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悲剧继续上演(让恶意悲剧不要再发生)(1)

让《恶意》悲剧不要再发生

文|陈玉华

【最迷侦探推理】

我是一个阅读趣味不高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方说,四大名著中,《红楼梦》这样的巨著我就没读完,《三国演义》也只是读了一半——续完是通过影视。

更不要说那些国外经典了。《百年孤独》经典吧,坚持了几次都疲软下来;我有被《约翰·克里斯朵夫》、《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砖头”砸过的经历,落下个大部头“恐惧症”;这辈子稍稍能读下去的大部头是《基督山伯爵》,因为情节确实跌宕。很过瘾。

多年以后,我发现,自己能读得进去《基督山伯爵》是有原因的。因为相对艺术气息浓厚的经典,《基督山伯爵》就一通俗读本,阴谋、冒险、奇情、复仇......跟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无异,非常引人入胜。这么些年来,自己有幸能写点东西,全是拜了这些通俗读物所赐。

而在通俗文学里面,自己最最沉迷的——

不猜你也知道了——

就是侦探推理。

不能让悲剧继续上演(让恶意悲剧不要再发生)(2)

【侦探推理教你如何工作】

我特别爱古龙。

金庸与之相比,也得靠边站。

为什么呢?

因为古龙有“推理”加持啊!

我有时想,古龙如果不写武侠,改写侦探推理,也会是大咖。

什么《流星·蝴蝶·剑》、什么《楚留香传奇》、什么《陆小凤传奇》......

你说是武侠,我说是推理,你要反对,我跟你急。

侦探推理小说的价值在哪里呢?

这么说吧,如果说自己身上还有些逻辑思维的话,侦探推理小说功不可没!

侦探推理小说为我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一个面对结果、进行反推演绎的路径。

然后寻找问题的症结。

八年前,我读松本清张的《零的焦点》——我被女主角不挖掘出真相誓不罢休的坚韧所感动。那是一连串的从结果反挖真相的漫长旅途,女主角为找出杀害丈夫的凶手,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乡镇到另一个乡镇,调查,实证,纠偏,再实证......最终挖出惊天大秘密。

在此,我不剧透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我们从《零的焦点》这样的推理小说身上学点什么呢?

学逻辑、学条理、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方说,一起凶杀案,逐步调查发现造成这起凶杀案会有几种可能,我们列出这几种可能,然后将“可能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先后顺序排列(或有并列的),然后根据这几种“可能性”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的人员分派,时间地点安排,一一排查,一一求证,直至与真相激情碰撞。

工作也是如此。

如果将“凶杀案”比作为工作中的一个“坏的结果”,然后反过来纠正工作中的一些错漏失误,改善工作中的一些路径和方法,一步步让工作流程更合理、更高效,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如果将“最终的破案”比作工作的”目标”,我们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就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的铺排及时间管理。这跟警员的人力分配及时间上的安排同理。如果工作无轻重缓急之分,几条线都比较重要,要通过这几条线同时进行,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抵达目标,那工作上就得多分派人力,完成阶段性任务。这跟警员的多线调查同理:多线同进,真相或在几条线的交叉处。

不能让悲剧继续上演(让恶意悲剧不要再发生)(3)

【侦探推理教你认识人性】

这么多年,我读柯南道尔、读阿加莎克里斯蒂、读布洛克、读横沟正史、读森村诚一、读松本清张、读东野圭吾、读黑白乙一、读京极夏彦。

“哇哦,读这么多!”朋友都感觉诧异。

我想,很多人只是把它们当消遣读物去读的。

我不一样。我在消遣中发现价值。

发现人性。

侦探推理小说里面有最最真实的人性。

在宗教与道德还未大范围普及深入之前,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犯罪的心。如果法律也“诛心”的话,普罗大众都多少在生活、工作中犯了罪。

那么,了解犯罪的动机、心理就非常有必要。

侦探推理小说提供了最普遍、也最复杂多样、最不可思议的动机与心理。

我把它称之为“人性”。

五年前,我读东野圭吾的《恶意》,面对着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转,面对那阴暗到极致的人性,一边兴奋于作者的构思,一边倒吸一口凉气。《恶意》说的是一个极度自卑而又极度自尊的人,面对在能力上和道德上都很强大的朋友的关心和帮忙,一步步反衬自己的弱小与卑微,由感激转化为嫉恨——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后,杀害朋友,并企图破坏朋友名誉的故事。

早年不通人性的我,看到这个故事,只感觉到悲哀,“对你好,还被你杀,还要被你毁坏名誉”。当自己进一步深入社会,了解人性中最幽微的心理,才发现这种犯罪动机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观照——当朋友处处比你强,你却越来越卑微的时候;当朋友处处帮你,你不是感觉欠了情而是感觉被施舍的时候;当自己越发低下,而对方有一种“施”的优越的时候——你心里的嫉恨就产生了,你心里就会有恶毒的想法——希望他垮掉,而重新拾起自己碎了一地的自尊。

这是一种复杂而又真实的人性。或常常闪现在某些人的脑海,只是没有转为实际的行动而已。

侦探推理小说,特别是社会派推理小说,在人性的挖掘方面,可与那些优秀的现实批判主义小说比肩。

那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会直面怎样的人性呢?

一定会有你的付出得到的不是感激而是嫉恨的时候。 一定会有你帮他脱离苦海他反过来推你下海的时候。 一定会有你宽容了他而他变本加厉的时候。 一定会有彼此走得太近而不好管教的时候。 一定会有他为了终极的利益而泯灭友情的时候。 一定会有你越真实别人反倒认为你虚假的时候。

我在数十本侦探推理小说里,略通了这样的人性。

然后想方设法去应对、去把握关系尺度。

避免类似于《恶意》这样的悲剧发生。

不能让悲剧继续上演(让恶意悲剧不要再发生)(4)

【侦探推理教你智慧】

接下来,我想说:

侦探推理小说,是智力的竞赛。

完美的犯罪是系统的谋篇布局。

如何才能不露破绽?如何才能逍遥法外?

猫捉老鼠,如何才能让老鼠戏弄猫?

当然,我们是从高智商的犯罪中学习系统运筹,而不是去犯罪。

我们将负面的、反面的案例,去粗取精,化为商业竞逐中的典型教材。

完美的破案几乎不存在。

社会派侦探小说中的破案,是一套系统的流程与作战方案。

它不神乎其技,但它是一套更为科学的方法。

如果说,完美的犯罪只能是灵光乍现的话,那么,不那么完美的破案,就具有普适性了。

如果,把完美的犯罪和不完美的破案,比作是工作的话,完美的犯罪就是:小聪明,或者说是能力。

而不完美的破案,就是:道。】

【其他路径】

写到这里,我得纠偏了。

我想说,以上只是我从侦探推理小说里面获得的“道用”。

是否适合每一个人,真的未可知!!!

只是说,这种案例式的呈现方式,是极适合我的。

当然,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也会从思想类书籍中吸收“道用”。

我的朋友温柔响马,是一个熟读古经书的人。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左传》、《战国策》、《三国志》等等,无所不涉。

他可以将这些古经书里的智慧融入到工作、生活当中。

也是“道用”,将老祖宗的思想灵活运用了。

这是适合他的方法。

写到这里,作个结吧。

读读古经书,读读侦探推理,总有好处。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End

不能让悲剧继续上演(让恶意悲剧不要再发生)(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