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觉醒年代》感而慨之

今日这篇小小评议,就从剧中陈独秀飞蛾扑火,身陷囹圄,却依然能豪气干云高唱的那一曲苏轼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着笔……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1)

洪亮高亢的声音,在偌大的监狱里盘旋回荡,荡气回肠,余音绕梁,足三日而不绝啊!热血志士这一英姿豪迈、乐观旷达、激情澎湃的演绎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啊!

曾经生灵涂炭的中华大地,曾经沉睡几千年的民族精神,曾经涣散非常的爱国之心,是由谁来凝聚?是由谁来觉醒?

《觉醒年代》给出我们最明晰的答案:是一百多年前那些如雷贯耳的青年,是那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2)

看了《觉醒年代》,总算给我补上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这一课。

从中,我清晰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及全景还原了建党历程并揭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我必须向这群建党革命先驱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觉醒年代》这部剧由1915年《青年杂志》与1921年《新青年》刊物贯穿始终,通过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等众多历史人物群像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及历史卷轴。

从其影响深远,现实意义,我都该推荐我的青年教师,我的青年学生观看这部剧作。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3)

上世纪初,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依然没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头顶,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国人面前。

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一群有识之青年开始奋起抗争、躬身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在探索的道路上,他们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达成了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随着十月革命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长达43集的波澜壮阔革命历史画卷中,看点真是不少,可我最想先给我的青年学生说的是: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4)

其一:你的志向有多高,你的觉悟就有多高!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5)

且看剧中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毛泽东……这些继往开来,留名历史之人,为什么人人如雷贯耳?其实没有人生下就注定伟大。伟大的人之所以成为伟大,要么一直在学习,读书,要么有高人引领,要么有很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经验,要么有过人的胆识与奋斗勇气。

我想表达的是每个人或者说大部分的人智商都差不多的,只要你想改变,愿意改变,坚定的去改变,坚毅地去奋斗,你就有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你可以做成任何你想做成的事,否则,就是“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所谓“志向有多高,觉悟就有多高”就是只要你敢立下一个大志,你有多大的志向,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你的志向是为了你自己,你只能让你自己过好;你的志向是为了你的家庭,你就能成为一家之主;你的志向是为了你的员工,你至少也是个成功的创业者;你的志向是为了你的客户,那你就成了企业家;你的志向是为了全中国人民,那你就能让国民皆知;你的志向是为了全人类,你就能让世界人民皆知。

当你有了大志向,你就能吸引无数比你小的志向和没志向的人跟随你,和你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看看这些人的志向——

陈独秀:引领新文化、新青年。

李大钊:践行“青春中华”的理想。

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志向。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其二:思想界巨人们是如何唤醒民众的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6)

《觉醒年代》展现了一个中国知识精英们是如何带领民众觉醒,救国的过程。回肠荡气,发人深思。很多的辩论是哲学,方法论层面的探讨,至今都有积极的意义,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陈独秀给孩子讲述新文化运动和旧文化的关系时候说,你要记得,新旧是相对的。现在的旧文化以前是先进的文化,我们的新文化以后也可能变成旧文化。我们主导的新文化运动要批孔,不是全面否定孔子学说,完全颠覆旧时代文化遗传,反对的是孔教的三纲五常,反对的是统治者利用三纲五常政治化。

其三:五四精神影响下的北大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7)

我有机会两次在北大短期学习,也曾多次去北大读书馆,了解北大的五四精神。可是,从这部剧,我看到了在五四精神影响下的北大有了非同一般的魅力。

五四运动带来了各种新思想、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标志着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这一时期,在北大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可以这么说,北大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那场运动的发源地——北大。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北大爱国师生前赴后继地投身民族救亡运动的场景。从始至终,北大的使命就是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推动国家进步,尤其是进入当下的新时代,北大师生更自觉地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其四:不一样的陈独秀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8)

