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一名姓王的团长,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

黄克诚将军闻之噩耗后,禁不住痛哭失声,并破例下令厚葬。

南方人口黄王不分,以至于许多人误以为牺牲的王团长,是黄克诚的亲生骨肉。

这位英年早逝的王团长,到底和黄克诚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故事还要从红军长征前夕说起。

红小鬼长征主要经历(长征路上最年幼的红小鬼)(1)

1934年7月,时任红3军团第4师政委的黄克诚,率领部队在于都县执行任务时,遭到地主民团的偷袭,民团的总指挥姓王,是当地最大的地主。

民团是些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跟红军刚一交手就溃不成军。红军乘胜追击,姓王的地主逃回老家,带着成群的妻妾,以及万贯家财逃得不知去向。逃走前姓王的地主还放了一把火,将堪称豪华的住宅付之一炬。

红军赶到时,只看到烈焰腾空,不见一个人影。就在这个时候,火海中传出孩子的哭声,几名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海,救出一个年仅四五岁,眉清目秀的男孩。

据知情人辨认,这孩子是王姓地主的独子,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王姓地主逃走时没有把孩子带走。

当时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如火如荼,黄克诚不忍心把孩子丢下不管,于是派人给王姓地主送去一封亲笔信,让他马上把孩子接走。

哪知王姓地主异常冷酷,根本不念父子之情,将送信的老表割去一只耳朵,并给黄克诚带话说:他妻妾成群,根本不在乎孩子的死活。

碰到这种没有人性的家伙,黄克诚也无可奈何。

男孩遭此奇劫,变得异常的懂事,把黄克诚当成唯一的亲人。无论黄克诚走到哪里,他就像条“小尾巴”一样,紧跟不舍。

黄克诚眼睛高度近视,仅能看出三四米远,常常面对面都会认错人。因此眼镜也成了他的必备之物。

黄将军生活俭朴,不修边幅,对待下属又非常随和。衣服上的纽扣总要少上几个,而且是补丁罗补丁,军鞋也常常露着脚趾头。

黄将军生活如此节俭,可他每到一座新的城市,他总要找机会,到眼镜店配上两副眼镜作为备用。

红小鬼长征主要经历(长征路上最年幼的红小鬼)(2)

黄克诚

湘江战役时,张宗逊、黄克诚率领红4师,在湘江南岸防守战略要地光华铺。

就在一个月前,红四师师长洪超不幸阵亡,新师长张宗逊刚刚到任,指挥部队作战的任务,全都落在黄克诚身上。而红四师面对的敌人,是国民党军中最凶悍的桂系军阀。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师参谋长杜中美牺牲,第十团团长沈述清牺牲……

战斗中,黄克诚的指挥部遭到敌人偷袭,黄克诚在指挥战斗时,失足跌入一堵断崖下。眼镜丢了,装备用眼镜的皮包也不见了。

黄克诚心急如焚,却又寸步难行。

当地民团奉命在山野小道,以及红军可能经过或者行走的路上,挖了不计其数的小陷坑。

陷坑做了周密的伪装,真假难辨,陷坑里埋藏着5寸来长的青竹签,这些削得尖尖的青竹签,用马尿浸过后再刷上桐油。

穿草鞋的红军,一失足踏入陷坑,脚板就会被逐渐刺伤,甚至刺穿。被竹签刺伤的脚很快化脓,让人痛不欲生,而且无药可治。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把眼镜塞进黄克诚手中。然后又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道:“老头子,我给你带路”。

黄克诚平时与人谈话时喜欢蹲在地上,把裤腿卷起来,宛如乡村里的老农民,因此很多人喊他“老头子”,其实,当时他也只有33岁。

给黄克诚找回眼镜并带他离开险境的,就是王姓地主的儿子,黄克诚装备用眼镜的皮包,也挎在小王肩头。

这件事黄克诚印象深刻,从此对小王另眼相看,长征路上困难重重,每当小王体力不支时,黄克诚便会把他放在马背上,自己牵着马,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

炊事班的战友们看不下去了,就把孩子放在箩筐里,挑着他走过千山万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黄克诚和小王揪着同一匹马的尾巴,虽然两个人年龄相差悬殊,却称得上是莫逆之交。

红小鬼长征主要经历(长征路上最年幼的红小鬼)(3)

