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郑州市一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新郑县城,一直是最大城市,直到民国初年,由于铁路的兴起,名不见经传的郑县才后来居上,取代了新郑县,成为那一带的中心,升级为郑州市,不仅如此,还取代了开封市,成为河南省的中心。

在春秋时期,新郑是郑国都城,而郑国是春秋首霸,国势强盛。当时,郑国一带,河流纵横,水势浩荡,皆可行船通航,与现在江南相似。

自北向南,有旃然水、索水、京水、须水、贾谷水等河流,还有郑水/管水,还有荥泽、圃田泽等湖泊。

前555年,楚国攻伐郑国,其右师,渡过颍水北进,驻扎于此水源头:旃然。《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右师城上棘,遂涉颍,次于旃然”,即指此水发源地。

郑州贾鲁河在哪里(说说郑州贾鲁河)(1)

京索诸水

自北向南,相应有索县、京县、密县等。

密县、新密县一带,有溱水、洧水,《诗经·郑风》曰:“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描写郑国三月,春风杨柳,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情景。春秋时期,男女可以充分自由交往,与其后来程朱理学肆虐的明清黑暗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控制着关中、洛阳两大盆地,关中盆地为正院,洛阳盆地为前院,关中盆地以东,有函谷关,而洛阳盆地以东,更有层层河湖关隘防线,自东向西,包括:荥阳、广武、成皋、巩县等等。

其中,荥阳关城,关前有荥泽;广武关城,关前有鸿沟;成皋关,亦即虎牢关、汜水关,关前有汜水;巩县关城,关前有洛水。

当时的荥阳,与现在的荥阳,位置不同,当时荥阳,位于荥泽以北,故名荥阳,现在,荥泽早已消失了。

郑州贾鲁河在哪里(说说郑州贾鲁河)(2)

先秦时期,新郑以北,有荥泽、圃田泽等湖泊

刘邦正是依仗一道道关城河湖防线,挡住了项羽的猛烈攻势,打了两年半的成皋之战,硬是把项羽活活拖垮,最终刘邦反败为胜。

项羽不要说打进函谷关,就说洛阳以东的层层防线,他就无法突破,想打进关中,势比登天。

郑州贾鲁河在哪里(说说郑州贾鲁河)(3)

洛阳以东有一道道防线

当初,项羽率楚军三万精锐骑兵,在楚都彭城,击败以刘邦汉军为首的诸侯联军五十六万人,刘邦、张良等十几人狼狈逃窜,楚军在后疯狂追击,正是韩信率军,依仗京水索水防线,挡住了楚军的猛烈攻势,将其拖入了艰苦的相持作战——成皋之战,最终将其击败。

郑州贾鲁河在哪里(说说郑州贾鲁河)(4)

京索之战

洛阳以东的天险,在后世,渐渐消失了,主要是河水变化,有些是河水变窄变浅,有些则完全消失了,变为陆地,因此,天堑变为通途。而在春秋时期,这些河流都是可以通航行船的,河宽水深,足以构成防线,阻挡敌军攻势。

在远古海进时期,亚洲岛的东海岸,是沿太行山、郑州、巫山一线,因为高低差很明显,而在后世,郑州一带,地形出现了变化,各种河流湖泊,纷纷消失,基本变为陆地平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战乱频繁,以及人口增加,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

说到贾鲁河,是在明中期才出现的——

汉以后,至隋唐以前,鸿沟称为浪荡渠。据《水经注》载:“浪荡渠自牟(今中牟县一带)东流,至浚仪(今开封市一带),分为二水:南流曰沙,东流曰汴”。

隋时通济渠开通,南北漕运以通济渠(汴水)为主,沙水则因疏治不力而逐渐淤塞,至唐初已无法通航。

而古郑国一带的索、须诸河, 原属济水水系, 唐以后, 因济水消失, 遂改属淮河水系。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定都于汴京,为了恢复漕运,在沙水故道的基础上开辟新河,称为蔡河。沙的古音,为蔡。北宋时期,蔡河得到进一步疏治,与汴水、金水河、五丈河,并称为都城东京的“四大漕渠”。

郑州贾鲁河在哪里(说说郑州贾鲁河)(5)

宋时蔡河与汴河

郑州贾鲁河在哪里(说说郑州贾鲁河)(6)

