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日,骑行参观邓演达故居

作者:一山晚啼 字数: 3803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1.途中所见

上午九点左右,阳光在左前边斜照着车轮转动的影子。一路上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在有树木野草的空地上,爬满了紫色的牵牛。或者缘上树,顺着枝桠,延展它细密的藤叶。在织起的绿帐间伸出一只只小喇叭。即便是在荒野,也有一种欢腾的姿势。又因它紫色的调子,又有一种伤感的心情。望着它们,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一首熟悉的歌,

“你看啊,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

你听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

邓演达故居的观后感 骑行参观邓演达故居(1)

路边的牵牛

邓演达故居的观后感 骑行参观邓演达故居(2)

惠城人家

前面是一处立交的叉口。横在眼前的是一条在建的铁路线桩虚线。高速位于路的中间,入口有收费站。我骑行在高速公路的右边。

一见高速,呼啸奔驰。我心激越,就想着我的远方。远方啊,你可听见一个声音的呼唤!可人感到,有一根绳子牵着。它不似风筝的线,而是钢丝制成的绳。任凭你往前拽,死力奔,那怕是勒得肩胛血痕,也难以动弹。站在原地,眼巴巴的望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比赛般,你追我赶。我想,这一定是一场马拉松啊!

疾驰的车轮,摩擦着减速带发出呜呼呜呼地声响,带着阵颤。人骑在路侧,身后的重卡驶来,轰隆隆,感觉像是碾过来的战车,催逼得人心惶慌,想要奔跑,不由“快马加鞭”,可这鞭仿佛抽在身上,瑟瑟干疼。到了,仍是被远远的抛落在后。

在一处因建有加油站,使得公路绕弯的荒芜路段,有一座废弃的平房,一大蓬五色梅生机蓬勃地占据着残墟的屋侧。让我感到,人走茶凉,人去楼空。你走了,他来了。怪不得五色梅的侵占。

路边的人家门前,几块菜地横斜。一位银丝满头的婆婆,斜执着粪瓢,弯着腰,在一块油麦菜地间拨草,这是半上午的时候。

她的身边有一棵木瓜树,青瓜累累,还有几棵荔枝,荔枝正在开花,花香氤氲。荔枝树的花跟前些日子开的芒果树的花很相似。

邓演达故居的观后感 骑行参观邓演达故居(3)

青年香蕉

路边有香蕉树,宽大的叶子,像是铁扇公主遗弃的扇子。青嫩的香蕉像别样的花朵。停下来近看,发现它的花前端坠着一个重重的如锥形的球,球的上方有两片黯红肥大的叶片。让人觉得:香蕉是女性的植物。也不贴切,如果从它树心伸出的如鞭的主茎看,又有男性的味道。

另外,所见的广东这边的民居常有的一种样子,是门前多有一棵或大或小的荔枝树,或是龙眼树。特别有家的感觉。

一家小店门前的石榴开花了。

2.邓演达纪念园

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蒋介石逮捕,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牺牲时年仅36岁。啊,“36”是一个坎。

邓演达是惠州人,故居位于三栋镇鹿颈村。

纪念园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外围。包括广场,萨波塞亭,农工党各机关人士种植的红棉林。

广场前有一牌坊,前后各有联:

前联:风雨如磐伐叛锄奸匡国运,庭园似画抚今追昔勗前贤

后联:晋谒故居永祀楷模铭脑际,弘扬浩气勤将忠烈勉儿曹

中间有邓演达的一尊高大的雕像。雕像左侧,有一短壁,壁上书写着他说的一句话,

“个人生死不足道,中国革命必须及早恢复!”

