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威国际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以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全球化公司,连续6年进入世界500强榜单。2017年,该集团实现营收逾4900亿元人民币,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从2013年第387位一路飙升到2018年的第111位,展现了中国实体经济力量。

经过20多年的成长和扩张,正威国际集团创始人王文银,也从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上班族,变成各大富豪榜的常客。在2018年胡润百富榜上,王文银名列第10位。

2018年11月20日,在中国经营报社举办的“2018(第十六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王文银出现在“巅峰对话:激荡四十年——变革中的成长”论坛上。在论坛发言结束后,他详细复盘了自己从深圳打工仔到全球顶级富豪的成长之路、正威国际集团的逆势扩张之路,分享了自己经营管理超大型企业集团的成功之道。笔者独家采访了正威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文银。

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学历(只有专业化才能做到全球化)(1)

正威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文银

创业之路

问: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你在深圳打工,从最基层的仓储管理员做起,一年之内连升七级做到总经理助理,是真的吗?

王文银:这是一段真实的经历。现在,在我们公司,还有当年跟我一起打工的同事,他们是当年我的直接主管或间接主管,都可以证实(这段经历)。

当时我在一家香港公司的材料控制部门做一名仓库管理员。这家公司在全球的物料,无论是香港总部、欧洲、美洲等全球各地的营业部,还是在海上漂着的、在各港口集装箱装着的、在仓库里面的,都是通过编码管理,而且编码很多。当全球各地的客户向这家公司订货的时候,香港总部会先打电话过来询问存货情况。以前,仓库管理员都会说等一下,我查完告诉你。我去了以后,经过刻苦学习,那些编码后来都不用一个个去查了,所有库存情况我都知道,能随口背出缆线、插头等数千件物料的编码,当然不完全准确,但大概的数我肯定是知道的。这家香港公司的老板觉得很神奇,内地还有这么个小伙子,成千上万种物料都记得,直接在电话里就能告诉他,后来老板就不断提拔我。

问:赚到第一桶金以后,你创立了携威实业,进入电源线行业,然后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大举逆势扩张,迅速在行业内成名。当时,你还不到30岁,做出这些决策的时候是如何考虑的?

王文银:1995年,我跟当时的老板讲,除了底薪,你还得给我提成,约定是1%的销售提成,我一年做了20多亿元业绩,提成就有2000多万元。那时候,赚到2000多万元还是非常厉害的。当时的老板评价我:大部分人营销时是撞墙立刻回头,而王文银如果撞到了墙,肯定会在墙上打个洞,然后将洞扩展成一扇门。

赚到第一桶金以后我就开始创业。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中国经济还不像现在这么强大,可以说每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机会,瞅准机会赚钱也是非常容易的。

那时候创业者有胆量很重要。很多人认为经济危机时创业并不是好时机,而我认为这时创业,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一是空置厂房越来越多,房租只是危机爆发前的一半;二是生产设备滞销,购置成本相比以前低。我刚开始建厂的时候,不是把钱都拿去买设备,而是去租设备,因为买的话会很少,租的话可以租很多,至少可以扩大10倍。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是一个巨大的工厂,有了很多设备,我向设备商按揭付款,十年内付清。那时在国内,我们一开始就是最大的插头工厂之一,这些插头会用在电源线、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上,销量非常好。

逆势扩张

问:现在,人们说正威国际集团是“世界铜王”,实际上涉及铜、钨等金属采矿业,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做的。为什么会涉足资源行业?

王文银:1999年的时候,我们的电源线生产量已经很大了,做到了几亿元的规模,原材料的采购量也越来越大。当时,我们的用铜量很大,不过很便宜,每吨才一两万元。再加上从1999年我国逐渐向民营企业放开资源行业,我们就开始寻求铜的矿山资源,在江西买了铜矿,同时也在云南、内蒙古、安徽这些有铜矿资源的地方谋划。

在谋划的过程中,遇到了2003年非典。那时候大家都说,非典来了,不要投资了。

我的观念恰好跟别人相反,我认为如果非典把世界毁灭,要钱还有什么用,不如拿去投资买矿!所以我把所有的钱拿到江西、拿到全国各地,在全球各地区买铜矿。那是一波低潮,铜才一万多元一吨,等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就涨到八九万元一吨了。我就在价格涨的过程中不断抛出,所以经过2003~2008年,我们已经比较强大了,从几个亿、十几亿成为上百亿元的企业了。2008年我们进入中国500强,当时已经是100多亿元的规模。

问:也就是说,正威国际集团一直是逆势扩张?