长征后关于小王的记载戛然而止,没人知道他在牺牲前的十五年时间里经历了什么,直到他20岁时,做了团长。并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黄克诚闻知噩耗后,禁不住痛哭失声,并下令厚葬。以至于许多人都以为,牺牲的王团长,是黄克诚的儿子。

可其他关于王团长的所有信息,黄克诚都再也没有提起过。

黄克诚的记忆力非常好。

据魏佑铸将军回忆说:解放后,他与黄克诚都忙于自己的工作,40多年都没见过面。那时黄将军已经双目失明,魏佑铸将军去看望黄克诚,刚进了办公室的门,只说了一声“老首长好”。黄克诚面露喜色道:“你是小魏子”。黄克诚的非凡记忆力可见一斑。

牺牲的王团长和黄将军是患难之交,所以黄克诚不可能把王团长的身世资料忘却了,黄克诚不肯讲,只是他太伤心了。

在战争中牺牲的先烈千千万万,王团长只是无数先烈中的一个,像他一样身世的也不在少数。可王团长的经历太传奇了,他才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如果他没有牺牲,很可能成为最年轻的开国将领。

这样一位关键的历史人物,实在不应该让他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红小鬼长征主要经历(长征路上最年幼的红小鬼)(4)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四大野战军,牺牲的王姓团职以上干部共48人,其中第一野战军6人,二野8人,三野18人,四野16人。

小王参加长征时只有五六岁,有些作品中,将小王描写成十四五岁的少年,其实这完全是错误。

长征时期,十四五岁的红军小战士并不少见,少共国际师平均年龄不足 18 岁数,最小的才十三 岁,很多战士还没有枪高,他们中许多人坚持走完了长征路。黄克诚绝不会让炊事员用箩筐挑着小王行军。

小王长征时只是个五六岁的孩子,他牺牲时也不过20岁。也就是说,小王团长牺牲的时间是在1949年或者是1950年。

四大野战军中,这两年间牺牲的王姓团职以上干部共六人,其中第一野战军一人,第三野战军三人,四野两人。

一野的王学礼烈士,是第四军第10师31团团长,陕西省神木县人,牺牲时33岁,年龄和籍贯都与小王团长不符。

第三野战军的王体然烈士,生前是第30军88师262团副团长,他是江苏沛县人,牺牲时31岁。王兴芳烈士是第31军91师271团团长,他是山东潍县人,牺牲时39岁。王克己烈士,河南省博爱县人,生前是第三纵队八师 24团副参谋长,牺牲时37岁。第三野战军的三位烈士,年龄、籍贯都与小王团长不符。

第四野战军的王甫连烈士,江西瑞金县人,生前任39军司令部通讯科科长,牺牲时33岁,年龄与小王团长不符。

红小鬼长征主要经历(长征路上最年幼的红小鬼)(5)

王奇烈士,第四十三军128师382团政委,1950年4月海南岛战役时,牺牲在广东徐闻县。籍贯、年龄不详。

据时任382团团长王实杰将军回忆说:政委王奇年龄比我小10来岁,是个老红军,参加过长征,指挥作战能力非常出色。

而王实杰出生于1922年,由此推算,王奇出生于1930年左右。

第43军128师382团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六纵第17师第51团。

东北野战军战斗力冠绝全军,在东北野战军中,第17师的战斗力,更是首屈一指,有“攻坚老虎”之称,而第51团是17师的主力部队。

1947年6月,在四平攻坚战中,第五十一团在团长赵月光、政委王奇的率领下势如破竹,一举攻占守军第七十一军军部,活捉陈明仁的胞弟,军部直属团长陈明信。

陈明信被俘后,面对年轻的王奇政委,宁死不肯承认自己是被俘虏的。他说他很勇敢,他的士兵也很勇敢,可是他们不得不在攻城部队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面前屈服,所以他们自动放下武器。

