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不识高仓健只知苍井空

文/马庆云

我为何不识高仓健只知苍井空(我为何不识高仓健只知苍井空)(1)

前几天,日本演员高仓健先生去世,我见网上有几篇缅怀的文章,其中最知名的,算是张艺谋导演。有网友发微信问我,老马,高仓健去世,没见你写什么东西呢?恕我直言,除了张艺谋导演的那部《千里走单骑》之外,我没有看过高仓健先生的任何电影,包括那部在中国改开之初引起轩然大波的《追捕》。没有看过高仓健先生的电影,是我的孤陋寡闻。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看似就不那么简单了。

2005年贺岁档,张艺谋导演、高仓健主演的电影《千里走单骑》高调上映。影片在上映之初,制片人张伟平先生预估票房至少是6000万起步,这里边有对张艺谋导演的肯定,也有对著名演员高仓健老师票房号召力的期待。而与《千里》同期上映的电影中,并无多少势均力敌者。《如果·爱》也是打文艺路线的扑克牌,但比《千里走单骑》早一周上映。而《无极》则晚《千里》一周。均可谓是为张艺谋和高仓健留足了赚取票房的时间。结果怎样?

结果是,张艺谋、高仓健联手的影片只取得3000万上下的票房成绩。也许会有影迷说,2005年的屏幕数量岂可跟当下做对比呢?因此拿孤立的票房数据说事儿,显然不科学。须知,当年口碑上输的一塌糊涂的《无极》可是取得了接近两亿的票房,是《千里》的六倍之多。换言之,以观影人数来论,当年进入电影院支持张艺谋联合高仓健的人,不足一百万。如果我们简单粗暴一点,将观影人群一分为二,一份给张艺谋,一份给高仓健,那高仓健老师的购票粉丝,也不足五十万。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事情。老一辈的影人对高仓健老师的评价很高,可在真正的院线消费主力军中,高老却并无多少真实粉丝。乃至于最近几天对高仓健老师的纪念与缅怀,也十分尴尬。很多网站一厢情愿地做了纪念的页面,可是应者寥寥。甚至是张艺谋导演的纪念文章,在一些媒介传播的时候,也并未有多少人点开观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棍节那天苍井空老师31岁的生日狂欢。刚刚过去的光棍节,大量的青年网民自发地去微博等处祝福苍井空女士生日快乐,红火程度,俨然成为当日仅次于双十一节的话题。而纵观苍井空女士最近几年在中国的各种商演表现,每到之处,必是万人空巷。苍流俨然有排山倒海之势。这种鲜明的对比我们怎么解释?

可能,老马的读者会说,年轻人喜欢年轻人,高仓健毕竟老了,拿个年轻的日本明星说说看呗。说到这里,老马难免想起另一个日本男明星,三浦春马。可能我的读者都不知道他是谁。此君刚刚与刘诗诗(刘诗诗很漂亮啊,你们为什么老黑她,不明白)主演了一部电影,《深夜前的五分钟》。刘诗诗刚刚在《绣春刀》中有了出色表现,这部《绣春刀》为刘诗诗拿下一亿票房成绩。按理说,《深夜前的五分钟》不应该太差啊。可是,《深夜》在中国只取得了一千万上下的票房成绩。

电影院是观众拿脚投票的地方,所以,我愿意用票房数据说一点事儿。三浦春马,在日本男星中的名气不低,甚至于《深夜前的五分钟》的导演行定勋在日本的名气,也仿佛有中国宁浩的意思。可是,这么高影响力的男星与男导演,在中国,票房上为何表现如此之差呢?我是否可以得出一个观点性的疑问:新时代的我们,对日本女优之外的任何日本文化娱乐都已经不感冒了呢?

如果这个疑问基本成立的话,那我们必然要继续追问,何以如此?我们不妨扪心自问,除了苍井空、武藤兰、冲田杏梨和小泽玛利亚,我们还知道日本的什么?如果说,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还流行高仓健这样的文化形态的话,那到了新世纪,日本文化能在中国流通的,是否只剩下AV女优了呢?

当岩井俊二、大江健三郎、川端康成、村上春树……这些名字也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仿佛只迎来了日本的女优天团。我上大学的时候,修一门课,叫文字学,大约是音韵、训诂一类的东西,便也接触到现当代来。从而得知,中国现当代的很多汉语词汇,竟然都是由日本语词借鉴转化而来,说中日文化一衣带水,放佛并不为过。

研究中日上个世纪的历史,尤其是辛亥民国一段,难免生出这样的感觉来:是日本给中国带来现代文明,大量的旅日留学生改变了中国现代史的进程。中国需要向日本学习的东西很多,可我总觉得,新世纪以来,这种学习的风尚,好像在我们新青年中断代了。青年当中,仇日的情绪有越发高涨的势头,而对日本文化的了解,甚至远不如民国时期的同仁们了。对日本,我们只关心它们的女优天团,只呼喊我们的苍老师,却不再愿意问问日本先进的文化、经济、政治等等。

这是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呢?一衣带水的两个民族,本应该相互学习,彼此加深了解,可为什么我们一下子只剩下女优知识,而没有一点其它的了呢?退一万步讲,即使两个民族血海深仇,我们青年依旧仇日严重,可要对付一个民族,怎能连这个民族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不了解了呢?我又想,这种仇日,是素来如此的吗?放佛也不是,他们60后、70后不是在祭奠他们的高仓健嘛,仿佛只有我们80后、90后才这么愤怒一般。

几个月前,老马跟一位旅日学者吃晚饭。这位学者对日本漫画如数家珍,老马听的云里雾里。隐约间,我猛然觉得,老马是不是对日本的阅读太少呢?我是如此,诸位读者可与我犯了同样的病症?

更多观点交流,欢迎添加我的马庆云(xuezhemaqing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