王文银:对。2003~2008年间,我们一方面是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则谋划在安徽铜陵建设世界上最大的铜加工厂。那时候我也就30来岁,安徽是我的老家,我回去说要做世界最大的铜制造产业园,他们都不相信这个毛头小伙子多年前还在当地中学念书呢,现在回来说要投资几十亿元建设世界最大的铜厂。后来,我们还邀请铜陵的人到我们深圳的工厂去考察,他们甚至不相信那些厂是我的。等到搞清楚情况相信我之后,我们真的投入几十亿元建了那个铜厂,2007年投产以后一直是安徽第一大民营企业,去年产值已经有600多亿元。现在,我们在全球各地已成功复制多个这样的分公司。

问:你在开展新业务的时候,主要是考虑与之前的生意形成配套?

王文银:主要是考虑整个产业链的打通。因为我一直坚信,只有专业化才能做成全球化,从供应链到客户链再到产业链,把三个链条全部打通最终才能形成价值链,才能实现生态链,最后达到无边界链。

我们现在从采矿出发,把180元/吨的普通矿石,做成1.8万元/吨的阳极板,再做成180万元/吨的单晶纳米铜线。现在我们最先进的单晶纳米铜线可以把铜线做到头发丝的1/10那么细,在技术上已经处于全球前列,这些产品已经用在半导体等很多高尖端制造领域。

问:很多企业上规模以后,很容易迷失方向。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我们看到很多企业成长到千亿规模以后,再向后就很难突破了。正威国际集团是如何突破自我的?

王文银:学历和经历只代表一个人的过去,企业也是这样,规模和财力也只能代表现在,而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才能代表未来。所以我经常讲我们的五次基因突变,最开始是打工的基因,然后升级为贸易的基因,再升级为制造的基因,再升级为科技的基因,最后是互联网的基因。

到今天为止,我们有几千人的研发队伍,可以说已经成为新材料领域全世界最顶尖的研发公司之一。在铜矿石到单晶纳米铜线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实现了上万倍附加值的增长。在河沙到晶圆的过程中,我们也实现了超高附加值的增长。

在贸易有很高利润的时候,我们做大贸易;在制造有利润的时候,我们做大制造,在贸易和制造利润下降的时候,我们走向研发走向创新,这就是我们的突破之道。

经营之道

问:你怎么看过去40年和今后40年的改革开放?

王文银:一切的财富都来源于党的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都来源于国家营造的良好的营商环境。我觉得改革开放是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现在我们讲国家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攻坚战,四个全面,四个坚持,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五位一体的发展。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对企业家来说,一个企业也必须讲五位一体发展。政治建设是要把党委建好、工会建好、政治工作做好;经济建设是要把现金流、利润率、成长性做好;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的命根子,要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万人长、交万人友,还得育万丈胸,感悟万世智慧和情怀,这都是不同境界;社会建设就是要求企业和企业家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生态文明建设按照我的理解,既是你内心的生态,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生态、人与社会之间的生态、人与国家之间的生态都建设好。一个企业只有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吻合,才能真正发展好。

当然了,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企业都是熬出来的。我认为,越伟大越艰难,这是一定的。比如说现在经济大势不好,去年一年,我们的企业规模从3000多亿增至4000多亿,几乎增长了一家新的世界500强。但今年,我们的增长就会少,今年是25年以来我们第一次个位数增长。对我们来说,国际大环境不好是挑战也是机遇,这需要企业的掌舵人和团队想办法将挑战变成机遇,真正变成伟大的企业。

问:当前,中国民营企业遭遇一定的困难,但国家也发出明确信号,你认为作为一个群体,民营企业亟须得到支持的排在前三位的事情是什么?

