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场“沉浸式”宣讲在广袤乡村火热开展,宁夏泾源县基层宣讲员正用乡音传递“党音”,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鼓足干劲、凝聚共识,早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智慧和力量。

从机器轰鸣的帮扶车间,到生机勃勃的蔬菜大棚;从宁静祥和的村庄,到热闹喧嚣的街道……初冬,最澎湃的激情在基层奔涌。

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1)

六盘山镇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王金福趁着工人们休息的间隙,与大伙聚在一起,一场有特色的“理论宣传讲堂”就此展开。王金福用最朴实的话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他们身边,鼓励大家坚定信心跟党走,用双手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2)

“接下来,我们要立足资源优势、做优特色产业,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享受农业、产业红利,推动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王金福话音刚落,全场响起阵阵掌声。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回想起当初的苦日子,又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不禁感慨万千。

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3)

“说句心里话,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工人火金兰说。自己如今实现“家门口”上岗,月工资从三年前的每月一两千到如今每月六千多元了。

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4)

集美村帮扶车间工人火金兰说:“我没有进厂之前在县荒山造林,一天跟着在山上种树,也挣不了几个钱,挺辛苦的,每天日晒风吹。自从建了这个厂,我现在手熟了一个月也拿六千多工资呢,我觉得和上班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挺好的。现在路也铺了,花园也建起来了,家家的日子也都一家比一家过得好了。”

这几日寒意初显,但集美村蔬菜大棚里依旧温暖如春。志愿者王克李走进蔬菜大棚,身为共产党员,他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进大棚,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让群众及时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最新的惠农政策。

“你们忙,我来讲。”一场朴实冒着“热气”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宣讲会在棚内拉开帷幕。

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二字,意味着国家今后将出台更多惠农政策,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咱们今后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王克李说。

“咱老百姓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准没错,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陈东京笑着说。

集美村村民陈东京说道:“农民最关心关注的事情就是国家的惠农政策。在乡村振兴中,民生和发展这方面今后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老百姓感觉到将来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充满了希望。现在我们有帮扶车间,有部分群众也在养牛,今年又建了这些大棚,对村集体的收入和群众的经济发展肯定是有很大的改善。”

大棚内,成畦的辣椒、西红柿、水萝卜鲜嫩翠绿、煞是喜人,即将迎来上市期,这是集美村打造的村集体经济特色种植产业。

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6)

集美村蔬菜大棚负责人杨金忠说到,自己种了辣椒、西红柿、萝卜各两棚,辣椒棚的亩产量是八千斤左右,这两天市场行情也很可观,他的每一个大棚可以收入三万二左右,效益很可观。

有讲有听、有说有笑、有问有答,蔬菜大棚变成了“田间课堂”。

党员王克李表示,作为一名党员,把二十大精神给大家宣传着,让大家都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能够自力更生,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集美村党支部书记闵富有说道:“通过种植西红柿、辣椒、菠菜等反季节蔬菜,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今年第一波蔬菜已经销往附近县区,深受喜爱,年底预计实现收益达10万元以上。集美村利用这一座座蔬菜大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营收。下一步,集美村将带动一批农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助力乡村振兴。”

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二十大精神沁润群众心)(7)

“乘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东风,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产业继续做大做强,闯出新路径,持续稳定促进农民增收,也会继续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基层群众,线上线下相结合,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群众的心坎上,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声’入人心。”六盘山镇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王金福说。(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