北宋四大漕运河流

元末,1290年,黄河在开封以北决口,汴水、蔡河相继淤塞,使得漕运断绝。为了疏通漕路,元惠宗派工部尚书贾鲁,主持疏通了汴水和蔡河。

蔡河下游,分为西蔡河与东蔡河。

明孝宗弘治年间,派都御史刘大夏等,从孙家渡(今郑州市西北),引黄河水东南流,沿宋时汴水上游,在开封,接西蔡河故道,经尉氏、扶沟,接东蔡河故道,至商水一带,汇入颍河,为纪念曾疏通汴、蔡等河的贾鲁,遂将此新开河,命名为贾鲁河。

注意:1、古代的沙水,与现在的沙河,是两条不同的河流;2、古代的商水,即现在的汾河;3、山西汾河,河南汾河,是两条不同的支流,汾河,即分水,支流的意思,因此不同的地方,皆可有汾河。

且说,清嘉庆以前,贾鲁河为南北漕运干线,与京杭大运河并列。江淮物资,由长江入淮,分别溯大运河与贾鲁河,至华北各地。

清时《朱仙镇新河记碑》碑文记载:“自荥阳西南诸山,合京、须、索、郑之水,东流至祥符,经朱仙镇达周家口,复合沙、颍诸水,委输于淮,以元臣贾鲁实治之,遂名贾鲁河。往时舟楫畅行,上可抵京水镇,以故,朱仙镇百货充牣会城,因之号繁富焉。”

在贾鲁河汇于颍河的河口,形成周家口,即现在的周口市。

嘉庆以后,因黄河泛滥,使得贾鲁河淤塞严重,与此同时,海运渐渐兴起,因此,南北交通不再经过贾鲁河,而主要依靠大运河与海运,于是,贾鲁河逐渐淤废。至清末年间,随着铁路的开通,贾鲁河最终废弃。

1938年花园口决堤,以阻挡日军,贾鲁河旧河道,与黄河混为一体,成为黄泛区。1946年,重新堵塞花园口,以黄河决口泛滥的旧河道,形成了现在的贾鲁河,不过,此贾鲁河非彼贾鲁河,已是不能通航了。

现在贾鲁河的主要支流:孔河、索须河、魏河、金水河、七里河、双洎河。

现在的郑州市,虽有治理贾鲁河,但已无法恢复古时的郑国水系盛况,最大的区别就是,古时能行船通航,现在则不能行船通航。

郑州贾鲁河在哪里(说说郑州贾鲁河)(7)

现在的贾鲁河

古代中国之所以在传统上统一为一个整体,正是由于形成了河网体系。一万两千年前,冰期结束,一直蛰伏于东南亚的O系黄种人,大举北上,占据了东亚大陆最好的土地,逐渐形成了中国。中国古代,不向周边扩张,一是因为,周边气候恶劣,无人居住,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再者就是,东亚中心地区,河网纵横,便于快速调兵遣将,而一旦离开河网体系,则用兵非常艰难,粮草供应不上,因此,很难向周边扩张,除非是汉武帝那样的君主,强力外扩,但是,汉武帝扩张的代价是,国与民,几乎破产,因此,汉武晚年,颇感后悔,颁布罪己诏,表示对以往扩张政策的悔恨与检讨。

东晋末,名将刘裕北伐,在长江东西数千里战线上出兵,从东到西,兵分七路,都是沿着各条河流行船,因此可以非常快速,比陆地行军快得多。刘裕用兵,充分利用了当时中国北方发达的水网体系,因此顺利获胜。刘裕主力,自建康,一路乘船,杀到长安城北门,在长安北门外登岸,一举完成收复失陷百年的故都长安的壮举。

也就是说,从南京,到西安,一路乘船,利用风势,快速进军,并且是满载着兵马武器辎重的大舰,这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必须得河宽水深才行,像现在的长江那样。后世,由于环境被破坏,河流渐渐不能行船,在北方,基本改为陆地行军打仗,因此,只有依靠加强专制,征集更多的粮草,极力加强粮草供应,才能用兵,如明清。

值得庆幸的是,当北方水网基本完全消失后,恰好铁路公路兴起,出现了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公路网,完全取代了水网,因此,现代社会,呈现了崭新的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