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重点: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静。

2.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两首古诗,谁能来说说他们的题目呢?《宿建德江》《6月27日望湖楼醉书》。

师:好,请同学看黑板。(板书课题)

师:对比我们以前的古诗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呢?

师:我听到有同学说多了一点,没错,这个点叫间隔号,他是起区分作用的,还有什么发现吗?

师:你说预习的时候,结合了注释,知道了西江月师词牌名。

师:对了,这是咱们第一次接触词牌名。有谁能解释一下什么是词牌名?

师:好,你来说。哦,他说词牌名是唐宋以后渐渐兴起的一种词的格式,就像咱们的唐诗,它的格式有绝句和律诗,而词,它的格式,就是根据词牌名来确定的。

师:间隔前的是是词牌名,后面的是这首词的题目。

师:那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课题的呢!

师:谁再来读读课题,老师提示一下(划出节奏符号)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新授

(一)解读课题,落实字音

师:读了课题谁能跟老师同学们解释一下,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呢?别忘了结合咱们的注释来说。

师:你来说。哦,你说夜行走在黄沙这个地方。

师:那你们再看看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师:好,你来说。哦,你想知道是谁,走在黄沙道中。他会看见什么,听到什么,还会想到什么。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提的问题都不一样。

师:老师呀,告诉你们,你们提的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这一首词里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词吧。

师:谁再来读一读。

师:读的怎样好你来说。你说她有个字音读错了,应该读鹊。(板书:鹊)没错请同学们看黑板,鹊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对左右结构的字就要注意左窄右宽。

师:它的部首是,对了是鸟字旁,说明和鸟有关,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它的书写。

师:提起鹊咱们能想到那种鸟,(喜鹊)

(二)深入研读,想诗画

师:同学们读通词是学好古诗的序幕,读懂词才是学词的开始,现在就请同学们品读上阙,前后四人小组交流,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好的开始。

生:看到:明月、别枝(什么样的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生:闻到:稻花香

生:听到:鸣蝉、鹊啼、蛙声、说丰年(谁再说丰年)。

师:同学们,词中说伴随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鸣声,仿佛师青蛙们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师: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师:同学们不仅演的好,说的更好,那这儿的“说”字是只是青蛙在说吗?

生:还有农民、作者自己。

师:对呀,作者闻着飘来的稻花香,多么期盼有一个丰收年呀!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师: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师:读完了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夏夜的清幽,静谧。

生:感受到作者对劳动人名的热爱

师:那你们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副画面。(学生自由发挥)。

师: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的真真切切。

师:那在读这两句话时应该怎么读呢?

生: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师:全班同学一起齐读。

三、小结

师:此刻,你们的感受到了什么?

生:宁静、舒适。

师: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清风明月。

师:老师想把这首词唱给大家听。

师:在这如此没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快、沉醉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师:齐读上阙(带有喜悦、兴奋)

四、作业布置

师: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学完了词的上阙部分,你们想为自己设计一份什么样的作业?

生:想学习其它田园诗和辛弃疾的其它词。

生:想把这幅美景画下来。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想法,非常好!期待你们下节课的分享。

五、板书设计

渡荆门送别教资试讲(人教版六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良师试讲模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