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刘和平采访谈自己砍柴(当然扑腾也无妨)(1)

作者|Perlie

编辑|钟小宝 钢蹦

运营|沛然

设计|沛然

“走不走?走!干不干?干!男孩的世界其实很简单。”

“直播和空降影城这个事,我们就是愿意为了这个电影去跑去拼!这也让我找回了当时做电影的初心和热情吧。”

“男孩总有一些特别二的时候,我自己有时候也挺二的。”在谈到对于五个男孩的人物定位的话题上,宋导毫不扭捏的自我揶揄道。

编剧刘和平采访谈自己砍柴(当然扑腾也无妨)(2)

图源:网络

十月中旬的北京初入秋,天气微凉。宋灏霖导演身着短裤和运动服迈着轻快的步子进入采访间,而走在他身后的妻子缪倩则是有着安静且略带沉静的气质。若以当下时令作比,宋导是还未脱身于夏末的炽热,那么缪倩老师便已提早步入仲秋。

在和数小娱交谈的过程中,宋导的亢奋让人难以相信他在采访的前后几天仍安排了满档的路演。采访中的宋导动若脱兔,而缪老师则静如处子,但其二人的相处,不论待人接物还是言谈交涉,都给人难以言道的和谐感。反差即互补,由此观之,不外如斯。

电影《五个扑水的少年》是宋导的第三部电影作品,同时也是和缪倩老师合作的第三部作品。影片由辛云来、冯祥琨、李孝谦、吴俊霆、王川等主演,讲述了五名高中男生阴差阳错加入学校的男子花样游泳队,为心中重燃的热血,少年们决定一起迎接这场“男子花样游泳”青春反击战的故事。

谈到影片从筹备选角到上映的过程,他如数家珍的诉说着其间的心路历程,有辛酸有犹豫,更多的是执着和扑腾的劲儿。诚然,宋导自己就是热衷于扑腾的人,《五个扑水的少年》便是他性格特质的化身之作。

编剧刘和平采访谈自己砍柴(当然扑腾也无妨)(3)

导演宋灏霖 图源:网络

编剧刘和平采访谈自己砍柴(当然扑腾也无妨)(4)

制作上的信念构建,

传统的电影创作不死

对于项目的制作信念:对主题的确定。

《五个扑水的少年》是光线传媒的改编项目,在刚拿到项目的时候,宋导有些犹豫,一来是出于对原作改编程度的顾虑,二来则是没找到炙热强烈的创作冲动。

正在考虑拒绝之时,缪老师多年的编剧经验让她在第一时间抓住了《扑水少年》的主旨和亮点,便建议宋导可以试着做一部简单纯粹的关于少年和青春的电影,立足于真实的人和事或许更能唤起观众的共鸣。

听完,宋导在采风后决定只保留原作“爽 热情”的气质氛围和“五个男孩、花样游泳、夏天”的要素,并将故事定位在“讲述普通人的青春故事”,由此“普通”二字便是主人公张伟的性格色彩。

编剧刘和平采访谈自己砍柴(当然扑腾也无妨)(5)

图源:网络

对于故事的拍摄信念:人物背景的搭建。

“我们是传统的创作模式,虽然耗时长但要想抓到对剧情的信念感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不仅是主要人物张伟,对于其他四个少年,在前期筹备时也做了充足的工作,不乏人物小传、原生家庭的构设、对于每个人物家庭环境的构图等。

以蛐蛐为例,除了蛐蛐妈在电影中有表现之外,其实对于蛐蛐的形象、蛐蛐家在生意上从起家到发家的历程等他们都做了完备的人物素材。

“这些东西虽然在电影中看不到,但是有了这个环节才会让人物真正的立住,甚至于他们穿衣、行为、习惯都要有据可循,这样演员和工作人员才会相信,如果主创都不相信又怎么能让观众相信?”

对于演员的选择信念:角色与演员的相辅相成。

说到对辛云来的确定,宋导经历了从拒绝排斥到非他不可的过程。

作为光线的演员,辛云来被首先推荐给了宋导为“张伟”试镜。因疫情待工辛云来发胖不少,这让他和“张伟”的少年形象相距甚远。在看到辛云来在试镜时和工作人员的插科打诨更让宋导不满而直言:“你小小年纪怎么在处事上这么油腻?”

初见的拒绝给辛云来带来不小的打击,据参与初次试镜的工作人员转述,辛云来在导演离场后一个人在角落里待了40多分钟。

等到两周后再见时,宋导感觉他整个人变了,不仅在体态上瘦了15斤,更变得畏手畏脚起来,甚至有些害怕。“或许我的严厉扯下了他一贯示人的面具,他后来在我面前的表现像一个手足无措的孩子,木讷又笨拙。”

第二天,宋导意外的在楼上看到辛云来走过,发现他还穿着昨天的衣服,低着头单肩背着包耷拉着肩膀,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看到他的瞬间我好像看到了张伟走路上学的样子,没有演员光环甚至还略带些许不自信。”那一刻,让宋导确定了辛云来就是“张伟”。

在拍摄中,辛云来也确实很“张伟”,花游动作训练的笨拙、交流的温吞和集体拍摄时经常慢半拍,让宋导好气又好笑,直言“不知道是张伟影响了他,还是他本身就这样。”

编剧刘和平采访谈自己砍柴(当然扑腾也无妨)(6)

图源:网络

编剧刘和平采访谈自己砍柴(当然扑腾也无妨)(7)

