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蔡梦莹)“能让农民赚钱的就是好技术”“我们得帮农民想想办法” “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如今,江苏镇江农科院再也看不到那个晒得黝黑的背影,句容的果农们再也听不到他说这些话了。他是糜林,生前系镇江市农科院果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他33年如一日扎根“三农”一线,2020年2月18日,因长期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6月30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在南京举行发布会,追授糜林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农业先进楷模(果树专家糜林被追授江苏)(1)

△ 2018年糜林(右一)指导句容恒泰家庭农场葡萄栽培管理技术

“我本身就是农民家的孩子,因为看多了农民的苦,才立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致富。”这是糜林生前常说的话。1963年,糜林出生在镇江丹徒千里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4岁的他从句容农校毕业后,就来到镇江农科所(现农科院)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镇江农业以大田作物为主,农民们只能“靠天收”,收入只够糊口。这样的状况亟需改变。那时,他在全国“时代楷模”赵亚夫的带领下,拉开了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的序幕。先是从日本引进无花果种苗,开展适应性研究。同时,不断研习日本最新果树种植技术。在当时,水果对人们来说,还是很新鲜的食物,原本种田的农民对种果树一窍不通。他们先在基地提前试种研究,再向农民推广,降低农民失败的风险。光引进没有用,农民们还是不会栽,不会种,不会育苗。糜林每次技术指导,总是亲力亲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一步一步一丝不苟,修剪完一棵树, 都会习惯性地问果农,“会了吗?”如果看到果农还是不懂,他就再示范一遍。

农业先进楷模(果树专家糜林被追授江苏)(2)

△糜林(右三)研究员向安徽长丰的草莓栽培大户介绍草莓高架栽培新技术

农民需要什么,糜林就研究什么。糜林和他的团队引进了甜柿、草莓、桃、葡萄、蓝莓、薄壳山核桃、柑橘、大樱桃等十几个品种。他把科技兴农、助民增收作为毕生奋斗目标,积极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把科技成果陆续推广到中西部地区4个省、17个县,累计培训农民16万多人次,帮助农民增收10亿多元。

农业先进楷模(果树专家糜林被追授江苏)(3)

△ 糜林(左一)指导重庆万州农民何后军葡萄

6月30日15:00,江苏“时代楷模”糜林先进事迹发布会即将举行,现代快报 ·ZAKER南京将全程直播。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位一心为农,把带农民致富作为一生目标的果树专家。

(镇江农科院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