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日本》:从三件艺术品,重新认识精致日本 |@art张小玉

宫崎骏手绘100幅马克笔画零基础(汉字书法宫崎骏起风了)(1)

国内有妙论:“无论你多厌恶日本,去一趟,你就喜欢了。”抛开有争议的民族问题,日本这国家的确值得玩味。

日本人爱美,在衣食住行、文学艺术中都能体现。今天,小玉就从这本叫《岛国日本》的书中,带你探寻文化上的精致日本。

这本书挺有意思,它不像很多聊社会问题和历史渊源的书那样,把日本和中国紧紧的放在一起比较,三句话不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也没有从常规的时间轴来梳理文化历史事件,而是深入体验某个文化现象的内核,提炼出生动而令人有兴趣的话题。

宫崎骏手绘100幅马克笔画零基础(汉字书法宫崎骏起风了)(2)

《岛国日本》

因此,小玉为你拆解这本另类的日本文化之书,也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三件日本艺术品入手,解读日本的文化与审美。

没错,无关政治,只谈美。

汉字书法:守住日本人的心魂之物

美国耶鲁大学一位教授这样说过,现在世界上有超10亿人享用古希腊文化遗产,而有超过20亿人在继承古代中国文化传统。

宫崎骏手绘100幅马克笔画零基础(汉字书法宫崎骏起风了)(3)

日本书法手卷《尾张国郡司百姓等解》

虽然说日本总是提中国不好,可小玉还是想从中日的渊源入手。如果说大中华文化圈还有哪些影响一直存在,那汉字一定是其中之一。

在汉字没有传到日本前,日本人是没有文字的。日本和汉字的相遇,是在什么时候呢?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确切说法,而一个有力说法是在公元一世纪,汉字传入日本。而且随着佛教经典传到日本,催生了大量“写经生”。这种汉文经书的抄写,让汉字在大众文化普及程度上不断扩大增强。

宫崎骏手绘100幅马克笔画零基础(汉字书法宫崎骏起风了)(4)

日本手抄的汉文佛经

书法艺术,又是汉字的一个集中美学体现。它不是纯粹的技巧或者记录之物,而是一种浓缩中国文化精神的审美之物。看线条的美、点捺之间的美、空白的美,进入纯粹审美的陶醉,书法的艺术性才显现出来。

因此,日本人对汉字的热爱延伸到了书法这一艺术形式上。他们甚至形成了“书道”,成了日本人修身养性的盛行文化。

宫崎骏手绘100幅马克笔画零基础(汉字书法宫崎骏起风了)(5)

日本书法鼎盛时期书法家藤原佐理的草书作品

在唐朝时,日本借鉴汉字发明了平假名,可汉字的魅力在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如今的日本知识分子依然在坚持使用汉字,甚至还会吟诵和书写中文诗歌。不会汉字?那你可真没文化。而且在全球化的今天,即使日本文字和文化已经非常成熟、别有风味,但《汉字与日本人》的高岛俊男依然断言,汉字是日语中的负荷。可如果没有这负重前行,那日语便成了幼稚的无根浮萍,甚至会飘零逝去。

可见,以书法为代表的汉字文化,就是深入日本人骨髓、守住心魂之物。

《起风了》:宫崎骏与日本人的暴力美学

宫崎骏手绘100幅马克笔画零基础(汉字书法宫崎骏起风了)(6)

宫崎骏《起风了》

说完与中国相关的汉字书法,来看一件纯粹的日本艺术品:宫崎骏漫画电影《起风了》

《起风了》主角是堀越二郎这个开发日本零式战斗机的年轻人,在那个疾病、战争、天灾、饥饿、死神阴影笼罩全球的动荡年代,依然不失少年的梦想与爱。

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作家就在自己同名小说《起风了》中,提到了一个精彩的意象:风起,唯有努力生存。因为堀越二郎不是宫崎骏虚构的角色,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零战的实际存在的一个人。

宫崎骏手绘100幅马克笔画零基础(汉字书法宫崎骏起风了)(7)

