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代最让中国人屈辱的这一段历史,总会有着各种经验教训的总结,而被诟病最多的就是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让中国和世界的舞台逐渐脱节。在欧洲处于大航海时代,不断技术革新、对外扩张的时候,中国却越来越保守,逐渐的落后于世界强国之林,最终演变成被欧洲列强用大炮打开大门。

广州十三行是怎么进行对外贸易的(广州有一个十三行)(1)

这种经验教训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明清闭关锁国的同时,也依然有着对外交流、开放窗口,这里就是广州。在明清仅有的几个可以对外的通商口岸中,广州是时间最久、也是接待外国贸易最多的口岸。在清朝,更是仅有广州和以及广州的十三行担负着对外贸易的重任。在这片土地上,这一专有的职能,让广州形成了特有的地位,也让这段历史有着特殊的意义。了解广州和十三行就是了解中国明清两朝对外贸易的真实状况。

对于中国,失去了广泛的对外贸易是中国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但是对于广州,因为有了十三行,因为有了对外贸易的这一重要职能,也成就了广州这座城市。而这本《星槎万里——广州十三行故事》,是一部广州的城市史,是中国明清两代对外贸易史。

广州十三行是怎么进行对外贸易的(广州有一个十三行)(2)

广州这片土地上,有记载最早的海外贸易职能出现于秦汉时期,赵佗在这里建立了南越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从这里形成,并远走印度洋,大量的中国丝绸、陶瓷从这里运往海外,而海外的香料也从这里运回中国,甚至影响了当时中国的社会风气。而随着强大的唐宋时期,中国进入了最为繁华的时代,广东也成为东方第一贸易大港。

明朝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但毕竟与世界的贸易还在进行,而明朝用朝贡制度维系着这种贸易。广州就是负责朝贡制度的市舶司所在地之一。明朝时代,已经有大量的欧洲航海者来到了 这片土地,而他们一直没有放弃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的企图,这也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明清政府的决策。明清政府为了防止着海盗,不允许进行私人贸易,也防止他们与中国商船勾结,形成危害国家的势力,禁海也就有情可愿了。

广州十三行是怎么进行对外贸易的(广州有一个十三行)(3)

乾隆22年,英国商人洪仁辉擅自在中国通商口岸之外的城市进行贸易,被拒之后甚至想去向乾隆告状。而这种越规之举,深深触动了乾隆敏感的神经,在这位“重农抑商、以维稳”

为第一要务”的皇帝面前,西方人与中国人的接触,成了需要严防死守的政策,而他颁布了“防夷五事”,更是把广东作为唯一的通商口岸,中国迎来了一百多年的“一口通商”时代。

“一口通商”政策实施之后,为了规范贸易和保证税收,广州官府招募有实力的商家,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进行做生意,同时代海关征收关税 ,这就是十三行组织建立的标志。所有的外国贸易必须通过十三行才能完成交易,这也给了十三行以极为巨大的能力,也就迎来了十三行发展壮大的时代。

广州十三行是怎么进行对外贸易的(广州有一个十三行)(4)

正是在十三行制度下,广州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前所未的发展,广州也成了一个时代背景下极为重要的城市。而在本《星槎万里——广东十三行故事》中,关于十三行贸易的具体细节,在其中发生的那些人、事、物有着详细的介绍,真正带我们走进过去广州的繁华之中,也了解着这种繁华背后深深的无奈。

广州肩负起中国和海外贸易的唯一窗口,十三行对于广州以及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间接影响着当时的中国。十三行的故事就是广州的故事,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故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十三行##翻阅2021##全民荐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