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不管有没有看过这两本书,我们从书名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区别前者的重点是“志”,也就是记录的意思是我们后人通过文献,口述,利用现有证据推测出的三国时期的人.事.地.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而后者的重点是“演义”这两个字的重点又在“义”字上面三国时的人.事.地.物只是“演员”,负责来演这个“义”它的内容来源于历史,却脱离了历史,形成自己独立特有的系统它浓缩了古人的所有智慧,为我们所有人改善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最方便的途径现在我们很多人喜欢用《三国志》来否定《三国演义》,这其实是不应该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三国志陈寿白话文全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三国志陈寿白话文全文
说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不管有没有看过这两本书,我们从书名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区别。前者的重点是“志”,也就是记录的意思。是我们后人通过文献,口述,利用现有证据推测出的三国时期的人.事.地.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而后者的重点是“演义”。这两个字的重点又在“义”字上面。三国时的人.事.地.物只是“演员”,负责来演这个“义”。它的内容来源于历史,却脱离了历史,形成自己独立特有的系统。它浓缩了古人的所有智慧,为我们所有人改善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最方便的途径。现在我们很多人喜欢用《三国志》来否定《三国演义》,这其实是不应该的。
在我们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有战国史,汉史,唐史,宋史,明史,清史。为什么我们会对那么一点点的三国史感兴趣呢。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对《三国演义》感兴趣。现在我们用历史来否定它,似乎有喧宾夺主的意味。
以前,我们通过戏曲,评书,影视等等形式,让我们对《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如数家珍。现在的网络这么方便,按照道理来讲,我们应该更加熟悉才对。可现实却是越来越陌生。我们可以问问周围的人看过《三国演义》吗,基本上都会说看过。可是进一步问他具体的内容时。不是讲不出来,就是讲出来的和原文千差万别。
现在网络上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不在少数。可是大部分都是在讲,这个计谋有多高,那个战力有多强这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毫无帮助。也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的年代。所以我们喜欢用科普的方法来看《三国演义》,平铺直叙。可是我们随时可以拿着《三国演义》看,还需要找别人来科普情节吗?很显然是多此一举。我们更需要的是常识的普及。也就是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我们都能从容应对。这才是自在的人生。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当你一提到某个内容,有人就说真正的历史中不是这样的。比如说关羽温酒斩华雄,有人会说华雄是孙坚斩的。当你说草船借箭,有人说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儿,或者说是其他的谁谁谁做的。这都是很无聊的事。如果我们想学习历史,就好好研究历史,如果想学习《三国演义》,就好好研究《三国演义》。这样扯来扯去既没有实际意义,还让大多数不明就里的人无所适从。这也是很多人对《三国演义》里面故事情节越来越模糊不清的根本原因。
由于受国外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对“真”这个字也非常执着。认为《三国志》才是真实的,才值得我们研究学习,《三国演义》只是小说,看看热闹就可以了。这是由于对历史常识缺乏了解。对什么叫做“真”也是模棱两可。如果真要说“真”的话。只有“义”才是我们看得到,摸得到,用得到的真的东西。而历史却不一定是真的。没有任何一个历史学家敢保证历史书上写的都是真实的。第一历史是永远无法得到的了。当然,除非某一天可以时空穿越回去。
我们大部分人工作,养家的责任已经很重了。是没有时间去研究书本的。《三国演义》正是把和我们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义”用三国的故事编出来,让我们闲暇之余娱乐娱乐。通过学习里面角色的人生处世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美好。我们不能为了凸显自己,而去任意打破这个系统。
当然有人想创造一个新的系统,这未免太自视甚高了。比如电视剧《三国》,就是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杂糅在一起改编。结果怎么样,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曹操为什么会把他模仿孙子十三篇写的《孟德新书》烧掉。不就是觉得难为情吗?
作为读书人的我们,不管是研究历史,还是小说,严格意义上来讲,《三国演义》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说。我们都应该像孔明一样把学问研究透。把它和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让我们的生活在前人的指引下,走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