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说到弘历南巡移驾苏州,云南巡抚杨应琚为了减免钱粮赋税,送急报进京,称缅甸犯我边疆。京中商议后,一时难以决断,便将军情邸报送至苏州行宫。乾隆深知这是边陲省份的督抚们惯用的伎俩,发旨申斥,不予理会。杨应琚竟然一不做二不休,施诡计挑起了边境战争。和珅接到邸报,一方面他欲借此成就乾隆的十全武功,也即十次军事行动,为国家带来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南巡中他看出乾隆对十五阿哥永琰颇为器重,希望借征缅为永琰带来战功。于是与圣上当场抗辩,惹龙颜不悦,一脚踢倒和珅,并令他回去待命,等着交部议处。

这也是君臣二人首次发生激烈冲突,伴君如伴虎,显然和珅深意皇上并没明白,这令和珅诚惶诚恐。十格格对和珅早有仰慕之情,见他受伤,便来找他探望伤情。十格格认为皇阿玛不愿意派大军前去征剿,才与和珅动怒。和珅也心知圣上心怀百姓,怕大动干戈,劳民伤财,但仍希望永琰能获得历练,又能获得军功,讨个圣上的垂眷。他满怀期待向十格格询问永琰对云南和缅甸交战的看法,却得知十五阿哥对此事满不在乎,和珅顿感失落。但他也没有放弃,于是便出主意,让十格格去劝永琰,让永琰主动对皇上说他要请战缅甸,只要他愿意去说,圣上就可以改变主意。十格格自然乐意转达,将和珅想法告诉了十五哥。

和珅临死前一晚才知乾隆用意(和珅弘历君臣不负)(1)

翌日,乾隆正在射箭,只射了九箭,口中感慨道:“可惜只差一箭。”这也暗示了乾隆对于十全战功一直放在心上,甚是遗憾。一旁永琰因有和珅提点,又找准时机说:“儿臣情愿为皇阿玛射这一箭。”乾隆大悦:“父子一脉也只有你替的了朕。射吧!”永琰又顺势表露不只要替皇阿玛成全十全之数,而且更有意要替皇阿玛成全十全武功。皇阿玛英明神武,威震天下,外服四夷,铲平乱党。两平准噶尔部,一征回部,两征大小金川,一剿台湾林爽文,一征安南,两征廓尔喀,一共九个大胜仗。九大武功,威震四海。现如今永琰愿请领一旅雄狮征讨缅人,成就十全武功,彪炳青史。弘历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内心着实感到欣慰,对永琰自然嘉许,青眼相待。便允许永琰为征缅经略使,前去剿灭敌寇。

乾隆当着十格格的面写下:“征讨缅夷”。十格格聪明伶俐,一看便领悟皇阿玛已经答应十五哥去缅甸打仗,心里这么想,嘴上也说出来。这一说出来就说漏了嘴,乾隆睿智英明,料定永琰请战定与和珅有关。

和珅临死前一晚才知乾隆用意(和珅弘历君臣不负)(2)

乾隆来到和珅这儿,有意探望伤势。乾隆见其头顶乌青,一肿红包,心中煞感动容。假意责怪和珅可恶,把一派纯真十格格也搅到政务上来,撺掇十五阿哥请缨征缅,但心里也明白了为什么处处谨慎的和珅偏偏又变成了另一个人,了解了和珅的用心良苦。乾隆与和珅误会解开,君臣交心而谈。和珅不敢当这用心良苦四个字,却说了一番不用心:“皇上天纵英明,圣虑深远,做奴才的再怎么用心也不及万分之一,反倒落得个曲解逢迎,事君不诚的结果,还不如干脆废掉心机,执拗了也好,喜欢了也罢,只凭一片衷心侍奉主子,就像一条狗对待它的主人,几曾见过狗对主人用过心,又几曾见过狗对主人不忠心。”乾隆大为感动,一时沉默,踱步几下,竟像孩子般羞愧的擦擦身边的瓶子,回头又看看和珅伤势,自责地说:“当日踢的狠了。”这让和珅受宠若惊,跪地感叹,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乾隆万人敬仰但高处不胜寒,即便与枕边人尚不能如此真心交付,规矩甚多也更渴望这至诚之衷,如今见和珅如此行为,内心一时百感交集,扶起和珅说道:“你用不用心来侍奉朕,朕又焉能用心机来待你呢?你我永不相负,做一个君臣千古知遇的榜样。”这让和珅感激涕零。

乾隆继续南巡,前往江苏途中,因河道堵塞御舟无法前进,于是便靠青浦上岸。河道本已勘察,应是畅通无阻,现有大石挡路,应有人从中作梗,弘历疑惑谁堵的河道,是怎么堵的,这个事儿要尽快查清。海兰察武将出身,性子耿直,声称谁堵了河道,要活剐了他。弘历见他气急败坏,比较焦躁,于是安排纪晓岚与他一同去调查。青浦县境,县太爷普道昭是替钱锋他们捐银子的那个当铺掌柜,由和珅举荐做了青浦知县。青浦县去年发大水,田地里颗粒无收,县太爷自个儿掏银子开的粥厂,因为普家世代经商,一直是社会末流,如今普道昭一人为官,亲戚们引以为荣,不领饷俸自为杂役。他为官清廉以经商积蓄倒贴百姓,将粥厂搬至偏僻地处为了不惹圣上生气,而江苏巡抚梁振记不光不开仓赈济,还催款催粮,搜刮民脂民膏。圣上知道这普道昭不光体察民情,还能考虑大局,于是对其阻塞河道不予追究,升任普道昭为江苏巡抚。和珅对此任命喜忧参半,怕普道昭改不了商人本性,于是敲打他要时刻谨记“廉”字,钱财易得,清白难得,这天大的名声后世流芳,断不可因小失大。

和珅临死前一晚才知乾隆用意(和珅弘历君臣不负)(3)

乾隆再度启程,马上就要到安徽地界。安徽巡抚吴之承称安庆刘家坪有凤桐乃祥瑞之兆,落樱缤纷,开花簇簇,开在枝头犹如凤栖梧桐。十格格,乾隆,太后对此兴趣盎然,祖孙三代在舟上享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正谈国泰民安。此时安徽六安知府钱锋要弹劾安徽巡抚吴之承,折上一奏皇上取消安庆之行,二奏查实吴之承种种劣行予以严惩。乾隆对吴之承贪墨之事心知肚明,可奉母南巡不宜大煞风景。孝义难两全,只得暂时驻跸不前往安庆。

对此乾隆要如何处理,和珅又会如何作为,钱峰直谏他的命运又会怎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