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传红

农村童年的树(母亲的花树)(1)

母亲爱花,犹爱木本的花树。而母亲热衷于栽植各种花树,始于文革下放回城之后。不过我知道,母亲心中一直有这样一株花树,如火如荼,蓬勃怒放,生生不息。一直都有。

花好月圆,国人心中花即代表圆满。而爱花的母亲,幼年伤母,半生流离,并未圆满。

农村童年的树(母亲的花树)(2)

十年下放两眼一抹黑的日子,母亲栽过一株玫瑰花树,是从邻家移过来的。那时农家有句谚语:栽花靠墙,养闺像娘。母亲大约是巴不得我两姐妹都长得像她,所以把花树栽在卧屋外的窗口下,紧贴墙根。栽下后就连我和妹妹两个小人家家的,也数着指头巴着花开的日子。日子一天天,一年年地过去。花树早已长得比人还高,花,却任你千呼万唤,始终没有开出来。日子久了便有风言风语:说下风人家(本地俗称臭骨头)栽花不开。气得母亲想找人论理,却又不知该找谁去,国人传播小道消息的本事,向来如此了得,总叫人抓不着挠不着的,无从下手。

后来,遇到明眼又明事理的高人指点,说你的花栽的太靠墙根了,为墙所摄才不开花。母亲恍然大悟,于这年冬天,和父亲两人合力挖了两个半人深的坑,把花树从窗户根移到了小菜园里。果然春风吹来的时候,这株老花树终于开放出了久违的花朵。父亲说,老树新花,好兆头啊。真的,不久之后,我们就回城了。

农村童年的树(母亲的花树)(3)

回到母亲的身生之地杨集小镇之后,应该是母亲此生最为圆满的时光,那时的母亲眉眼都是带笑的。先后在小镇的脱水厂和服装厂上过班,三天两头不是从街上买,就是从同事家移,清一色的木本花树,玫瑰,四月粉,月季,蔷薇,桃,梨,石榴……蔷薇栽在堂屋正门口,沿门框墙上钉了钉子,然后用细铁丝把藤条固定在大门框周围,形成一个拱形花门,春四五月的时候,便花团锦簇,热闹非凡,那时大家还没兴打院墙,路过的街坊们不免驻足欣赏一番,夸赞几句。有顺手摘几朵别在头发衣襟上的,母亲也不生气,说花儿有人戴是福气,就连镇上有名的照像大师王艺,还到我们的花门取过景呢。

大约其时也是母亲心里的花树最为盛放的季节。总于不经意之间为我们的日常增添一些小情趣,她曾托人走后门买来省淮海剧团押轴戏《莫愁女》的中座戏票;她曾因公出差上海,给我和妹妹带回小镇头一(其实是两)件连衣裙;她曾过年出客亲戚家,见孩子就发压岁钱,结果发错给素不相识的人,成为大家多年笑料……

农村童年的树(母亲的花树)(4)

进入老年后的母亲,对栽花种草不再那么热衷。我知道,其实并不是不爱了,而是身体心力原因,八十多岁的老母,对于年轻时候的诸多爱好已无暇顾及,念念不忘的唯有她的几个孙辈和尚在人世的几个兄弟姐妹。残缺的幼年一直是她心头拨不掉的芒刺,所以,她护犊子,经常因参与孙辈的教育,和我们“势不两立”;她又护娘家,父亲在世时,两人拌嘴,不许带上娘家人,不然和你拼老命。

农村童年的树(母亲的花树)(5)

唯今又升级了,更有重孙辈要守护,于是耄耋之年的母亲于孙辈姊妹之外,仅存的爱好就是对于新衣服情有独钟,这个应该缘起于那个色彩单调灰暗的年代,其时母亲风华正茂,却经年“麻木竹"色袿裤相伴,千千心结就此结下。她现在已不能独自外出,但凡得到和我们出去的机会,便是去服装市场买衣服,老太太比我们对服装的要求严多了,反复地摸,细细的看,一点小瑕疵也别想逃过她老人家的法眼。选到有自己满意花式的,便嘴角含笑。

人生若有所追求,便还有希望。我知道此时老太太心中那株花树又盛开了。这就是我那一生追求圆满安逸的母亲呵。

农村童年的树(母亲的花树)(6)

农村童年的树(母亲的花树)(7)

2022.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