当时王政委没有和陈明信多说,可是当他被带走时,发现他指挥的六门火箭炮,以及炮兵,已经调转炮口,成为第51团的攻城利器。

为此陈明信百思不解,他一直感觉,自己对手下人不薄,火箭炮兵实在没理由这么快就背叛他。

辽沈战役,我军攻打锦州时,战斗陷入焦灼状态,就连一向沉稳的林总,也坐卧不宁。

晚上十一点半,我第51团攻占铁路局大楼,这里是锦州守军司令范汉杰的指挥部。

消息传到林总那里,他顿时喜形于色,向东北野战军参谋处长苏静口述电文:嘉勉51团全体指战员。希望他们继续发扬“攻坚老虎”的巷战威力,争取锦州战役全部胜利。

辽沈战役结束后,张实杰(又名赵浩然)继任51团团长,不久后,第51团改编为43军128师382团,团政委王奇。

在攻克天津的战斗中,382团也有出色的表现。

红小鬼长征主要经历(长征路上最年幼的红小鬼)(6)

1949年10月14日,382团占领广东花县,并顺势夺取了仁和墟公路大桥。

部队经过连续7个昼夜追击作战,指战员们疲惫到了极点,本来打算好好地休息两天,王政委派出的侦察员回来报告说:从化一带的敌军,正向广州方向流窜。

王奇政委立即下令:部队停止休整,沿花县到广州的公路迅速追击。全团急行军至太阳墟,得知敌军主力部队已经逃走了。

黄昏时分,282团到达沙河,在公路两侧敌人埋伏了两个团。

团长认为应该把这些敌人消灭掉。而王奇认为,现在时间紧迫,如果现在恋战,就会因小失大。

团长说:如果我们现在由此经过,敌人向我们发起突然袭击怎么办?

王奇说:“现在敌人已经丧失了斗志,一触即溃,那些溃兵反而更不好处理,不如我们假装没有发现敌人,做好战斗准备,却装出毫无戒备的假象,由此经过,敌人肯定不敢袭击我们”。

团长和政委很快敲定了作战计划,继续急行军,敌人果然一枪都没敢开。

沙河距离广州市区只有七公里,282团于当天夜里八点左右进抵广州,然后兵分两路,张团长率领两个营的兵力由中山路,王奇团长率领两个营由沿江路进入广州市区。并于第2天黎明前,控制了市区内所有重要目标。

王奇顾不上休息,他派出一个侦察排,返回沙河,通知藏匿在那里的敌军,广州已经胜利解放。

红小鬼长征主要经历(长征路上最年幼的红小鬼)(7)

王奇和张实杰

上午八点左右,藏匿在沙河的3000多敌军,宣布向侦察排投降。

王奇和张实杰几乎是兵不血刃,解放了广州。

他二人都是少年心性,竟然因为广州和天津,到底是哪个城市更大一些,争论起来。最后两个人决定骑着马,绕着广州转一圈。

两个人骑的都是白马,广州市民看到解放广州的将领如此年轻,于是又给他俩取了个“白马将军”的绰号。

两个人绕着广州走了一大圈,最后得出结论,王奇的坚持是对的,广州确实比天津要大一些。

1949年11月29日黄昏,我军第382团进抵广西苏立圩,并准备在此宿营。

就在这个时候,从博白县城方向逃来一群难民,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引起王奇政委的注意。

王奇问他是什么人。对方回答是县立第一小学的教师。

王奇又问:“这么晚了,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对方回答说:“白崇禧的第三兵团司令官张淦,就在博白县城,他抓壮丁,勒索钱财,搞得县城里鸡犬不宁,所以大家才出来逃难”。

张淦在博白县城的消息,让王奇政委感到很兴奋,特意奖励了提供情报的小学教师一袋大米。

红小鬼长征主要经历(长征路上最年幼的红小鬼)(8)

白崇禧手下的三个兵团司令,被称为车、马、炮。张淦是三个兵团司令中最狡猾、善战的,他是白崇禧的车,因为酷爱风水术,一个罗盘从不离身,因此又被称为“罗盘将军。

衡宝战役结束后,张淦率领二万多残兵败将,从玉林退到博白,试图从合浦海上逃走。

此时白崇禧花重金从薛岳手中租借了一支舰队,从海南岛的海口出发,抵达龙门港,接应张淦的第三兵团去加强海南岛上的防御。

机不可失,当时第282团晚饭刚刚做好。王奇命令战士们马上行动,在行军时吃把晚饭吃了。

同时王奇还写了一张十个字的纸条,让通信员飞马送往师部,纸条上写着:我们立即出发,弃袭博白。

11月30凌晨两点左右,282团的战士们抵达博白城下,守军根本没想到是解放军会来得如此迅疾,还以为是鲁道源兵团的58军到了,所以没有盘问就打开了城门。

第282团副连长芦福山,掏出5块大洋,请值班的守军带路,去被守军当成临时军团指挥部的县图书馆,见张淦商议军情。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小个子传令兵,将5块大洋收入囊中,然后径直来到县图书馆的门前。