陈独秀是《新青年》的编创者,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热情、大大咧咧、敢爱敢恨,爱国、喜欢结交朋友。他写的敬告青年书震憾了举国青年,他说:“我写新青年,就是想告诉那些还在吃苦受罪的中国孩子们,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只要坚持不懈,将来必成大器。”他更是一个有胸襟,不计较,善于发现优点的明智父亲。他培养的两个儿子,都已成为新青年。这俩孩子记恨父亲,只因那时陈独秀被所抓,父母双亡却不能赶回为父母送终,而他的儿子以为他是为了自己享受,去了日本,所以他们一直恨他父亲。有一天,家里请客,他们把一只青蛙放在陈独秀的碗里,吓了大家一跳,他们把为什么恨他父亲的原因说了出来,陈独秀一言不发,事后,他却大笑说:“他们记恨我不回去给父母送终,说明他们是懂仁义的人,他们宁可吃苦也不依赖我,说明他们是自立自强的人,如今乱世,能有这两种品质,难道不值得高兴吗?”可见,他是多么明智父亲呀!

其五:灯塔一样的李大钊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9)

“燕赵慷慨悲歌之男儿,他像一座塔一样,矗立在画面中”。《觉醒年代》就是这样塑造李大钊的。

李大钊,这个闪耀在红色历史中的革命先辈,不止矗立在画面中,更矗立在人们心中。他像一座塔一样,在混沌的世界里散发着明亮的光芒;他像一座塔一样,在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中筑起坚强的力量。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首洋洋万言的《青春》,不仅饱含着李大钊再造青春之中华的理想,也激起了无数热血青年的满腔救国豪情。

相信,很多人不会忘记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所著《十六年前的回忆》里记录的那一天——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反动军阀绞杀,年仅3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天。

李大钊的一生永远无法用简单的文字尽述,但他的一生注定永远留存心中。

其六:永远的蔡先生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10)

“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人才救国”在那个思想局限的年代,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仿佛一盏指路明灯一般,对文化教育的现状、制度进行锐意、深刻地改革,使低沉的文化环境变得焕然一新。

蔡元培先生的那篇《就职北京大学校长演讲》,就是当下再读,依然让人热血沸腾。他强调“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并向北大学生提出三点希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砥砺德行”,肩负力矫社会颓俗的重任;“敬爱师友”,希望北大师生应以诚相待,敬爱有加。

百年后的今天,当我在电视剧再看到蔡校长演说的剧情时,情激泪目,直呼精彩。再次细细品读,对照之,细思量,如今我为人师,所言所行,如蔡校长所说“为社会所訾詈”处尚多矣。如何能让后辈晚生更好地接受人性之真教育,这应该是古今师者常思量的问题。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盛赞古之学者勤学苦练真诚修己,寻求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鄙薄今之学者或为装点门面给人看,或将学问作为邀名买利的工具。夫子之言警世醒俗,何敢相忘。

其七:君子的和而不同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11)

《觉醒年代》里很好诠释了“何为君子”“何为学者”。新文化、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之等人,与旧文化旧青年代言人辜鸿铭,黄侃,李叔同等人。在文化论战上可谓是势同水火。但让人感动的是,当反动政府试图利用旧文化代言人攻击新文化的时候,却被这些看似“不和的”学者们痛斥;在北大改革委员会开除英国学者,被人家外交压力的时候,辜鸿铭竟然可以挺身而出,支持陈独秀在辩论团与英国人唇枪舌战;陈独秀决定放弃北大一切,去寻找真正革命的道路,主张旧文化派的黄侃竟然真情流露出依依惜别情。这“君子和而不同”的淋漓尽致展现实在是让人看得心里暖暖的。

其八:让人动容的泪点

这样一部历史巨作,能融入如此丰富的“革命情感”是我没想到的。

【一】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12)

陈延年对父亲陈独秀曾经的“弃家而逃”一直带有偏见,他多次当面顶撞陈独秀,甚至在用餐时捉来青蛙来讥讽父亲,让他当面出丑!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两个青年人理解了父亲拳拳的爱意。

他们要去法国留学了,陈延年流着泪看着柳眉远离的身影,他知道这份爱只能埋在心底,尽管被柳眉误解,但爱一人,最起码给她安定安心的生活!陈延年清楚,他走的路,是一条凶险的道路,他也只能看着爱的人默默流泪!

