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白螺话(四邑语探源蛤乸)(1)

作为四邑人,恐怕无人不知蛤乸是什么?

但是,细问一句:为什么叫蛤乸?蛤只有也乸而无公吗?田鸡为什么又叫蛤乸?

我们先来了解下“蛤”字。

蛤有两个读音há 和gé。

一个读音为“há”,用于“蛤蟆”一词。

蛤gé,音鸽。本义:蛤蜊。《国语注》小曰蛤,大曰蜃。又蛤鱼,蛙名。《本草》蛙小其声曰蛤,俗名石鸭,所谓蛤子也。《韩愈诗》蛤即是虾蟇,同实浪异名。

蛤又叫蛤蜊,有花蛤、文蛤、诸多品种。

蛤粤语 gap3,常用同音字:甲合夾鸽,

蛤gaap3乸naa2:是蛙和蟾蜍的总称。

乸——la2。雌性。个体大的青蛙称“蛤乸”。

“蛤乸”意为大青蛙,即雌性虎纹蛙。虎纹蛙俗称田鸡,田鸡者田里面的鸡也,因其雌性个体比雄性更大、更肥美、价值更高、更显珍贵。

在粤语中,体型小、价值低,如同鸡肋一样的雄性田鸡和其它小型蛙都只能称为“蛤拐”,而不会称为“蛤乸”。

为什么蛤字在粤语中表达同一项意思蟾蜍时,会有两种读音?

虾蟆、又写虾蟇,俗写蛤蟆。蛤是借字或相混,而又疑与北方音相混。《说文》虾,虾蟆也。蟆,虾蟆也。

有一句有趣的俗话:“亚六捉蛤”。据说乡下人捉田鸡是在夜间用火照的,田鸡见了火光便不动,任人捉捕,可是“亚六”不懂这方法,却用东西去罩田鸡,将它局住,于是“亚六捉蛤”便成为笑话了。

粤语有"田鸡东"一词。田鸡,粤语称作“蛤乸”,而“蛤”也是“夹”的谐音,意思是“夹钱”(凑钱)“夹份”(合份);东就是就是作东,东家的意思;所以,田鸡东就是夹钱作东,亦平时所讲的“AA制”。

田鸡为什么叫"蛤乸"?《广东俗语考》:"虾蟇 ,蛤乸即蛙。『本草』蛙小者其声曰蛤。俗名石鸭。所谓蛤子也『韩诗』蛤即是虾蟆。又名田鸡"。

没有免费午餐。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粤语会说:"点有咁大只蛤乸随街跳呀?"

自动送上门来,粤语说:"送蛤老爷炒"。

古代人的对子真是有趣,解缙 :“水中蛤蟆穿绿衣 锅里虾公着红袍“ 。

广州儿歌:"虾冇乸(虾公),蛤冇公(蛤乸),生鱼冇死日,塘虱冇出涌"。广府人将虾叫“虾公”,将青蛙叫“蛤乸”,又总结出一个规律,“虾无乸,蛤无公,水中无鱼,虾公为大。” 广东话,虾无乸,蛤无公(读:哈母拿,嘎母公)。译过来就是说虾没有母的,蛤没有公的。

至于"蛤无公"的说法,其实,青蛙是有雌雄之分的。因为粤语大部分语音来自中原的汉族古汉语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吸收了壮族语言(特别是接近自然的语音)和语法。如粤语叫虾(包括公母),一律叫“虾公”,因壮语叫虾为“公”;叫青蛙为蛤乸,壮语田中蛙的田,读那,田蛙叫“蛤那”,又把那写为乸,叫蛤乸。用汉语读就误认为田蛙全是母的了。(文/ 聂巨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