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上海重点中学推荐汇总(上海中考623分的学霸)(1)

18年上海重点中学推荐汇总(上海中考623分的学霸)(2)

上海中考总分目前为630分(含体育30分),如果一个女孩中考的成绩是623分,是不是会惊到你?

18年上海重点中学推荐汇总(上海中考623分的学霸)(3)

全部科目仅仅只丢了7分!有主观题的语文科目,居然只丢了3分。吕悦洋大考失误率之低,也是逆天了。

18年上海重点中学推荐汇总(上海中考623分的学霸)(4)

公开报道的信息显示,吕悦洋爱阅读。按照她自己的介绍,归集和充分运用错题集,是她在学习方面可以分享的经验。

18年上海重点中学推荐汇总(上海中考623分的学霸)(5)

吕悦洋称她会利用一个大错题本,按难度分类,进行归纳整理。她的错题本每一页都有对折的痕迹,左边是题目,右边则誊写着对应的答案。

吕悦洋会每过一段时间取出错题本进行复习,将写有答案的半页折起来只看左侧题目,再做一遍后与原正确答案进行校对。

这是吕悦洋在复旦复旦附中校门口的留影。

18年上海重点中学推荐汇总(上海中考623分的学霸)(6)

想必复旦附中是小姑娘心仪的高中。确定的信息是,小姑娘已经被复旦附中青浦分校预录取。

预录取是不带反悔的。会不会有人为小姑娘这个分数进一所四校郊区分校而惋惜?

虽然是分校,毕竟是与复旦附中有血缘的直系亲属。而且自招过程很漫长,小姑娘和学校彼此间,应该有反复的接触了解。

总之,进入复附青浦分校也是不错的结果。

小姑娘的中考成绩,让初中母校新竹园中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位于浦东的民办新竹园中学是2007年由一所公办中学转制而来。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办于1991年的上海市竹园中学,该校原是一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公建配套初级中学。1998年在浦东新区率先被正式批准为转制试点校,实行“小班化教育”。2007年再转制为民办。

学校现任校长为王学军,教育管理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曾主编《走向师生生命共同体的学校》一书。

新竹园中学有两个校区,其中潍坊校区32个班级,1200余名学生。龙居校区16个班级,500余名学生。

新竹园中学以“作业少、活动多、课堂活、效果好”为办学特色。2018年该校计划招生432人,其中住宿生80人,外区县40人。

效果好,不是嘴上说说的。

数据来说话。新竹园中学2018届初三毕业生中,升入四校人数总计84名,升入八校的合计68名,两者相加,共计152名。

其中,华东师大二附中35名,复旦附中36名,上海交大附中13名;建平中学45名,大同中学17名,格致中学2名,延安中学2名,复兴中学和控江中学各一名。

18年上海重点中学推荐汇总(上海中考623分的学霸)(7)

2018年3月,上海宣布了关于新中考改革的初步方案。同年4月,新竹园中学微信公号发布学校小记者就「新中考下的新竹园特色」话题,采访校长王学军新的稿件。

王学军在答问中阐释了新竹园中学对新中考的理解及所做的准备,从对王学军的访谈内容中,以可大致了解新竹园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Q=小记者;A=王学军)

Q:新中考改革中的学业水平考试,除了语数英理化传统意义上的五大门以外,还加入了对于道德与法制(思品)、历史、跨学科等方面的考量,并以相应的分数构成来体现,请问新竹园对于这样的变化,在师资储备上,有什么应对?

A:应该说新中考的改革是早在新高考改革公布后就呼之欲出的,因此早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酝酿并储备原来被称为“非考试学科”的老师。

正如2007年我校刚开始民办转型时候的情况一样,现在新竹园五大门(语数英理化)的老师团队,无论从年龄结构、专业素养还是敬业态度、毕业班经验等方面来说,都趋于稳定和优质。所以,这三年中,历史、地理、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师资队伍正在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除了师资储备以外,我们还将重心放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素养的提升等方面。我们的综合理科组和综合文科组,两大组都在此方面,通过日常教研活动不断学习,同时我们也鼓励两大组内老师进行跨学科的教研活动和课题探讨。

Q:改革中,对于地理、信息科技、生命科学、科学和社会以及艺术、劳动技术等科目,将进行等地式评定方式,请问新竹园在这几门科目上,有何特色?

新竹园一直努力在打造学科特色,如地理、历史、社会学科,我校有“未来学问家”活动平台可供学生们进行学科展示和特长发展;如生命科学和科学学科,我校有“无土栽培”校本课程供学生们学习与研究,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如艺术学科,我校有“葫芦丝”“折纸”校本课程供学生们进行动手实践,提升学生们发现美与鉴赏美的能力;如信息科技学科,我校有“影视创作社”“绿色网吧”活动课程可供喜爱信息科技学生们在信息的海洋里畅游。

在未来的日子里,新竹园将继续努力寻找校内校外资源,打造更多、更精、更有特色的学科。

Q:新中考改革中的学业水平考试中,对于体育与健身是一如既往的重视,请谈一谈新竹园的体育教学工作?

A:新竹园的孩子不仅学业水平优秀,而且体育也是非常棒的。单从近几年的体育中考测试来看,我校更被昵称为“新竹园体校”,体育总均分也将近30分的满分水平。

同时,孩子们身心共同阳光发展。这些都是源于我校多年重视体育,已形成了从六年级到九年级成系统的培养计划,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培养重点和培训方案。比如说,起始六年级的“一根跳绳”、七年级的“体育舞蹈”、八年级的“体育武术操”,和贯穿四年的“晨跑”等等活动。我想,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创新,提升孩子们的锻炼意识和体能素养。

Q:新中考改革中,外语增加了听说测试,请问新竹园在此方面有什么举措?