王文银:第一是营商环境,我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的提案提的就是改善营商环境。我说过,深圳这个地方插根筷子都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深圳一座城市可以拥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且都是民企,和这座城市有直接关系。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培养企业采取了非常伟大的策略——无为而治。这是最高的境界。政府不干涉企业经营管理,但是为企业成长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最好的土壤、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让企业拥有公平竞争的环境。

第二是资金。当前不是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是合作共赢的时代,一木是木,两木成林,三木成森;一人是人,两人是从,三人是众,众志成城才能改变世界。我正在推动成立深商基金,找深圳最专业的人士来管理。我当广东安徽商会会长这么多年,商会的会员没有一家倒闭的。小企业艰难的时候,有大企业给你背书,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是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通过积累和引导创造集体人格。五年的企业靠机遇,十年的企业靠管理,百年的企业靠文化。人事即万事,文化即一切。一个企业有一件事要做的时候,就是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好。文化是正威发展的DNA,它滋养了正威人的人格和气质。对外它是一面旗帜,对内它是一种向心力,是正威发展战略的有力保障,也是正威企业精神的重要基石。

深度 九死一生才是真的企业家

在中国民营企业阵营中,有不少低调的巨人。比如山东魏桥集团以及正威国际集团,都是典型的例子。这些企业在规模上已经是世界级,但由于还没有上市,很少在公众视野中出现,但并不代表它们不值得尊敬、不伟大。

通过这次采访,正威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向笔者勾勒了过去20多年一家超大型民营企业快速扩张的历程,以及隐藏在数字、规模背后的成长逻辑。采访最后,王文银还邀请笔者有机会去正威国际集团走一走看一看,他还可以提供进一步的正威国际集团成长史。因为“成功和失败永远都是相伴相生的,人们总是更愿意分享成功的故事,隐藏失败的经历。其实,我们也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失败,只不过每一次失败的危机,都被我们化危为机,化险为夷了”。王文银说。

王文银非常认同“九死一生的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王文银酷爱学习,包里随身便带着书。他一直保持每年读数百本书的习惯,且在书上做满笔记进行温习。他对老子《道德经》的信手拈来和融会贯通,以及对企业文化的重视,都让笔者印象深刻。王文银认为,《道德经》里的“众妙之门”是人世界、宇宙间所有奥秘的总阀门。“很多老板不爱去钻研这些东西,整天因为那些具体事务搞得分不开身,把自己的身心搞得很累,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作为一个企业家,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一定要跳出画外来看画,才能找到企业经营的众妙之门。”

笔者也观察到,为什么近年来一大批企业家热衷于阳明心学?无论如何,到了一定阶段跳到画外去看画的道理一定是对的,这也是很多人从企业主走向企业家的必经之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王文银以他的“非常智慧”,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典范。

企业不仅要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也要为社会发展履行责任。正威国际集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就不断回馈社会,从扶弱济困、支持新农村建设、助学助教,到大规模开展精准扶贫等行动,集合乡村振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多元化扶贫方式,深刻诠释了新时代的企业责任。

老板秘籍

1.如何做大事业版图?

创业之初,我选择做电源线插头业务,因为这是我打工时候熟悉的行业。后来,经过四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小有规模。刚刚创业的时候只有一栋厂房(2000平方米),到1999年我们已经有五六栋、几万平方米的厂房。另外,最初我们是将所有的原料买回来做来料加工,从1999年开始电源线所需的电线、插头、塑料三种主要的零部件,已经全部是自己做了。

在材料行业尤其是金属新材料领域,我们成为世界领先。今天,我们经常坐高铁,在空中牵引高铁的那条线就是我们的产品。在德国、日本这样的国家,晚上会看到沿着高铁导线有一条火弧,中国的就没有,这就是我们的独到之处。再比如说碳纤维,原材料就是炼石油出来的渣子,我们用来做碳纤维,可以做到头发丝的1/100那么细,但强度可以达到钢的10倍,这就是研发和创新的力量。

2.将互联网基因嫁接到实业

我们没有进入互联网行业,但是互联网基因对我们同样重要。

互联网实际上是一种工具,就像我们用中文讲话中文就是工具,用英文讲话英文就是工具一样。今天大家讲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4.0等,在我看来都是工具,我们就是要把这些工具用起来,嫁接到产业里,嫁接到实业里,让产业和实业飞起来。我们为什么能够在每一次危机来临的时候逆势增长,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们能够运用这些工具。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

简历

王文银,安徽安庆人,正威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其创办的正威国际集团历经20多年的发展,2018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111位, 中国企业500强第27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6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前列。王文银个人及家族在“2018年胡润百富榜”上以1100亿元人民币财富排在第10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