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20世纪的90年代初,电视机还没有普及,我们家的娱乐消遣大多数是依赖于一台国产的收录机,在闲暇时收听广播电台。我和哥哥都迷上了电台里播放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每年的压岁钱用在了购买音乐磁带上。那个时候盗版的磁带很少见,商店里出售的都是正版的音乐磁带,我记得当时滚石唱片出的磁带价格是9.8元一盒。几年买下来,我和哥哥至少买了上百盒磁带,超过了我们买新衣服的支出,可是我们都觉得无怨无悔。
那些年,小虎队、邓丽君、孟庭苇、陈淑桦、蔡琴、齐秦、张学友、刘德华、王杰、张雨生、童安格、姜育恒、张国荣、林忆莲、周华健、郑智化、黑豹、崔健、Beyond乐队………这些明星以及他们带来的音乐成为了我懵懂青春岁月里最好的陪伴。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在2000年以后,除了英语复读需要用到磁带,大部分学生和上班族已经把磁带机换成了CD机。在2001年的时候,我花了260元买了一台日本产的松下牌CD放音机,这钱差不多是我当时月工资的四分之一,接着省吃俭用后用剩下的钱去买音乐CD。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的是,这台在当时有点贵的CD机,质量是真的特别好,我一直用到今年,已经19岁的它,除了耳机有磨损我换了一副之外,没有出过任何质量问题,音质一如既往的好。
松下CD机
那个时候非常流行“打口碟”,“打口碟”是国外的出版商卖不出去后为了清理库存腾地方,进行打口销毁的正版碟。虽说打了口,但其实并不十分影响音质,偶尔会有一两首歌不能正常播放。如果运气好淘到原盘,音质是完好无损的。那时我经常骑车去小西门的跳蚤市场淘打口碟,很多碟都是国内买不到的,最主要是够便宜,通常10元钱就能买到一张,而如果在正规的音像店里面买,要30-60元一张,这对于不太富裕的我这种音乐发烧友来说,真是太惊喜太划算了。
打口碟
我的收藏
通过这些打口碟,我听到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流行和经典音乐,以欧美摇滚乐、爵士乐、布鲁斯、R&B等音乐类型居多。我收藏的CD中有如猫王、莱昂纳尔·里奇、詹姆斯·布朗、史蒂夫·旺德、迈克尔杰克逊、鲍勃·迪伦这样重量级的时代巨星;也有如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枪炮玫瑰乐队(别名枪花)、威猛乐队、后街男孩、西城男孩、林肯公园、U2乐队、金属乐队这些影响了很多国家的摇滚音乐风格的乐队;还有天后级女明星麦当娜、玛利亚·凯莉、惠特妮·休斯顿、席琳狄翁、珍妮杰克逊、碧昂丝、夏奇拉、詹妮弗·洛佩兹、布兰妮·斯皮尔斯的成名专辑;以及格莱美的精选专辑。
在这些音乐中,我比较喜欢的是灵魂乐,有美国灵魂乐之父之称的雷·查尔斯和灵魂乐教父之称的詹姆斯·布朗的声线都很独特,演唱风格很有个性,他们的音乐都具有一种无可抵抗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在那个叛逆的青春时期,我最喜欢的还是爱尔兰光头女歌手Sinead O´Connor的歌,她本人桀骜不羁、叛逆,声音空灵、简单却仿佛能触摸到你的灵魂深处,引起你整个身心的颤抖和共鸣。她的一生跌宕起伏,她倔强、执着,活得痛苦而恣意。但是她温柔而坚强的声音不知道慰藉和治愈了多少人的心灵。如《A Perfect Indian》、《Thank you for Hearing Me》、《Silent Night》这样的歌,听了许多年,每一次听都有流泪的冲动。
我的收藏
后来有了音质更好的HDCD,一张碟在60元至200元不等,虽然价格贵了很多,但是对于发烧友来,音质是不二的首选。这个时期我最喜欢收藏的是新世纪(NewAge)音乐,如神秘园、班德瑞、雅尼、喜多郎、恩雅、久石让等,这些专辑百听不厌,是繁忙的工作之余治愈疲惫身心的良药。
我的收藏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音乐的出现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手机音乐APP、蓝牙耳机替代了随身CD机,MP3和手机替代了车载CD,蓝牙音箱替换了家庭音响。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储存我买过的几百张CD的所有曲目,随时随地都可以听。
然而我却始终舍弃不了我收藏的CD,以及在闲暇时用CD机播放它们。出行、睡前我都带着CD机,或许这是一种念旧情结,或许只是一种习惯使然,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总有一些情怀是难以舍弃的,就象母亲喜欢翻看老照片、父亲喜欢看纸质书一样,在繁忙的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静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理一下心灵上的雾霾,回忆一下过去的温暖时光,然后坚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