常有家长说新竹园的外语很强势。我想,家长说的强势,更多的是指我们初三英语成绩的优秀。但是,英语的学习远远不是停留在书面上的。所以我校“十每(美)工程”中的“每天一演讲”“每月一歌曲”活动,或是“Spelling Bee拼词大赛”等活动,都是从口头交际能力角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英语口语能力培养。

现在新中考改革下,我们从硬件上较为欠缺的是一个专业的语音教室,相信通过这次浦东新区的实验室(专用教室)排查调研,硬件配备将达标。

Q:新中考改革下,学生可以参加两次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并选择其中较好的成绩计入总成绩中,请问新竹园对此变化的准备在哪里?

正如新高考中学生可以有两次英语考察的机会一样,新中考下对于实验操作考试的改革是亮点。它既是对“一考定终生”的挑战,也是对培养孩子综合素养能力,体验感知能力的追求。

我校历来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在对历届中考试卷和区统考卷的研究中,我们老师发现实验板块类的占比逐年增加。除了二期课改下的理化实验“规定动作”以外,我们智慧的老师们还设计了很多贴近生活的实验,供孩子们动手感知。在众多的社团活动中,“生活中的小实验”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这条路,尽管从物质上的硬件配备还是从方法上的研究落地,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财力物力,但是我们一直会努力走下去。

Q:“跨学科”综合测试,可谓是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请问新竹园对此的理解和做法?

“跨学科案例分析”考查学生能否把理、化、生、地等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起来,“要求学生有足够广泛的知识面”。

新竹园历来重视学生多学科综合发展的能力,我校深受学生喜爱的“未来学问家”和“科学节”等活动就重点关注学生跨学科的研究能力,随着中考改革的来临,新竹园将开拓更多的平台,提升学生们创新研究能力,为国家能够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奠基。

Q: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下简称“综评”)的改革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了更深层次的推进,请问新竹园的观点和现行的学生综评情况?

“综合素质评价”在此轮中考改革中占据重要位置。“综合素质评价”更强调让学生认识社会、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尤其是参与社会考察、探究学习和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其中,社会考察要求学生定期外出考察,可以考察企业、街道、居民区,甚至可以考察某个家庭的生活变化;探究学习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性、主题式、项目化的学习,进行小课题研究;职业体验则要求学生定期体验一些职业,帮助他们初步打算“未来想做什么”。

新竹园始终围绕“乐学善思、健康自信、自律自立、感恩合作”的培养目标,开展各种素质培养、特长发挥的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小脚丫实践行动”“无作业日活动”、社团课程等,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完善品行发展。

从“浓郁欧洲文化的海外姐妹学校的参观访问”到“贫困广袤的贵州结对兄弟学校的体验感悟”,从校内的“小红帽志愿行动”到校外的“工厂作坊社会实践”,从“高大上的博物馆寻访”到“接地气的本土文化实践”,孩子们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心灵感悟社会。

Q:新中考改革中,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结合投档考生的综评将进行综合考察(满分50分),请问对于此类新形势的考察方式,新竹园的学生将会有什么优势?

A:新竹园一直坚持自己“作业少、活动多、课堂活、效果好”的办学特色,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活动的主人。

新中考综合考查是在学生综评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考察学生的认知、创新、合作等能力和其他综合素养。新竹园培养的孩子能说会道,优雅大方,正直善良,乐于助人。

多年来的自主招生,我校的学生就是凭借着深厚的内劲和新竹园的气质赢得高一级学校的认可。今后,我们将基于此,做更多的工作,使新竹园学生的优势更强更大。

Q:2018上海中考改革的关键词是“素质”,本次中考改革方案是将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构体系、指标内容和评价方式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贯通,请问新竹园的初中生在此方面有什么优势?

A:众所周知,新高考改革下,高一学生就开始选课,打破了常规的班级课堂教学模式。这方面,我们新竹园孩子的优势极大。早在2007年开始,我校就实行了“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尽管刚起步时,来自于家长老师的质疑较多,但是,时间证明,实践证明,效果证明,当初敢于分层的勇气和魄力都是正确的。孩子们在四年的走班分层教学中,不断调整自我状态,不断吸收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广采博纳各家所长,融会贯通,提升自我。这样的学习生活状态,完全吻合了高中的分层教学模式。我想,这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其次,很多高中校长都比较认可一点,那就是新竹园的学生有潜力。

初中四年,我们给予学生最大化的生活空间。在组织方式上,我们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努力倡导的是“小先生教学”、“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在认知方式上,我们反对文本接受型学习,努力实践的是“探究型学习”;在内容方式上,我们避免单一学科学习,努力探讨主题学习、项目学习;在活动方式上,我们禁止学生过多刷题,努力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游戏辩论等。我想,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的方式,新竹园的孩子们潜力无穷。

Q:新规出台后,有小升初的家长已经在纠结到底选民还是公,新竹园在此方面是怎么考虑的?

A:民办校和公办校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两者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办学校的优势在于学校特色、学校管理和学校服务。民办学校更加关注学校的办学品质和服务水准,更加注重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声音。我想,家长孩子选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要理清楚,孩子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状态,包括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潜力,学习兴趣等方面。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一块好铁打磨成钢是需要很多技术的;选一个学校,最直接的是要看清楚,这个学校的学业成绩和取得成绩的过程、办学理念办学质量环境氛围等因素;选一个学校,最关键的是要想清楚,在这漫长也短暂的四年中,孩子可以获得什么,怎样成长,以及如何和优质高中进行无缝衔接。

无论“新政”还是“老政”,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完善,才是不变的道理。

把握当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参考素材来源丨新竹园官网/周到上海

18年上海重点中学推荐汇总(上海中考623分的学霸)(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