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凤凰卫视拍的一档李敏的专访节目,李敏谈道:现在都成老艺人了,如果再给我10年,我会排更多的戏,那神情有点失落。人到中年的李敏,对近40年的从艺历程还是充满遗憾的,但对于喜欢她的戏迷来讲,他们的团儿是越剧中生代的实力派演员,她给粉丝们带来的作品,无论是继承的,还是创新的都足够经典,她孜孜以求的目标,她对越剧的坚守,足以让粉丝们为她痴迷与疯狂。

李敏现在在哪个越剧团(痴迷越剧的爱越人)(1)

温柔可人的团团

李敏被戏迷们亲昵地称作团儿,似乎她总是以乐观、开朗的形象出现,谁也不会联想到她为越剧,为尹派艺术所做的牺牲,以及她对于福建芳华越剧团的担当。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生长于江南,成就于福建的柔弱女子,骨子里那份责任感,使得尹桂芳老师缔造的芳华越剧团在福建得以开花结果,敢与国内越剧一线院团比肩。

1. 爱笑的李敏,却有着一颗执着的心

熟悉李敏的人都知道,李敏是个爱笑的人,记得有记者采访她,总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随着采访的深入,李敏的率真随性就会感染采访者,会让记者感觉不是在采访大腕演员,而是在和一个好朋友拉家常。

就是这样随和的一个江南女子,却是地地道道的一个犟脾气,她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绝不轻言放弃。还在14岁的时候,她被福建芳华越剧团送到福建艺术学校学习,连被子也不会叠的她,一到洗衣服时候就哭着想妈妈,但从骨子透着不服输的小李敏在老师的关怀下选择了坚强,开始学习基本功唱念做打,手影身形,一样不落。甚至有一段时间,早上四点,天上还挂着星星的时候,她就被叫起,练一遍早功,然后跑步到西湖公园练嗓子,再跑回学校和学长们一起练功。在回忆这段艰苦的岁月时,李敏笑着说:“我不仅在学习成长,更多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苦,我不怕。”

李敏现在在哪个越剧团(痴迷越剧的爱越人)(2)

代表剧目《玉蜻蜓》

不怕苦的李敏,在芳华越剧团登台以后,一直任头肩花旦,与王君安形成了一对黄金搭档,被业内称为“有王就有李,有李必有王”。然而就在1996年,君安选择了出国深造;芳华越剧团的前辈演员逐渐归隐,青年演员也不断有人离开,有人转行,剧团一度陷入没人演戏、没有戏演的窘境。 李敏那个时候也开始接触越剧以外的艺术门类,比如歌曲,她天生的金嗓子,加上会表演,也深得一些导演的青睐,李敏面临着选择,是留下坚守越剧这个日渐式微的艺术,还是去追求其他的发展?

李敏现在在哪个越剧团(痴迷越剧的爱越人)(3)

端庄可人的造型

李敏的决定是那么出人意料,她决定改行唱尹派小生,继续留在芳华越剧团,不能让尹桂芳老师心血凝聚的剧团衰落下去。当时她的一些粉丝都无法理解,怎么能把一个“王志贞”改变成为“申贵升”呢?可李敏凭着超人的天赋,顽强的个性,硬是在尹桂芳大师80周岁生辰时,带领芳华越剧团为大师献上了剧团的看家大戏《何文秀》,李敏也在越剧生涯中第一次拜师,成为了尹桂芳老师的入室弟子。

2. 梦想创排王派剧目 --《女驸马》横空出世

直到2006年,李敏的好搭档王君安回到了芳华,改演尹派近10年的李敏,毫无怨言地重新做回君安的“娘子”,没有人采访过当时她的感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她终于可以再继续她热爱的旦角艺术了,那一年的李敏已经是芳华越剧团的业务副团长,同时任艺术总监。然而这些头衔的吸引力远不如那一方舞台,她的梦想在舞台上。

重新做回花旦的李敏,心中的偶像是王派宗师——越剧第一林妹妹王文娟老师,这期间她也如愿拜在了王老名下,如饥似渴地学习她热爱的王派艺术,这也是她艺术人生中的第二次拜师。

李敏现在在哪个越剧团(痴迷越剧的爱越人)(4)

与王老在后台合影

李敏自己回忆,她很想排一部王派大戏,跟老师商量,老师说,你可以排《孟丽君》嘛,李敏考虑芳华自己没有徐派、范派小生,以尹派小生为主打,要凑齐阵容有困难,现实也让王老陷入沉思。那个时候,李敏很大胆地对老师说,老师,我想改编黄梅戏的《女驸马》,怎么样?开明的王老马上说,那很好啊!这个戏剧情好,跟《孟丽君》有点像,也是女扮男装。

李敏现在在哪个越剧团(痴迷越剧的爱越人)(5)

经典俏皮的《女驸马》

于是,王老亲自做起了《女驸马》的艺术总监,并派自己的御用作曲金良老师作为该剧的唱腔设计,李敏忽然一下幸福感爆棚!在老师的坐镇下,2012年,她的《女驸马》很快搬上舞台,她用花旦的王派,小生的尹派两派穿越,取得了巨大成功。虽然有严凤英大师珠玉在前,但越剧的《女驸马》被李敏唱出了剧种的特色,这个越剧的“冯素珍”很快被越剧粉丝们认可,被票友们争相传唱。

3. 常怀感恩之心,终究不负韶华

在凤凰卫视的节目中,李敏感慨地说:再让我年轻10年,我会创作出更多闪光的角色。

一个演员创作自己的角色是需要机缘的,有时候碰不到好剧本、好创作班底,创作自己的好作品就很困难。就像王文娟大师碰到了《红楼梦》;新凤霞大师碰到了《花为媒》,严凤英大师碰到了《天仙配》,经典作品或许几十年才出一部,机遇可遇不可求。

李敏在越剧舞台上亦生亦旦,这样全能地耕耘了40年,她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她的艺德也是圈里圈外普遍称道的,对长辈、同辈,对粉丝、戏迷,她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记得在一次采访当中,团儿提到了王文娟老师给她说戏,那天说的是《孟丽君》片段和《沉香扇》片段,老师不顾年事已高,一说就是两个多小时,没有休息。说到这里,团儿的眼中已经蓄满感激的泪水,她说,老师您休息一下吧,太辛苦啦。

李敏现在在哪个越剧团(痴迷越剧的爱越人)(6)

王老指导完李敏,师生留影

不幸的是,一向硬朗的王文娟老师突然于今年8月6日溘然长逝,再也不能为李敏坐镇把场了~~~

还有一次,央视白燕升采访李敏,她说起吴凤花对她的帮助,语气里充满着感激: 是阿花推荐我参加明星版《梁祝》的巡回演出,从此人们记住了李敏,记住了福建芳华越剧团。从那以后,李敏与阿花经常合作,成了一对跨省的舞台姐妹。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更是一则芬芳的誓言;感恩是一种幸福;感恩更是一个永恒的支点。

李敏常怀着感恩之心,才能一路走来,成为了越剧中生代的佼佼者,提起她对芳华的贡献,她总是笑嘻嘻地一带而过,并不大肆炫耀。

如果时光能放慢脚步,宽容地多给她10年,她一定能做得更多更好。

但是,我们要对李敏说:感谢在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所遇到的每一个人,这种感恩的心态会让你当下的每一刻是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