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布此次以“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为关键词的“升级版”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望使西部地区步入快速发展通道、并成为生态与经济和谐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区,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未来可期 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未来可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未来可期 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未来可期

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未来可期 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未来可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布。此次以“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为关键词的“升级版”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望使西部地区步入快速发展通道、并成为生态与经济和谐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区。

多年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难以彻底解决的矛盾,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保护或多或少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次《意见》罕见20次提及生态一词,并专门开辟一章节对生态环境保护做了重要部署。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这对政府管理、政策导向以及企业发展来说,都意味着挑战与考验。西部地区地处我国三大河流的源头,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环境与生态相对脆弱,且面积国土占比超半,因此在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西部大开发是必由之路,这也是对西部大开发提出挑战。

挑战中皆包涵机遇,此次西部开发新政再次定调西部大开发的绿色发展之路。据《意见》,一方面,对于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体系建设、排污限制持续推进;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实施节水行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重点生态工程、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等多方治理,这对于绿色生态环保产业都意味着大发展的机会。

据了解,绿色金融也将得到大力推行。经济与产业要发展,金融必然先行。绿色金融,对于污染性企业来说是打击,但对于绿色产业来说却是机遇。这意味着,即便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如基建领域,也必然带动绿色产业如绿色建材等的发展。或许,特别突出强调生态正是此次提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一大看点。

此次新政的一大关键词还有“高质量”。高质量发展无疑意味科技创新与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对于中小民企来说意味着挑战,但更是机遇。据《意见》,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 ”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 ”等新业态发展。这意味着科技创新、数字化发展在未来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的根本的战略定位。《意见》10次提及“人才”和“科技”,以及西部科技城的建立,这些举措都意味着,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西部发展如西部特色产业、特色自然与文化资源以及西部沿边沿海的地域特点将借助数字经济而得到大力发展。西部大开发必然不可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旧工业经济发展的老路。或许这正是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新”处所在。

《意见》还有一关键词就是“大开放”,其实“大开放”即意味着对外与对内的同时开放,也意味对城市与乡村的政策同频,更意味对国企与民企的同等待遇。据《意见》,支持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等。在推动沿边开放的同时,加强国内区际互动。此次西部“大开放”战略意见,其开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对各行各业来说,无疑都意味着机遇。根据《意见》,不仅提出“资源资产股权联动”的城乡融合发展之策,而且还提出深入推进商业类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等。这些措施一旦推行落实,无疑将极大激活西部地区经济活力,推动西部地区快速发展。

“大开放”本质上意味着对西部经济发展机遇的共享,而“大保护”、“高质量发展”则对西部经济发展的责任共担,此次“升级版”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旦落地,未来的西部将是一个静美、富饶、富有独特魅力的西部。

作者:■何翠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