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按现在的意思就是遗传因素、先天的禀赋,这个先天之本会影响人的一生,如果我们把人比作是树的话,肾是这棵树的根。我们都知道肾主骨生髓,化生气血。在三阴经中,肾经处于枢的位置,它将脾输送的精微物质变成血。当然,它不像太阴完全不加以选择的开放吸收,造血不是所有的精微物质,都能达到造血的材料,因而,它属于半开合的状态。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
足少阴肾经循行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经舟骨粗隆下、内踝后侧,沿小腿、腘窝、大腿的内后侧上行,穿过脊柱,属于肾,络膀胱;另有分支向上行于腹部前正中线旁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2寸,止于锁骨下缘。肾部直行脉向上穿过肝、膈,进入肺中,再沿喉咙上行,止于舌根两旁;肺部支脉,联络于心,流注于胸中。
【原文】
《灵枢·经脉》:肾足少明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①走足心,出于然谷②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注释: ①邪:邪通斜。 ②然谷:穴名,在舟骨粗隆下方。谷,《脉经》作“骨”“然骨”即指舟骨粗隆。 我们看肾经的循行路线,很简单,很短,分支少,但是其所经过的地方,都是人体重要器官,肾、膀胱、肝、肺、心。除了脾没有直接络属之外,肾经联系了其余四个脏腑。肾经的功能直接影响着我们肝肺、心功能。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的。 我们在临床上会看到肾衰的病人,体内液体排不出去,增加了心脏负荷,心功能随之受损;心脏负荷增加,肺功能损伤,导致肺淤血;肺淤血并水肿,右心功能差,回心血量增加,肝静脉过度充血,又影响肝脏功能。 经络并不只是很多人认为的一条线那么简单,经络不仅建立的人体结构,也支持着人体的运行。有一些人失眠,治疗时不仅仅要着眼于心,往往要从肾脏入手。从中医理论来说,肾主水,心主火,我们说水火既济,也就是肾水必须上升,以济心火,防心火过旺,心火需要往下温煦肾水,防肾水过寒,这样心肾交泰,才能阴阳和调,阴阳和调是睡眠的重要条件。
足少阴肾经的重要腧穴
1、涌泉穴 涌泉穴大家比较熟悉,在足底,足趾跖屈时成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2/3交点上。听起来很复杂,其实这个穴位特别好找,找的时候捂住脚趾肚,把余下的脚底分为3部分,涌泉穴就在上1/3处有个窝的位置。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涌,外涌而出也,形容水向上、腾溢;泉,泉水也,就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水流。《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的经气由太阳经的阳气转入而来,促使肾经经气的生发,如同天一生水滋润万物。 涌泉穴可以治疗足寒证。如果您身上怕冷,脚心老是冰凉,而且按的时候凹陷不起,这时候最好用艾灸法。但如果火气比较大,这种方法就不适合应用。 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井穴是属木的,通着肝,水又生木,所以可以从这里挖掘能量补肝。当有的人足不寒,但脚心发热的时候,就是肝在向肾求救了,要求肾经一点肾阴(水)来降低肝的火气。这时候一定要揉涌泉穴,几天后脚心发热的问题就会缓解。 另外,涌泉还有可以治疗失眠。我们上面说了,心肾不交,肾水与心火不能相济,就会失眠。这种情况的人往往很痛苦,晚上开始心烦、辗转反侧。可以半盘腿而坐,用右手心摩擦左足心(也就是涌泉穴),左手心摩擦右足心,这样,心肾对应、心肾相交,能够起到安眠宁心的作用。 通过艾灸涌泉穴可以引火归元,治疗上火、咽痛、烦躁失眠。
2、太溪穴与照海穴 太溪穴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太,就是极,大的意思;太溪,就是比较大的溪流,跟水相关。同时,这个太溪也是肾经的输穴和原穴。阴经的输穴五行属性为土,原穴是所属经络原气的源头。所以,水土之穴,能够清肾经湿热。 大家临床常见的泌尿道感染和泌尿道结石等症就属于肾经湿热。一般采用针刺或者艾灸进行治疗。 与太溪经常配伍的,就是照海穴。这个穴位在内踝尖下方凹陷中。 照海穴: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 照海也是常用的清热穴位之一。通阴跷脉,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刺激此穴既补益又清热,既可以调理阴跷脉又可以调理肾经,可谓一举两得的妙法。刺激照海穴可有效治疗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疾病。 不过,您可能不知道,灸照海还能治失眠!可以使得肾水充足,上济心火,使得心宁神安。我们平时可以多按揉照海来改善睡眠质量。
