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村里刚有一户人家发丧,由于年龄不大,所以家里只用了带唢呐的鼓乐班子和不带歌舞的洋鼓,如果不是头天晚上有敲锣鼓的声音,因为离得比较远,加上天气特别冷,都不知道有人去世发丧。

说到农村的“丧事喜办”,其实就是在发丧的头天晚上,主家除了要用带唢呐的鼓乐班进行祭祀,如果老去的人年龄比较大,家里都会有歌舞班凑兴,让本来逝去亲人的感受都没有了那种气氛。

农村丧事新办(农村丧事喜办怪象何时了)(1)

说到了“丧事喜办”,我和小姑子说起了前年婆婆突然去世,本来是️糖尿病多年,再加上心脏不好,摔了一跤,到了医院抢救两天就去世了,当时是78岁的年龄,但还是让人有点遗憾,本来是享受的年龄,婆婆去世后,在我们当地还是土葬,在家里停放了7天,要是以往,时间还要长,最起码是要过了头七,不凑巧的是本家的三妈因为乳腺癌病逝,两家都有事所以放的时间比较短,土葬牵扯到要挖墓穴,如果是以前,都是门口众乡亲帮忙,但村里有了不成文规定,大哥同年龄的一般人帮忙,由于天气很冷,都是雇人挖的墓穴。婆婆去世,小姑子那天说起来,她开支超过了一万元,我当时都是很奇怪,她告诉我,发丧和祭祀用的纸扎1000元,婆婆后来的寿衣铺盖又添置了1000元的东西,她随礼2000元,村里的管乐队给了3500元(因为不带歌舞和唱戏),邻居讨要辛苦费1000多元,还要给挖墓穴的加油,买烟,买吃的东西2000多,这个开支在村里就不少。

农村丧事新办(农村丧事喜办怪象何时了)(2)

其实在20年前,我们村就有明文规定,布破孝布,不摆供奉,除了女儿给老人去世后置办的纸楼,都是在发丧当天烧掉,亲戚不送花圈,不买祭品,到了今天,那些规定还在,但多了一项,鼓乐队的开支从原来的几千,到现在的接近万元,因为鼓乐队都是在晚上才有,所以看的人也不是很多,记得还有一些家里孩子条件好的,还会邀请我们当地剧团的名家来演唱,当然都是比较悲哀地唱段个折子戏,不过大家都可以猜想到,这个开支是不小的,对于那些普通的家庭来说肯定要节省一些,虽然说都是说要节约,有些人也是好面子,村里的一些老人常说,“有钱埋人,没钱过事”,但社会风气到了这里,说到这里,我还看到好多老人的寿棺,从原来的用油漆处理,到现在的原木雕刻,价格从原来的3000多,到现在的几万元,不知道是真正的老人发丧,还是为了显摆。

农村丧事新办(农村丧事喜办怪象何时了)(3)

现在农村发丧,让人感觉不到失去家人痛苦的感觉,现在的鼓乐队,发丧那天都是深色或浅色的素衣,大鼓上系上白色的大花,看着也是对逝者的尊敬,但这笔费用也不少。我们村不破不献,孝服都是穿公用的,完了洗干净交给社里负责人,以前是给几个馒头,好像现在是每套衣服5元钱,就这都节省了很多孝子孝女的白衣服。

我们村都算管理红白喜事严格要求的村子,就是这个管乐没能禁止,有些人好像专拿这个显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