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已过,这两天查了查关于清明节的资料,汇总起来咱们一起学习了解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清明节百科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清明节百科故事(简说清明节)

清明节百科故事

清明已过,这两天查了查关于清明节的资料,汇总起来咱们一起学习了解下。

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祭祖烧纸的日子,其实在古代清明还有很多别的活动。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八大节日之一,这八大节日分别是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清明节,据传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从柳宗元的《与许京兆书》中可见,扫墓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习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即冬至后的第105天,故清明这一节气前后长达半个月之久。清明节,按照传统的习俗,需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去祭拜祖先和培土扫墓。上供祭拜、烧纸、放鞭炮等。除此之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地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在古人的眼里,“清明”二字,是指天明地洁、气象清朗。道教典籍《太平经》中有“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见污辱也。”意思是说当天下处于“清明”状态的时候,会呈现出大地万物欣欣向荣、世界一片和谐安宁的局面;而当一个人处于“清明”状态时候,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两千多年来,清明节流行的扫墓、春游等风俗,不仅蕴涵着传统的中华伦理精神,而且与道教提倡的“回归自然”的生命伦理相互辉映。

清明节中的精神内涵,与道教的思想和情感浑然一体,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

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