张淦走投无路,被芦福山和教导员刘梅村从桌子底下揪出来。张淦被带到王奇政委面前,王奇没有急于审问张淦,而是先让卫生员替他包扎伤口。

张淦十分担心他女儿的安全,请求王奇政委帮他寻找女儿。半个小时后,张淦见到了女儿,十分感动,当即向王奇政委表示:他愿意立功赎罪,为王奇政委孝犬马之劳。

王奇笑道:“空口无凭,你要拿出点实际行动来”。

上午九点,张淦向手下的几个军长发报: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降。

红小鬼长征主要经历(长征路上最年幼的红小鬼)(9)

白崇禧在龙门港足足等了7天7夜,结果一个人影也没看到,最后只能含着泪,下令舰队返回海南岛。

当时当时海南岛上已经盘踞着10万多国民党军,如果白崇禧能把张淦的第三兵团接到海南岛,岛上的国民党军就能达到13万多,可能会给以后解放海南岛带来不可预料的麻烦。

王奇政委举重若轻,轻而易举地化解了白崇禧的如意算盘。

属于王奇的传奇还在继续。

1950年2月20日,第282团二营四连副排长鲁湘云,率领七名战士,驾小船出海练习,黄昏后,风突然停止了,无法返航,他们抛锚在海上过夜。

第2天黎明时分,终于起风了,鲁湘云下令起锚返航。结果在西南方向,发现一艘正在高速逼近的军舰。

鲁湘云他们的小船上有一挺机枪,4支冲锋枪,三支步枪,一个枪榴弹筒,12发枪榴弹,还有十几枚手榴弹和两个炸药包。

敌人也发现了鲁湘云他们的小木船,先是远距离用舰炮将木船的风帆炸断,然后才靠近过来,耀武扬威地要求鲁湘云他们投降。

鲁湘云突然下令开火,手榴弹雨点般地落在军舰的甲板上,炸得国民军鬼哭狼嚎。

突然一包炸药扔上甲板,在巨大的爆炸声中,铁甲舰冒着滚滚浓烟,狼狈不堪地逃走了。

鲁湘云小木船打军舰的成功经验,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王奇政委将这次海战的经验,仔细整理起来,并很快在我军准备进攻海南岛的部队中得到推广。

1950年4月2日,王奇政委亲自带队,在外罗埠山狗吼一带海面上,执行渡海作战训练任务,突然遭遇巨大的龙卷风,王奇所乘的机帆船触礁沉没。

船上大部分战士获救,王奇政委与小部分干部不幸牺牲。

王奇政委,是43军解放海南岛渡海登陆作战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红小鬼长征主要经历(长征路上最年幼的红小鬼)(10)

王奇政委在战争中屡立奇功,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况且他牺牲的时间是在1950年,所以关于他的年龄和籍贯,应该不是秘密。

可无论是黄克诚,还是王奇政委,对他的出身、籍贯、以及年龄都讳莫如深,这其中一定有让人心酸的记忆。而长征前夕,那个被地主父亲抛弃的孩子,就是最好的解释。

王奇政委牺牲后,黄克诚痛哭失声,除了二人之间多年的超越亲情的友情,更是因为感叹天妒英才,王奇是军事奇才,前途不可限量。

王奇是长征时期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他的籍贯应该在于都县。

红小鬼长征主要经历(长征路上最年幼的红小鬼)(11)

关于王奇政委,我能找到的资料只有这些,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就权当抛砖引玉吧。

像王奇政委这样的英雄,实在不该留下这么多的谜团。

参考书目《大将黄克诚》

《第一野战军—彭德怀麾下的14个军230位将军》

《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麾下的10个军252位将军》

《第三野战军—陈毅麾下的17个军349位将军》

《第4野战军—林彪麾下的20个军519位将军》

《三走麦城》

《枪杆子1949》

《四野战事全纪录》

《开国将军轶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