让人感到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第二部分,即事迹陈列馆。

其时恰逢某组织参观,有一位年轻的讲解员。我想,不妨蹭听一下。其实,我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感受一下群体参观的体验。不然,我并不习惯按讲解员的思路或引导的程序来参观的。

进门时,值班保安有量体温,有签名。我找他们要了一个口罩戴上,混入其中,跟在后面进入展馆。

对于讲解员认真而又熟练的讲解,我直感到她的口渴,一圈下来,连续讲了总有半个多小时吧。我都想喝水,拿着早上吃早餐时倒来的茶,因人多就没有喝。

等介绍完,大家陆续走出去时,我上前问年轻的女讲解员,她很热情,友好。也或者是把我当作了他们队伍中的一员。她走近,我看着她的脸,有一丝讶异:远看气质美女的她,近看脸上有若干浅浅的似雀斑又似痣印在她原本漂亮的脸蛋上。

那时我在想,眼睛有时也会骗人的。比如相机,照片很美,实际上是经过各样的处理加工。也感到,距离真是个奇妙的东西。我并没有说她不美,也不是说她不好看。我只是奇怪,当时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一点。

我问她:你说邓演达被捕后,还写信宣扬他的主张。这信是怎么传出来的呢?关在牢里,不是没有自由了么。原谅我一根筋呀。我总想象着,对手敌人是不会心慈手软的,也不会讲什么人权道义之类的。只有利益,政治,权力,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年轻的女讲解员,抬仰起她的头,回答我说,“正好看守的狱警有一位也是广东人。”

啊,原来是老乡帮的忙。“怎么有点像‘小说’啊”,我笑笑说。

另外,记住了邓演达在一封信上有这样的一句话:

“我们的朋友是劳苦生产的平民大众!”

参观后,让我体会到在过去的年代,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革命仁人志士,确实有着不同常人的智慧,品格。在正义面前,在国家与民众需要面前,置个人利益,乃至生死而不顾,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英勇大义,铁肩担当,值得我们去缅怀去学习!

第三部分是邓演达故居。位于广场的右侧。一座并不大,显得平常的旧宅。印象深的,比如进入正屋门内,有一影壁,影壁后有小小的四方天井。两边是卧室或厨房。这种旧居常有的布局,与之前参观过的,比如郁达夫故居,叶挺故居有相似的地方。其二即屋内的陈设,比如床,楼板,古旧的桌凳。还有一只藤制的手提箱,在郁达夫故居也有见过相似品。毕竟年代人物相近。

我也因此在想,现在保存下来的故居,我们所能见的,多是民国清代,再久远点是明朝,了解到的人物也似乎是对明清亲近一些。那么,对于相当久远的过去,那些人事历史,感到跟我们并没有多大关联。

换句话说,人的一生太短,在岁月的长河中,个人的渺小,是微不足道的。那么,把自己的一生,当下活好,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

邓演达故居的观后感 骑行参观邓演达故居(4)

这是什么花

邓演达故居的观后感 骑行参观邓演达故居(5)

像不像宫灯

邓演达故居的观后感 骑行参观邓演达故居(6)

苹婆树的花

邓演达故居的观后感 骑行参观邓演达故居(7)

陈列馆内

邓演达故居的观后感 骑行参观邓演达故居(8)

纪念园广场

3.寻找一棵开花的树

院里莺歌歇,墙头蝶舞孤。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晻暧迷青琐,氤氲向画图。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

在榕树下(村名)吃的午餐。一荤二素九元,不太像个样子。量少,也谈不上质。熟了,无毒,而已。就着一盘这样的菜,吃了一小碗饭,半饱。如果可口,两倍的饭菜也不在话下。

走出来后,推着单车边走边想,连吃个饭也分三六九等!实话说,九元实便宜,可也不至于是那个样子,难道九元钱很小么?以为是通货膨胀。可怜我是没钱的人呀!