要去法国,没有想到父亲来了,拿来了他们爱吃的花生和炒糊了的南瓜子!陈延年看着父亲,内心泛起暖意!看着父亲的背影,两个孩子紧紧地从后面抱住自己的父亲!这一幕,我是看哭了。内心感叹:满门忠烈!

曾经的多少嫌隙,终被这血浓于水的亲情化解!这一去相隔万里,万般思念,化成离别之泪!陈独秀的眼泪是含蓄的,我想,是不是导演不满足于此,所以又交代了这两位青年人的后续情况,这也是让我感到揪心的痛!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13)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14)

1927年,29岁的陈延年被捕,他走在满是血水的路上,遍体鳞伤,最后被敌人乱刀砍死!这一年,他的父亲陈独秀48岁,白发人送黑发人,该是怎样的悲痛啊!这还不算,1928年,26岁的陈乔年,曾经那么可爱的孩子,也被敌人杀害了!这一年,陈独秀49岁,连失爱子,焉能不痛?

看到此处,我默默心生敬意——岁月静好里,有着你们青春生命的无私奉献!

【二】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15)

弱国无外交,顾维钧、陆征祥、王正廷等4君子屈辱、痛心眼泪的这一场戏真切让我心如刀绞——巴黎和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受欺凌!为了能为国家争取利益,他们屈辱地登门去找美英法三国政要,寄希望他们帮助中国争取利益!自己的命运却不能做主,寄希望于别人,多么屈辱!他们彻夜未眠。这是无奈之举,国力衰微,几个铮铮铁骨的男儿再做最后抗争,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几个大男人瞬间哭了,几个代表中国利益的外交官带着满心的屈辱哭了!陆征祥自责地说:是我把你们的凯旋门,变成了耻辱柱!顾维钧缓缓走上台阶,想着忍受这样的屈辱,他忍不住捂着脸哭了!

此时剧中用沉重舒缓的音乐、浑厚低沉的男声烘托这种悲怆的氛围!消息传回国内,汪大燮得知,他忍不住眼含泪花!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曾经的多么屈辱,才知道这盛世的多么可贵!

【三】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16)

黄侃与陈独秀告别的惜别之泪!辜鸿铭和黄侃,他们作为北大复古守旧派代表人物,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文化代表针锋相对,而且时常激化矛盾,在学术和道义上进行犀利攻击!他们虽然争吵激烈,但这是君子之间的交锋,没有为个人私利,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道不同,但绝不进行人格攻击!陈独秀要离开北大了,我真没有想到辜鸿铭和黄侃先生都来为他送行!辜鸿铭先生说:君去也,还斗否?先生几分玩笑中透含着对陈独秀的敬佩!黄侃先生眼含泪花,带着惋惜劝他留下来,依然道不同,但是,他们因为人格的高度,能够惺惺相惜,真是让人赞叹!陈独秀转过身离开,几位先生挥泪鞠躬相送!

这样的胸襟与风骨让人泪目,更是仰望万分啊!

【四】

青岛失守后,郭心刚的伤心之泪!这一幕真的震撼又虐心!青岛失守后,爱国学生郭心刚一夜无眠,他一人独坐湖畔,无限伤感,他的悲痛,来自于山河之殇!那画面让天地动容啊。一夜白发,不是因为家事之辈,而是国家之殇!

【五】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17)

陈独秀离开北大,蔡元培的惜才之泪!陈独秀提出要离开北大时,蔡元培先生一下子沉重起来。他说话开始颤抖,回忆当年大雪纷飞时,拜访陈独秀的情景!此时,蔡元培先生已经哽咽,眼含泪花,然后转身闭目,努力克制自己!蔡元培先生在剧中落泪的镜头很少,他因为陈独秀的离开却伤心难过!蔡先生的哽咽之语,惜才之泪,让我也泪流不止。

随着剧情发展,一次次为这些历史人物的博大情怀与人格魅力撒热泪,为的是表达一份厚重的崇敬,也让我对今天这个时代更心怀万分的感恩与热爱!

剧看完了,心绪却久久难以平静。

我希望,这样的剧,可以走进我们的义务教育课堂,让我们的孩子接受这份浓重的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燃烧的青春全集(燃烧的青春)(18)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