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与跟根据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同名小说改编,小说主要讲述了乡绅班纳特家中有五个未婚女儿中二女儿伊丽莎白和名门之子达西相知相爱的故事。

小说发行后大受欢迎,直到今天《傲慢与偏见》仍是读者争相传诵的佳作经典,由小说改编来的影视剧据说也有九部之多,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如今市面上能够找到的版本也只有四部,分别是19040、1980、1995和2005四个版本。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1)

而1995和2005两个版本又最为人们津津乐道,本文就以这两部作为参照,简单对比两个版本拍摄上的优劣,同时品一品其中的婚姻爱情、人性主题。

从演员选角、内容细节和镜头画面看三个角度看两个版本的影视剧

1995版本的《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出品的短剧,短剧共六集。2005版本的《傲慢与偏见》则是导演乔·怀特指导的电影。我大体从演员选角、内容细节以及镜头画面三个角度进行对比。

1.演员选角:

两部作品在演员选角上一直以来颇有争议,但是总体而言,大部分人认为1995版的达西和伊丽莎白更贴合原著。

达西由科林·费尔斯饰演,绅士英俊,举手投足间很有英国贵族的风度气派,眼神骄傲严肃戏份十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于看完短剧后很多观众都无法跳出对科林的形象惯性,直呼他是达西先生。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2)

伊丽莎白的扮演者詹妮弗·艾莉虽然在剧中体态略显丰腴,少了份少女的轻盈,但是她以那双漂亮的眼睛赢得观众认可,在原著中伊丽莎白就是以这双眼睛获得达西的关注的!

在2005版本中,达西由马修·麦克菲迪恩饰演,其形象则略显柔软忧郁,不像骄傲派头十足的富家子弟。

伊丽莎白的扮演者为凯拉·奈特莉,比起1995版的伊丽莎白,2005版本的伊丽莎白多了份少女的俏皮灵动,不过或许是凯拉外形过于惹眼的原因,反而令观众将注意力放在她的外表上而非智慧。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3)

当然,两部作品风格不同,后来的改编势必要在前面的版本上进行突破,演员气质类型的变化,的确也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2.内容细节:

在内容的细节上,1995版本是六集短剧,一集时长一小时,而2005版本是时长两小时的电影,在内容容纳上,1995版本优势明显。

1995版本交待了不少细节,无论是生活细节还是情感细节,就算没看过原著的观众都能够看懂。

但是2005版本由于时长的关系却压缩了细节,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可能会看的云里雾里。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4)

比如1995版本达西和伊丽莎白在彭伯里的遥遥对视,含蓄克制,符合当时时代情感的表达特色,而在2005版本中,达西和伊丽莎白在雨中的暧昧浪漫,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爱情期待。

3.镜头画面:

2005版本由导演乔·怀特操刀,影视画面精致细腻,导演擅长用唯美的视觉元素烘托人物情感,以单独的长镜头为观众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

影片中有大量的长镜头,对原著中经典桥段的呈现方式进行了创新,现代元素的加入让电影更符合现代的审美。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5)

尽管有人说比起1995版本,2005版本少了些英伦风情,但是我认为如果全部照搬先前的版本,那么新版本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所以对于不同版本的选择,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多一个版本,观众选择也就多了一个。

《傲慢与偏见》为何成为经典?婚姻中的爱情买卖、人类的趋利避害本质是永恒的话题

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它们能够以小见大,抓住时代的脉搏,反应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但是在有些人眼里,《傲慢与偏见》不就是一部婚恋小说吗,比起一些经典名著,它故事的格调、情节内容似乎还稍有欠缺,在叙述文笔上,似乎也就是一些浅白的幽默讽刺。这样一部作品为什么直到今天还被人们乐此不疲谈论呢?

那是因为时代社会在变迁,但是作品中反映的人性主题却永不过时。

1. 婚姻中的爱情买卖,爱情与面包的利弊较量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爱情买卖都是婚姻中避不开的话题,婚姻既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在两个人有了结婚的打算时,一场权衡较量也在暗中展开了。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6)

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能成为众未婚小姐的理想夫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年入一万英镑,除此之外他还继承了家里的庄园和财产,这些都使他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单身贵族”。

当大姐简夸赞宾利先生时,伊丽莎白说,宾利的五千英镑让他可爱。

同时,班纳特家女儿们的嫁妆不多,班纳特太太不得不左挑右选,为女儿们的婚姻寻求利益最大化。当听说柯林斯愿意娶伊丽莎白时,为了保住家里的财产以后不落入外人手里,班纳特太太极力劝说伊丽莎白同意这门婚事。

这样的婚姻现实在如今也屡见不鲜,有女生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有工作、注重保养和提升自己,这样在婚姻市场上才更具有竞争力。

而未婚男士,想找到一个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妻子,他自身的条件也往往是有房有车。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7)

再比如如今饱受非议的高彩礼和高嫁妆现象,有多少恩爱恋人在步入婚姻的殿堂前,却毁在彩礼和嫁妆这临门一脚上呢?

男方因为出不起女方要求的彩礼,原来的结婚计划一搁再搁,最后小情侣直接分手的也不在少数。还有因为女方的嫁妆太少,男方家庭因此小看女方,一再让女方让步,最后就算结婚了,夫妻两人也是由此产生了疙瘩。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现实就算移植到现在也没有违和感,我们赞赏纯粹为爱而结成的婚姻,但同时婚姻中的现实问题更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爱情和面包的选择到底该怎样衡量?