回去就不想走来时的大路。看地图,想沿着淡水河向北往西枝江走,这样避开大路上的车尘,也可以看乡野的风景。适宜骑行。

骑着骑着,半途来到一个叫紫溪半岛花海世界的景点,因为要门票就没有进去。在门口张望了望,觉得并没什么好玩的吧。

返回到一条村道,接着往北走。看地图有一条靠着河的小路。“如果能沿河走最好了”,我这样想。于是,从一条石子土路斜插进去。路两边是荒野草丛,不见一个人。阳光在头上照着,我倒也不怕。只希望路况转好,前面不要再是石子路。一段上一段下的坡后,往前走了二百米的样子。

突然狗叫声直贯耳朵,连着“啪啪嗒嗒”地拍打撞击的声音。放眼一看,原来前路被一个大铁门生生给拦住了。门外的一左一右,系着一大一小的两只黄狗。看样子穷凶的样子。尤其是右边的这一只,抓狂得直想要扯断绳索,向我这一个闯入者扑来。

因为是系着,我倒不怕,也不跑。可再也不必往前迈步了。悻悻返回来,老老实实地走上村大路,照着地图上标着的双蓝线骑行。

直骑到离住处只有四公里的位置,爬上公路右边不远的一个大坝。我记得坝的那边,有种植一片黄花风玲木,不记得是那一年还专门去看过,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候,不过,黄花早已是昨日。

我想寻一个歇处。一个是有点累,晒,也是回去有点早,住宿舍会影响到别人。

有时候就是缘分。比如你到一个地方,遇上什么样的人,有时几经波折,原来的目的地不再了。有时不经意的发现,却已置身你本想到达的一个所在。

就这样,我来到了一个林湖边。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在坝上,远远地看见水边,有一棵开花的树。我几乎可以断定,那是苦楝树。因为那似曾相识的身影。

苦楝树下,有一个简易的棚。棚下挂着一只吊扇,呼呼地在转,表明刚刚还有人在。吊扇下的地上,放着一个形似石磨的台具,上面摆着若干小小的茶盅。并围放着几张不同的椅子。显然是一个供人歇息的地方。只是,没有看到主人。

我一屁股坐在一张塑料靠椅上,对着那浅池样的湖,正好歇息。湖边有一蓬一蓬细长的竹子。湖面一角长满布袋莲,是野生的吧。开阔处的水岸,一群黄牛,大约有三十来头,呈三角斜线挤站在一块。不停的摇着尾巴,不时哞哞地叫唤。这牛叫声,也是久违了。等牛们走过来吃草时,近距离看着它们。拍照。我仿佛在看另一个自己。因为我在想,人的前世今生。

原来这个棚是养牛主人的场所,一位讲着客家话的中年男子。我们并没有聊什么,他递烟与我,我不抽,谢了。只感到因为陌生而客气。更多的,是一种随意。

邓演达故居的观后感 骑行参观邓演达故居(9)

茶座

邓演达故居的观后感 骑行参观邓演达故居(10)

牛吃草

邓演达故居的观后感 骑行参观邓演达故居(11)

竹.布袋莲.苦楝花

邓演达故居的观后感 骑行参观邓演达故居(12)

竹.布袋莲.苦楝花

我不时站起来或躺坐在椅上,望着那竹,那布袋莲,最后望着那开花的苦楝树。向水向阳而伸出的主枝,枝头上是一半紫白的花,一半绿色的叶。一阵牛骚味吹来,没有闻到苦楝花是怎样的香味?

自从我第一次知道并见到苦楝树,就有一种说不明的感受,不知道是为什么呢?

好像是把它定格了,只是因为莫名的第一印象。不然的话,苦楝树不就是一棵树么。

就因为它“苦楝”的名字,就因为它开着紫色的花?

我也不知道,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当我目光所及,与那花儿相交的时候,我就感到一种流波一样的东西,在我的心里起着反应。我不由地也会想,“或许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苦楝树下有一个凄美的传说。”

我在棚下歇息了一个余的时辰。有那么一个时刻,我好像睡着了。或许,还做了一个清幽的梦。到底有没有做梦,没有人知道,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找到了一棵开花的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