宫崎骏手绘100幅马克笔画零基础(汉字书法宫崎骏起风了)(8)

宫崎骏漫画《起风了》两款风格不同的海报

《起风了》是宫崎骏的收山之作,也赢得了无数日本观众的喜爱。为什么他们会对这样的一个故事青睐有加?这背后暗藏着的日式审美基因,不妨从两张海报一探究竟。

两张《起风了》的海报内容风格完全不同,一个画着“赛博朋克风”的战斗机,一个是“甜美清新风”的女孩。而这正是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一方面,表现男主角设计战斗机场面,甚至有人形容飞机不是兵器而是纯粹的美学之物,这属于雄性甚至暴力的美学口味;可另一方面,日本人又放不下创造“美丽哀愁之物”,蓝粉色调正是这等物哀美学的投射

宫崎骏手绘100幅马克笔画零基础(汉字书法宫崎骏起风了)(9)

作家大冈升平在《莱特战记》中提到:“在传统与大义的美名下,那些年轻人的生命白白逝去,这背后正是神风特攻之“恶“。”神风队员“香消玉殒”的飞机,便是二郎设计的零战。可美的名义下,却是死亡。

可以说,《起风了》的背后,反映了日本人受困于“很美”与“很暴力”的终极问题。日本人的“武士道”,也同样透露着这样的“暴力美学”内涵。武士刀优雅锋利,却是让人失去生命的器物。甚至大导演北野武的电影,不也是同样的“暴力之中尽显欲望的美”吗?

宫崎骏手绘100幅马克笔画零基础(汉字书法宫崎骏起风了)(10)

日本武士道文化

能乐:日本文化推崇的“间”

说完当代电影艺术,再来看个传统艺术。

日本文化中有个词叫“间”,它来源于中国汉字,比如诗词中的“花间一壶酒”“山间四面尽花神”等等,都用到了这表明方位的词。

不过日本文化中的“间”却是个非常抽象但是玄妙的词,有种一唱三叹的流动感与生命感。日本所有的传统艺能,都是“间的艺能”。怎么理解呢?也许我们能从日本的传统艺术“能乐”中找到答案。

宫崎骏手绘100幅马克笔画零基础(汉字书法宫崎骏起风了)(11)

日本传统民间艺术“能乐”表演

能乐起源自奈良时期,是日本最古老的传统艺能之一,在它身上,淋漓尽致体现了日本审美中的“幽玄”气质。这种独特的源自心绪的感受,介于自然与人、现实与表演之“间”,营造了一种情绪的空间。尤其是能乐中“面具”的使用,喜、怒、哀、乐都要有不同的面具,还分为青年女子、老人甚至恶魔等各种类型。演员戴上之后,就要像面具中的人物附体一样。

宫崎骏手绘100幅马克笔画零基础(汉字书法宫崎骏起风了)(12)

能乐面具

书中有一个特别“日本化”的描述:

这个用柏木制作的宫廷仕女面具,是15世纪以来日本人的表情。红唇黑齿,额卧双眉,眉眼之间,楚河汉界。“我孤独寂寞,似一苇飘零,曾与溪水相约,誓随之而去。”只有曲终人散,而没有落幕,那便是型,便是“间”。

其实,日本人的整个生命状态中,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间”。在日常生活的礼仪中,日本人礼貌中带着一种敏感和警觉,但如果交换了名片,那便是找到了一种“安慰感”。名片这种媒介,就是他们心理上和陌生人建立起的那种“间”。因此也有人调侃说,日本人真正的相识,是从交换名片开始的。

宫崎骏手绘100幅马克笔画零基础(汉字书法宫崎骏起风了)(13)

交换名片的日本人,“间”文化的表现

结语:日本到底什么样?

日本的样子,太多了。

在西方人眼中,它是“菊与刀”,但在中国人眼中,日本绝不只有一种样子。它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附庸,不是我们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不是完全西化、open至极。《岛国日本》,就给我们提供了日本样貌的一个侧面。

日本到底什么样?可能他们自己都说不清。也许每一个发表完高论的人,都发现它好像又变了。因为日本文化,本来就是活生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