山遗址文化休闲公园一角。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