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决战》中,淮海战役的一场关键之战就是歼灭黄维,看看最关键的时刻,电视剧是怎么呈现的:

1948年12月9日,小李家村,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指出大王庄集就是双堆集的南大门,现在正由杨伯涛这支老虎军团把守,同时又有空军支援弹药。黄维兵团在炮火上仍然占据优势。陈毅提出让粟裕分兵过来一起攻打黄维兵团,争取速战速决。

华野哪5个纵队打黄维(歼灭黄维的战斗华野功不可没)(1)

粟裕派陈士榘带兵前去支援消灭黄维兵团,请邓小平给其分配作战任务。邓小平建议把陈士榘放在攻击位置,王近山和6纵归其指挥,定要拿下大王庄,撕开双堆集的南大门。

解放军和黄维兵团的战事进入拉锯战的状态当中,形势非常不乐观,黄维得知胡琏回到了前线,他高兴之后是失落,现在战事打成这副烂摊子,谁来也收拾不了了。胡琏下飞机后立刻上前线指挥,他让杨伯涛去指挥,一定要把大王庄给夺回来,一旦大王庄丢了,双堆集就彻底暴露在解放军的炮火之下。

大王庄阵地战况激烈,解放军连续发起冲锋,阵地被夺回后又被抢走,如此来回拉锯足足三次,邓小平下令让王近山和陈世榘无论如何也要把大王庄拿下,撕破双堆集的缺口。此时,杨伯涛集中炮火攻击,欲夺回大王庄。王近山派出唐明春的夜老虎团,他们誓死要守卫大王庄。

经过将近10天的战役,大王庄被打下,双堆集也守不住了,黄维只好下令各自突围。刘伯承下命令在各个路口设立关卡,务必要活捉黄维。杨伯涛首先被抓,黄维和胡琏躲在坦克里意欲逃走。

解放军直接把桥给炸断,大难临头给作废,胡琏顾不上黄维,自己逃走了,最终黄维被解放军活捉,黄维倒也没有想着寻死,他丢掉了毒药。

华野哪5个纵队打黄维(歼灭黄维的战斗华野功不可没)(2)

陈参谋长来参加歼灭黄维的战斗中,只有王进山露了两面,却再也没有见到陈士榘。

看看在史料中陈士榘参谋长起到什么作用。

《全国解放战争史》的描述,“为最后解决黄维,淮海前线总前委于13日又调整攻击部署:以南集团为主,东西集团配合,并从华东野战军围困杜聿明集团的部队中抽调第3、第13纵队加入南集团作战,鲁中南纵队为预备队,南集团改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指挥,对拒绝投降的黄维兵团残部发起最后攻击”

《淮海战役》的描述,“总前委决心迅速歼灭黄维兵团,除现有各纵队外,决定从围歼杜聿明集团的各种中,调两个纵队,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率领南下,参加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13日晚,南下纵队到达双堆集战场,中野立即调整部署:决定华野第3纵队、13纵队加入南集团,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指挥”

《第二野战军战史》的描述,“总前委又以华东野战军第三、第十三纵队加入南集团作战,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统一指挥,以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为战役预备队”。

《第三野战军战史》的描述,“粟裕等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中央军委,“建议再有华野抽出一部分兵力,以求先解决黄维。而后,中野负责阻击李、刘、宋敌,我们再集中华野解决杜、邱、李集团。”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当日以电话复示同意。华东野战军遂增调第3、第11、鲁中南纵队和炮兵一部参战,由参谋长陈士榘率领于当日晚南下。12月12日,刘伯承、陈毅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但黄维拒绝投降。13日晚,华东野战军南下部队到达双堆集战场。总前委立即调整部署,以华东野战军第3、第13纵队加入南集团,以鲁中南纵队为总预备队。”

陈帅年谱记载,“和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战况的发展,决心采取集中足够兵力,首先歼灭敌黄维兵团,尔后再集中全力歼灭杜聿明集团的方针。为此,决定抽调华野三纵和鲁中南纵队南下参加围歼黄维兵团”

刘帅年谱记载,“和陈毅、邓小平根据战况发展情况,决心采取集中兵力,首先歼灭敌黄维兵团,而后再集中全力歼灭杜聿明集团的方针。为此,决定抽调华东野战军三纵和鲁中南纵队南下参加围歼黄维兵团”