3、水泉穴 水泉穴,定位:太溪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的位置。水泉穴是肾经的郄穴。郄穴治神经上的急性病,比如泌尿系统感染,就是突然有膀胱炎等方面的问题了,就需要赶紧去揉水泉穴。“水泉”的意思就是让尿流通畅,一通畅,体内的毒素就能排出去。 水泉穴是专门消水肿,治小便不利的。医院通常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老年男性一般都有前列腺的问题,每天也要坚持多揉水泉穴。 水泉穴还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尤其是女性月经量特少、肚子胀得特别难受,但经血就是下不来,这时要赶紧揉水穴。 水泉穴可以治疗足跟痛,特别是对突发的足跟痛疗效好,一揉就能缓解。如果长期足痛,那就需要改揉大钟穴或太溪穴。 水泉穴还能缓解脚踝酸痛。比如刚爬完山发生脚踝酸痛,赶紧揉水泉穴。
4、气穴 接着我们讲肾经在腹部的穴位,气穴在脐下3寸,关元穴旁开0.5寸。 “气”指下焦之原气。“穴”腧穴,亦窟藏之意。这个穴位是道家所说的丹田部位。武侠小说中常说的气沉丹田。丹田在指代穴位的时候,约等同关元,但是其本意是指一个部位。而气穴,就处于丹田的部位,是修真炼气过程中,元气的储存之地,所以叫气穴,元气收藏的洞穴。 这个穴位在腹部,腹部上,气不能收藏的疾病它都可以调节,常见的就有奔豚气、月经过多。奔豚气,就是指那种我们老是觉得有气从肚子上往上窜,有气往上顶,甚则觉得顶着我们的心脏,产生心悸心慌的感觉。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艾灸气穴,引气归原。 月经过多的时候可以通过艾灸,加强这个穴位收敛藏气的功效。气为血帅,气足了,能够固摄人体的血液,使得血液以常规速度循正常脉络运行,从而改善月经量。
5、肓俞穴 肾经在肚脐旁的穴位,是肓俞穴。这个穴位在肚脐旁开0.5寸。肓,心下膈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膏脂之类。俞,输也。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输体表,故而得名。 我们说,肚脐为人类先天与后天分界的地方。当我们出生,连着脐带的时候,肚脐部位属于先天;剪开肚脐那一刻,肚脐位置就属于腹部、归属脾胃,转变为后天之地。所以,这肚脐部位,是人先后天的一道门,是生命正式独立发展的门。所以,这个穴位同样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善于治疗气血不足的疾病。 一些腰痛的病人,可以在肓俞穴找到一些压痛点,甚至皮下小结节。通过按揉、针刺或者艾灸去消除这些小结节,或减轻压痛点的痛感,腰痛会得到相应的减轻。所以,我们出现腰痛腰酸的时候,可以躺下来,按揉一下肚脐两旁,也会有一种腰部按摩的舒服感。
6、腹通谷穴 腹通谷,在肚脐上5寸,正中线旁开0.5寸。 腹通谷是冲脉、足少阴经的交会穴。腹即腹部,通即通过,谷即水谷,此穴在腹部,为通过水谷之处,故名腹通谷。 这个穴位很好理解和记忆,它的最大的功效就是通谷,也就是促进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及排泄。能够清降浊气、健脾除湿。所以,饮食不消化的问题,选用这个穴位,如腹胀腹痛、呕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消化不良等。 还可以配伍之前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如天枢穴、滑肉门、水道等,治疗单纯性肥胖,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足少阴肾经经穴歌(共27穴)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接,阴谷膝内辅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集,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半寸辟,步廊神封又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足少阴肾经腧穴主治提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