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历史上封建年代唯二的(另外一个叫武则天)长期当政的女性,她在政治层面颇有手段,期间发动了辛酉政变,后三度垂帘听政,她的大半辈子是晚清真正的“控权者”。

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原稿(可怜天下父母心)(1)

慈禧太后

由于慈禧这个人负面评价不少,例如她“顽固守旧、不思创新、奢侈无度、心狠手辣”等等,总之不少学者认为是她加速了大清朝的灭亡。

此时就可以确定这一点:慈禧是个狠角色,是个女强人,是有点东西的。

既然如此,这种性格的人在个人才华上想必也是有点建树的,事实上还真是这样,她多少还是有点才华的。例如慈禧手抄过《波若菠萝蜜多心经》,字写的一般,不过那份才情还是看得出来。她也喜欢画画,画过牡丹、兰花等,还把牡丹花定为清朝的国花。再比如她母亲六十大寿时,慈禧更是写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动人诗句。

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原稿(可怜天下父母心)(2)

慈禧字迹

同治六年,即1867年,慈禧太后的母亲富察氏过六十大寿,古代人过六十大寿是个大日子,是个喜庆的日子,更何况过生日的还是清朝太后的母亲,慈禧那年32岁,已经是清朝万万人之上的太后了,她母亲过生日,自然要有所表示,以彰显她“母仪天下”、仁孝的一面,但是碍于自己的尊贵身份,不好亲自出面,就写了一首诗来表示,诗名叫《祝母寿诗》,是七言绝句的体裁。

整诗内容:“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女儿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这首诗知名度还是可以的,后来的一些书法名家也会临摹这首诗,特别是最后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诗句,流传度不亚于唐代任何一个顶级诗人,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慈禧写完后叫人给装裱了起来,然后派大臣给她母亲送了过去。

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原稿(可怜天下父母心)(3)

那么,就是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诗句,为什么就受到了质疑?

首先,根据德龄公主在《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中记载,慈禧确实会读唐代诗人的诗,她尤其喜欢李白,但没有提到白居易。

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写到:“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这乍一看慈禧的“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和《长恨歌》这几句还真有那么几分相似。

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原稿(可怜天下父母心)(4)

《长恨歌》节选

其实两者真不是一个意思,说慈禧抄袭白居易是错误的!说是借鉴白居易的诗句都很牵强!最多就是有很多共同的字出现,两首诗表达的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白居易的《长恨歌》主要表达对唐明皇的失望,也是一种讽刺,唐玄宗过于宠溺杨贵妃简直就是误国误民的行为,令白居易非常不满。

里面的“可怜光彩生门户”指的是杨家兄弟姐妹都是因为杨贵妃而封侯升官,杨家门户很风光,令人羡慕!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则指的是杨贵妃这种情况让天下父母都改变了关于“生男生女”的观念,他们更愿意生女孩,因为荣华富贵。

而慈禧《祝母寿诗》则是表达对父母的感情,世界上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最为真挚,子女身上流的是父母的血泪,父母一辈子在竭尽全力的对子女好,这份情让人感动,让人心疼,更让人怜悯。

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原稿(可怜天下父母心)(5)

慈禧剧照

慈禧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令人感动的诗句,和她之前的生活有关,慈禧的父亲惠征以前也是当官的,拖家带口的辗转过很多地方,杏贞(慈禧小名)那时候跟着父亲从内蒙古到山西再到安徽,一家人跑了很多地方,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在她的母亲六十大寿那年,慈禧的父亲却已经不在了,所以回首过去的点点滴滴心里更加难过,毕竟自己现在有权有势,该父母享福时,父亲不在了,母亲却也老了。再加上自己也身为人母,更懂得为人父母有多难这样一个道理,这才写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富有情感的诗句。

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原稿(可怜天下父母心)(6)

慈禧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还是她的政治影响力和舆论盖过了她的才华,若不是真的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诗的出处,相信不少人都不知道是出自慈禧之手写的,也不相信她能写出这样家喻户晓的诗句。

另外,慈禧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方面有名气的作品实在太少,这导致人们认为她和才女不挂边,除了这首《祝母寿诗》再无其他!所以受到一些质疑也是情理之中。

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原稿(可怜天下父母心)(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