粟将年谱记载,““……为此,我们建议再由此间抽出一部分兵力,以求先解决黄维(对邱、李暂采大部守势,局部攻势),尔后中野负责阻击李、刘(解决黄维后可能不敢北进),我们再集中华野解决杜、邱、李兵团”。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接到此电,立即通过电话与粟裕等商定,由华野再抽第三、苏十一、鲁中南等3个纵队及炮兵一部参加歼黄作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当即电话回复,表示完全同意。当天晚上,华野陈士榘参谋长率领3个纵队和炮兵一部南下,前往双堆集地区参战,并于同日末时电告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和中共中央军委、华东局。出发之前,粟裕特别交代,缴获的武器装备一支枪一粒子弹也不留,全部交给中野”。

根据以上的这些史料,陈士榘在最后歼灭黄维的战斗中他和他率领的华野起了关键的作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中野的王近山也归陈士榘指挥。

华野哪5个纵队打黄维(歼灭黄维的战斗华野功不可没)(3)

关于这场战斗,也有这样的传说:为了加速对黄维兵团的围歼,华东野战军抽调了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统一指挥的五个纵队和一个炮兵分队支援中野。

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在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亲自陪同下,来到中原野战军司令部。钟期光叮嘱陈士榘临行前粟裕代司令员嘱咐:一定要服从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指挥。然后,钟期光副主任就返回了华野。

当时,双堆集的战局已经到达白热化状态,中野前线的几个主力军伤亡惨重,战斗时间长,士兵们已经快要体力不支。然而,陈世榘的兵团抵达双堆集后,并没有立即作战,而是选择原地不动。中野司令刘伯承以为陈世榘想置身事外,就给粟裕发了一份紧急电报:“陈世榘在干什么?等着士兵都打完了再作战吗?”

而陈士榘却说:“中野军已经很疲惫了,让他们给我们撤出一条主线来,我们攻打。”

在当时的双堆集战场上,华野和中野与第十二兵团战争乱作一团,指挥系统也不协调统一。陈士榘冷静的想了想认为,与其让华野的几个纵队分散支援,还不如让中野撤退,他指挥华野兵团一鼓作气击败敌军。

但是就怕在中野前线的陈赓、王近山不愿意。邓小平亲自给陈士榘打了个电话。在电话里邓小平对陈士榘说:经过他的亲自协调,主攻位置已经让出来了,那就是六纵的攻击位置。邓小平说:“不仅仅是攻击位置,六纵也归你指挥。”这六纵的司令员是王近山,其攻击位置就是南面的南集团。

陈士榘要来主攻路线,要来指挥,也用一场酣畅淋漓的最后攻势彻底击溃了黄维兵团,为淮海战役立下大功。

华野哪5个纵队打黄维(歼灭黄维的战斗华野功不可没)(4)

看看百度上是怎么介绍这位上将的;陈士榘(1909年4月14日-1995年7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北省荆门市人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排长、纵队副大队长、纵队司令部参谋、纵队参谋处处长、师参谋长、科长、营长、军参谋长、代理军长、随营学校校长、八路军旅参谋长、支队司令员、军区司令员、野战军参谋长、兵团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长征、直罗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广阳战斗、山东抗日根据地历次战斗、攻克赣榆县城战斗、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转战鲁西南、挺进中原、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兼军事建筑部部长和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等职。参与领导国防工程和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两弹基地工程任务,为中国导弹、原子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5年7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

看看陈士榘在淮海战役中的作用:淮海战役刚刚打响,即以陈毅司令员的名义,策动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沛率59、77军2万余人起义,为截断黄伯韬兵团的退路创造了条件。11月9日,率第6、9、11纵队越过陇海路,以每天140里路的速度急行军,在南路配合粟裕、张震指挥北路第4、8、13纵队,合围并歼灭黄伯韬兵团于碾庄坪,取得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在战役第二阶段,受命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第3、13纵队和中原野战军南集团合围黄维兵团,并于12月15日全歼该兵团。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时,因粟裕疲劳过度病倒,他代行指挥,获得歼敌25万余人的最后胜利。

电视剧大决战中,我想我们华野的这位陈参谋长应该功不可没,不怎么到导演们怎么想的在关键的战斗中,连一个镜头也不给这位参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