2. 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质

婚姻中爱情买卖反映了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质,墨子曾说“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就是说人们得到好处了就高兴,得到了坏处就厌恶,人们对利害情绪上的喜恶反映了人情感上的追求。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8)

对于有利的、能使人心情愉快的人与事下意识趋近,对于不利的、使人烦恼郁闷的人与事下意识远离。

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家财万贯,却独独心仪伊丽莎白,这是因为伊丽莎白和他周围那些浅薄单调的女孩不同。伊丽莎白聪慧可爱,在一众小姐中有着不俗的见解,这令达西先生忍不住倾心。

但同时伊丽莎白的家庭情况却令达西先生犹豫怯步,首先伊丽莎白家庭并不富裕——不过这对于达西先生来说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伊丽莎白的母亲低俗肤浅,他们家还有经济困窘的“穷亲戚”。

这在现实中也并不少见,比如现在谈婚论嫁“扶弟魔”的说法。所谓“扶弟魔”就是指女方家中有个弟弟,女方父母常常将男方给的彩礼留下,作为以后给自己儿子结婚的资金。

所以现在很多男方将女方没有弟弟列在择偶标准中,就是为了结婚后不用“扶贫”。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9)

近几年“原生家庭”的话题也多次被提及,原生家庭是社会学上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所谓“原生家庭”就是父母辈组成的家庭。

佛里曼认为原生家庭的状况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又会影响到子女未来的夫妻关系上。比如生活在缺少爱的家庭的孩子,在组建新的家庭时,可能在婚姻中会没有安全感,对另一半无度索取。

这也是很多快步入婚姻的恋人会面临的问题,有的人就算对自己的恋人很满意,但是在恋人的原生家庭问题上,还要思考再三。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10)

在《傲慢与偏见》中宾利对简、达西对伊丽莎白,都有考虑这个问题,不过最后达西战胜了对伊丽莎白家庭的偏见,仍然向伊丽莎白表达了爱意,这正表达了作者对婚姻的美好愿望。

《傲慢与偏见》中我们能够学到的

莎士比亚曾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撕逼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

一段健康美好的爱情绝不是一时的头昏脑热,不顾后果,就像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和身负赌债的威克汉姆私奔,在私奔途中,两人身上仅有的钱财都花光了,如果不是后来伊丽莎白一行人找到他们,他们可能就流浪街头了。

就像作品中所说“这种只顾情欲不顾道德的结合,实在很难得到永久的幸福”。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11)

好的婚姻是经营出来的,它既需要爱情作为婚姻的温床,也需要理智使得婚姻延续长久。

1. 婚姻是一种合作关系,理想的婚姻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婚姻中重要的是使得感性和理性平衡

如果说爱情是一束鲜花,那么理智就像是让鲜花保持新鲜的冷藏柜,如果只有爱情而没有理智,那么爱情也势必枯萎。但如果只有理智而没有爱情,那么婚姻和冷冰冰的坟墓又有什么区别?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所表达出的婚恋观非常明显:在婚嫁中,既不能将金钱地位当做唯一的衡量标准,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未来不进行规划,将婚姻当做儿戏,这也是不可取的。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12)

伊丽莎白和达西,最开始因为对方身上的傲慢对彼此产生偏见,尽管达西有钱有地位,但是伊丽莎白还是毅然拒绝了他的求婚。

后来当彼此的偏见消除,伊丽莎白也明白了自己对达西的心,两人最终走到一起。

2. 在婚姻中保持自我独立意识,尊重、理解、平等地对待另一方,而不是把对方当做自己的附庸或者沦为对方的附庸

很多人在恋爱时,容易凭一时冲动失去自我,恋人说什么都无条件接受支持。将自己一腔爱意和期待全部寄托在恋人身上,但是却忘记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就算是最亲近的人,对方也没有义务承担你所有的人格,同样也没有人能够要求你为了他放弃自我。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13)

无论是未婚还是已婚,和恋人的相处都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彼此留一些空间,尊重对方的想法,平等看待两人的关系。

伊丽莎白通过自己的胆识、自尊获得了达西的尊重,而达西也通过自己的反思、冷静获得了伊丽莎白的爱意。这样情侣的相处方式,也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

3. 不以偏见待人,不以高傲对人,不能为利泯灭自己的良知道德,逐利但不为利所奴役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认为天下人来来去去都是为了逐利,这和墨子的观点不谋而合。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质,这个问题应该客观看待,既不能将其妖魔化一杆子打死,也不能将其奉为圭臬,作为自己行为准则。

傲慢与偏见金钱式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经典照进现实)(14)

达西先生对伊丽莎白家庭成员的担忧是可以被理解的,当达西先生对伊丽莎白说了自己内心对她家人的看法后,伊丽莎白为自己母亲和妹妹的所作所为感到又愧疚又难堪。

就像在现实中,谈婚论嫁的双方对“扶弟魔”“原生家庭”等方面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人们谈论这些话题,应该是为了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用它制造新的问题。

结语:

《傲慢与偏见》是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的经典,作品中反映的婚姻与人性很容易就能引起人的共鸣。

班纳特太太这样的母亲依然存在,莉迪亚和威克汉姆的故事也在各个角落上演,柯林斯和夏洛蒂的婚姻现实也是很多夫妻面对的问题。

但是尽管烦扰众多,我们依然能在作品中看到达西和伊丽莎白理智和感性结合下理想婚姻的希望,让我们看到现实却也看到希望,或许是这部作品带给每个人最美好的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