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肖
萧姓,南齐,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是华夏著名姓氏,同时也是辽朝的后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八百九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6%左右。
Xiao Surname, Nanqi, South Beam, the West Beam Misasa's country surname, is Huaxia famous surname, also is the Liao Dynasty surname, in the song edition "Surnames" ranked 99th, in 2013 China 400 righteousness most common surnames ranked 30th, the population is about 8.984 million,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whole country about 0.56%
萧(xiāo),作为中华姓氏,有很多萧氏族人被误简化为“肖”。1952年,我国第一次汉字简化,把“萧”简化为“萧”。1977年12月20日,国语委再次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字表(草案)》,将“萧”简化成“肖”,但未注明“姓氏不在简化之列”。因而对萧氏族人产生了误导,错把自己的姓氏“萧”写成了“肖”, 国家语委又在权威出版物 《 新华字典 》 、《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特对“萧”姓作了独家注释:“萧俗作肖”。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几乎在所有出版物和一切需要姓名的地方,普遍出现姓氏滥用的现象。
包括其他未作特别注明的姓氏也纷纷滥用。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
因此,在不知不觉间大量的萧氏族人被改姓为“肖”。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嬴姓,出自远古部落首领柏裔的后裔在萧邑作大夫,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远古时期,有一嬴姓氏族部落,其首领叫柏翳。按史书记载,人文远祖少典氏第十八代、黄帝轩辕氏第七代有伯翳。
伯翳身具特长,能驯鸟兽,知其话言,即懂得驯化野兽为家畜,事于虞夏王朝。起初,伯翳食采于嬴为(今陕西云阳),是为嬴氏、盈氏、鄗(高改盈)氏,后以功受皂斿元玉,妻以姚女,而再封于费(今山东费县),是为大费;生子三人:曰大廉、若木、恩成。大廉事夏启,后分衍有鸟俗氏、路俗氏,后裔有孟亏、仲衍。。夏王朝君主夏桀腐败,被商汤攻灭,萧孟亏去而凤岛随焉,他的后裔在商汤王朝在萧邑作大夫,便沿袭以“萧”为姓氏,称萧氏,世代相传至今,为最古老的萧氏之始。
源流二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裔封地萧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商王朝从成汤建国传十七世、三十一王到帝辛(纣)。 萧国被楚灭亡后,虽然大心的后裔子孙们有一些复国之举,但终末成功。于是,大心的后世子孙为纪念亡国,遂以封地名称为姓氏,称萧氏。
源流三源于契丹族,出自唐朝时期辽国契丹拔里、乙室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契丹的先世鲜卑人“氏姓无常,以大人健者名字为姓”,并无固定姓氏。其最早得姓是唐朝所赐的汉姓。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以契丹酋长窟哥为松漠都督,赐姓为李氏,但绝大多数平民仍无固定姓氏。辽国时期,大辽政权的契丹民族中只有耶律、萧两姓。
关于萧氏的来历,据史籍《辽史》中记载:“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辽国以后,开始以其妻弟萧敌鲁任北府宰相,终辽之世,后族几乎全部垄断了北府宰相预选权,后族即宰相之族。辽国的萧氏集团包括早就与耶律氏宗室联姻的拔里、乙室两族,辽太祖岳家述律氏和了;辽世宗皇后母家的国舅别部,还包括了一些被征服的奚族五王部族,“世与辽人为婚,因附姓述律氏中”。
源流四外姓改入。据台北萧氏宗亲会印行的《兰陵世家·萧、钟、叶三姓本是一家》记载,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但此说多有破绽,存疑。此外,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创教人姓萧,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
源流五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萧,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
⑴.满族石穆鲁氏,亦称石莫勒氏,满语为Simulu Hala,世居浑春,后多冠汉姓为萧氏、石氏、穆氏、鲁氏等。
⑵.满族伊喇氏,亦称伊拉喇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移喇部,即契丹国姓耶律氏家族的后裔子孙,满语为Ilan Hala,汉义“三”,世居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属于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萧氏、刘氏、王氏、肖氏、李氏、黄氏、白氏等。
源流六源于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佤族原有自己的姓氏,但随着与汉族之间社会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很早就采用汉姓了。由于各地区的佤族与汉族发生关系的早晚和密切程度不同,受汉族影响的大小也有差别,永德、镇康等地的佤族因长期与当地的主要居民汉族交错杂居,受汉文化影响较大,在宋朝中期至元、明朝时期,很早就采用汉姓为姓氏。阿佤山边缘和镇康、永德地区的佤族司彭牙特氏、斯内氏,汉姓均为萧氏,萧氏成为这一地区普遍采用或较多采用的汉姓之一。
在1980年前后成文的《苍源县班洪寨社会调查》中,对佤族所作的调查显示,萧氏是该寨人口最多的姓氏,全寨七十六户居民中,萧氏有二十户。1958年成文的《苍源县岩帅区贺南乡社会经济初步调查报告》中显示,萧氏为贺南乡五大家族之一,该乡的贺南寨有二百七十四户佤族居民,姓萧的有十三户;贺南大寨一百四十六户,由李、田、赵、萧、陈五个家族组成。
源流七源于普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著名民族学专家严汝娴在《普米族》一书中说,普米族改用汉姓,是汉族封建制度的改土归流运动的必然产物,一般都是一个氏族借用同一个姓,即借用当地通用的汉族姓氏,如巴落瓦支氏,即改为汉姓萧氏、马氏、杨氏等。
源流八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彝族是中国西南部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 彝族有自己的姓氏,据文献《巍山彝族姓氏分布调查》中记载,云南巍山彝族的八万余人中,有一百五十个姓氏,其中就有萧氏,但人数不是很多。
源流九源于傣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傣族民间原来大都是没有姓氏的,有姓氏的只限于土司贵族。但随着汉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明朝政府大力推行改土归流运动后,傣族中也逐渐出现了汉姓,萧氏就是其中之一。
著名的民族学专家江应梁在《傣族史》一书中说:“在德宏沿边接近汉地的各村寨,因为人民汉化程度很深,所以也可见到有姓有名的傣族人家,常见的姓氏有曩、冯、萧……等。”
源流十姓氏学上的萧、钟、叶三姓一家:在总共国东南地区的潮闽及台湾省,素来有“萧钟叶三姓一家”之说,这是因为三姓皆为潮阳萧氏开基始祖萧洵的后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