一动一静的反差,

是拍档更是爱人

性格上的反差使他们互补互益。

用一句话概括此二人,便是“动静相宜,冷热相和”。在采访中,当工作人员在一旁示意缪老师多作答时,她只是浅笑配合着宋导的话术来回答。但有趣的是,每当宋导聊到兴酣之时略有偏题,缪倩老师总会用一两句话把他拉回来。

“我的性格很热情,缪老师则很冷静。我在创作上一旦灵感迸发就会充满热情,但在处理琐事上就要缪老师来帮我了,我之前还请她‘跨界’做了一次制片人,有她帮我上下打点,在拍摄进度上事半功倍,我省心也更放心。”

骨子里的契合让他们同思同乐。

深入聊过,会发现二人在性格深处有着高度契合之处。缪倩老师在骨子里是有自己的执着和冲劲儿的。

在创作《扑水少年》剧本时,缪倩老师表示故事融合了自己的生活感受,“在高中时候我们打篮球赛,唯一记得的是下了比赛后喝下的第一口冰汽水的爽和过瘾,这也是我在这个项目里想表达的感觉。”“她现在膝盖的毛病就是那时候打篮球赛膝盖受伤落下的病根。”宋导随后继续说。

这不由让数小娱微微吃惊,很难想象眼前沉稳如斯的女性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的样子,更别提受伤以至于成了隐疾。谈及少女时的故事,会看到她眼里的光,仿佛看到少女缪倩的模样。

也让数小娱理解了,为什么首先看到《扑水少年》亮点的是缪倩而非宋导。

编剧刘和平采访谈自己砍柴(当然扑腾也无妨)(8)

编剧缪倩老师 图源:网络

骨子里的相合让他们志趣相投,性格的互补更显相得益彰,不论工作还是生活,都不外如是。

在拍摄现场,宋导大多在盯着导演组对于剧情的梳理、演员状态以及美术部门的服化准备,缪老师则总是能够很敏锐的发现更细节的部分。性格上的互补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合拍,可谓事半功倍。

不论前期的剧本围读还是正式开拍,二人一起和演员沟通,在宋导讲完后缪老师会和演员再补充一些心理活动细节上的点,来帮助演员搭建信念感以更快且深入的进入角色。

对他们而言,生活即工作,创作一直在路上。

“可能做着饭或者睡前我们随时都可能聊起来对项目和剧本的看法,工作早已经是生活中无法分割的存在。”谈到二人夫妻兼搭档的关系时,宋导笑说。

编剧刘和平采访谈自己砍柴(当然扑腾也无妨)(9)

图源:网络

编剧刘和平采访谈自己砍柴(当然扑腾也无妨)(10)

热血又二的青春,

真实、上头又给劲儿

无顾虑无保留的写实,才是青春片该有的初衷。

“干不干?”“干!”这句对话在影片中不止一次出现,对于青春期的少年而言,一切好似都很简单,想做就做,并非出于什么高尚的理由,也没有因为对结果的顾虑而心生犹豫徘徊。

正如缪倩老师所说:“其实大多数人的青春没有撕心裂肺的爱情也并不狗血。青春的样子很简单,无畏无惧和没来由的敢想敢冲。我们制作的初衷,就是去讲普通人真实的青春。”

宋导在谈到影片在结尾的表演部分时说:“我们的结尾是以三段式的手法处理的,第一是他们在泳池里的表演、第二是在场地上的释放、第三是热情绽放自我的五个少年。”

想要充分唤起观众的共鸣,便要层层深入的激发出人物最炽热的情感。导演花足了心思将少年们的热情和影片的爽劲儿释放出来,从绽放到挣脱再到抒情,通过情绪过度的形式使观众和人物充分共情。

编剧刘和平采访谈自己砍柴(当然扑腾也无妨)(11)

图源:网络

不论前期创作还是后期宣传,任何阶段都要不遗余力,哪怕道阻且难。

谈到直播宣传,宋导笑的合不拢嘴,其中有自嘲但更多的是笃定。“因为我们是一群新演员,加上不知名的导演,影片在宣传方面异常艰难,所以只要能对影片的推广有帮助,我就‘无所不用其极’。在直播时候有人教我pk,虽然被挂断很多次但这很正常,体验下来还挺好玩。”

在#五个扑水的少年导演连麦被拒九次#话题在微博上冲上热搜后,出人意料的给宣传撕开了口子,这也不免与影片中张伟的痛哭流涕在短视频平台的走红桥段阴差阳错的不谋而合。

不止线上,《扑水少年》的线下路演也很紧密,导演和主创演员们随机空降影城、对二三线城市全面铺开路演、在路演中开启直播来实现观众和其他主创的互动等,导演也表示:“我并没有想把这种宣传方法变成固定的模式,我们就是想到那里就做到哪里,这也和我们电影的主题一样。我也不是有意的拉着五个孩子跟我一起路演,大家都是自发而来,我们愿意为了这个事去努力去拼。”

编剧刘和平采访谈自己砍柴(当然扑腾也无妨)(12)

图源:网络

宋导也不避讳的直面档期和票房的问题:“谁也无法预判哪个档期好,与其思前想后,不如想做就做。”就目前的反响来看,《扑水少年》的口碑并不低,更有观众表示,这是迄今为止自己看过最真诚的青春片。

《五个扑水的少年》不只是五个少年的故事,也不只是导演和编剧的故事,它的落脚点是普通人的故事,是发生在你我青春里的故事。它就像是在今年夏天尾声之时送来的一支薄荷,带来一股清凉的爽意,让人不厌倦燥热也不反感喧嚣,在观影结束走出影院后浅笑着长舒一口气,自顾自的说一句:青春,真好!

编剧刘和平采访谈自己砍柴(当然扑腾也无妨)(13)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