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3 13:2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刘慧

宫晓东话剧(诗性造就大型叙述体话剧雄关漫道)(1)

伟大的历史事件终会熠熠发光,而非为历史的烟尘所掩盖。当年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足迹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便一直延续至今,为人所敬仰。如何用当代的艺术形式更好地还原这段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远大征程,如何使长征故事的讲述历久弥新,使长征精神的承续与时俱进?

5月23日,建组开排的大型叙述体话剧《雄关漫道》将视角投向党的长征中极为独特与严峻的历史,以“湘江惨败、翻越老山界、通道转兵、黎平会议、强渡乌江天险、挺进遵义城、召开遵义会议”为主要叙事线索,讲述红军先驱们在面临湘江惨败、强敌围追堵截的境况下,从路在何方时的迷惘、困惑、焦灼、痛苦,而后在血泊中爬起,坚定信仰、真理和人民的力量一往无前,最终走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转折。该剧意欲将领袖、士兵和百姓,生者和死者融汇于时代命运的大环境中,关照到每一个或伟大或平凡的生命个体,以传承革命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主创云集,阵容强大。剧组邀请了国家一级编剧李宝群、王宏、原总政话剧团电视剧部主任肖力三位重量级编剧加盟操刀剧本。三位编剧以现实题材和主旋律创作为长,皆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奖、金狮奖等。担当本剧导演的是著名国家一级导演宫晓东,曾导演、制作过话剧《无声的嘹亮》《中国一九四九》《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谁主沉浮》和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宋提刑官》《林海雪原》等,多次获得全国全军大奖,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优秀导演奖、文华导演奖、中国话剧金狮奖等奖项。

宫晓东话剧(诗性造就大型叙述体话剧雄关漫道)(2)

“可以说,大型叙述体话剧《雄关漫道》是一部重现的倾诉。”开排现场导演宫晓东说,中国有两个“万”是世界公认的人类遗产,一个是万里长城,一个就是万里长征,而且长征还入选了影响人类千年历史进程的百件重大事件。“从历史标记的角度上看前者是物质的,后者是精神的。”宫晓东相信,这样的历史标记今后不可能再有。长征对于我们党和军队对于中华民族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从新中国成立起,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风云如何变幻,对于长征的纪念、研究、总结从没有停止过,也不可能终止,因为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永恒记忆和精神丰碑,因为它已经不再是地理和军事意义上的长途跋涉、战略转移,而是一次举世公认的“信仰”长征。

80年过去了,还原旧貌几乎不可能。今天的我们将在话剧舞台上如何去表现长征,去诠释长征?靠有限的记载?

在宫晓东看来,我们恐怕连牺牲在长征路上英烈的名字都说不全;模仿上一辈人的口吻再讲一遍长征故事?人们恐怕对史册上的记载早已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固然史册上记录的我们应该铭记,但那些史册上无法记录的更多的牺牲更多的鲜血,以及那些英灵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更不能漠视。

长征就是一个又一个生命独特的历程,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面对长征路上的一座座陵园,一片片有姓无名、有名无姓、无名无姓的墓碑,我们必须做点什么。他们默默地躺在那里不能表达,无法诉说。

“80年后的今天,高铁正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速度穿过英灵安卧的地方……”宫晓东坚信,一旦我们更加虔诚地靠近这些灵魂并与他们融为一体的时候,逝去的英灵将会被唤醒,站起来向今天的我们倾诉、述说,倾诉他们苦闷而充满希望的精神世界,述说他们心中那次追求理想与信仰的长征。面对他们的倾诉与述说,今天的我们将怎样做?怎样做……就是让他们复活在今天的舞台上面对今天的观众诉说!诉说他们如何生!诉说他们怎样死!诉说他们生死之间承受的我们无法想象到的痛苦与奋争。

所以,对于该剧的表现形式,宫晓东把它的风格定位为以叙述体形式表达的行动性极强的情境戏剧。叙述将从头至尾,叙述故事发展,叙述情境的演化,叙述人物的精神状态,将叙述进行到底。叙述不仅是一两位叙述者的权利,而是所有角色都要担负的责任。

个体的叙述,群体的叙述,不同时空的以及不同情境中的叙述,既有领袖人物的,更有普通红军将士的,用叙述的方式展现英灵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宫晓东想要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每个角色都有诉说的权利,有权诉说他人,更有权诉说自己。所有角色都有权利通过语言诉说所处的境地,所陷入的困惑,诉说内心的纠结,对未来的向往,无法释怀的遗憾。

“诗化语言的丰富表现力将成为该剧的主宰。”宫晓东认为,也许有人会说如今是读图时代,这有一定道理,读者“偷懒”,选择了直观的影视和图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以文字为手段的文学,造成了思想与情感的平面化,但另一方面正是影视与图像将文学“逼”进了自己的本质里,叙述戏剧必须强化那些戏剧文学才能表达的东西。

艺术家重现历史不是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而是以诗人的方式。诗性是本剧叙述的品格,诗情造就了本剧独有的气场,有吟、有颂、有呐喊、有绝唱,诗性塑造比简单还原历史更加真实。为了心中的念想,为了引导人生的信仰,人能够承受痛苦的极限在哪里?

剧中,陈树湘咬断自己的肠子拒不接受敌人的侮辱,候小锁任由黄土一寸寸的掩埋自己16岁的身躯而绝不合上双眼……一位老红军这样形容自己在长征中的状态:“最关键、最困难的时候,人就要还原成为动物,还原成为动物,并不就是动物,是人的智慧和信念所支撑!”宫晓东启发演员说,先烈们能那样惨烈的死去,能那样悲怆的活着,他证实了人是多么了不起,多么伟大,虽然是血肉之躯能为了信仰而承受如此大的痛苦,他证实了人生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我坚信,即便回到今天的普世道德准则,关怀他们依然是最深切的人性关怀。剧中所有的人物都已经逝去,让他们在叙述中活转来,让他们在命运里蒸腾起。用我们的演出告诉今天,人才是伟大长征史诗中的主角。

长征好比是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当然《雄关漫道》不仅仅看重与敌人的殊死决战,与自然的拼命抗争,更看重将身与心的冲突作为思想的疆场。浙江话剧团总经理王文龙强调,浙江话剧团将创作主旋律话剧视作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该剧不以简单化地再现长征为目的,而是意从当代人回望与反思历史的角度,当代戏剧的方式艺术地进行当代表达,去再现与解读那群有担当的寻路者和先行者们,以及他们用信仰与血泪烙下的生命足迹。

作为建国七十周年献礼剧目,大型叙述体话剧《雄关漫道》将于6月28日在浙话艺术剧院开启首轮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