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很多家长发现了,自己的宝宝刚出生没多久,脸上或者皮肤上就出现了一些小红点。一开始觉得没什么,就没管。

谁知道这个小点点居然还在变化,后来甚至鼓起来了...

粗心的家长还是觉得无所谓,甚至以为这是胎记。如果你恰好以为这是胎记,那劝你赶紧纠正这个思想。这并不是胎记,很可能是婴儿血管瘤,而且严重时可能会危及宝宝的生命!

01

什么是婴儿血管瘤?

婴儿血管瘤,是婴幼儿身上最常见的肿瘤。当然,不要因为看到肿瘤就惊慌失措,这是一种良性肿瘤,主要是因为婴幼儿在胚胎时期,血管组织异常增生导致的。可能出现在皮肤、黏膜等任何部位,但比较常见的部位还是头部和颈部。

婴儿血管瘤的发病率还是挺高的,约为8-12%。很多时候都在孩子出生一周后开始出现,基本上出生半年内是增殖的高峰时期。[1]

宝宝长了红色的胎记怎么办(孩子身上的小红点可能不是)(1)

婴儿血管瘤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鲜红色的,和草莓很像,一般隆起于皮肤上,所以被称为浅表血管瘤,又叫草莓样血管瘤。

还有一种生长的位置比较深,肉眼看上去没有明显的颜色,或者有无色的包块藏在皮肤下,整个看上去就像碰撞过一样,那就是深部血管瘤,又叫海绵状血管瘤。

婴儿血管瘤在经过迅速增殖期后,增殖速度会变缓,一般在1岁以后就不会继续增殖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会变暗、中心发白,瘤体也会逐渐萎缩,直到消退。

虽说会自然消退,但部分血管瘤会影响到孩子的容貌,甚至破损后造成永久性毁容等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有10-15%的血管瘤会出现感染和瘢痕等并发症,所以如果发现宝宝身上有这种印记,还是要积极对待。[2]

02

如何与胎记区分开来?

想要区分胎记和血管瘤,大家可以记住下面几个方法。

①触摸

在触摸时,如果没有明显波动,那证明是胎记;如果感受到明显的动脉搏动,那极有可能是动脉性婴儿血管瘤。

②观察

如果是胎记的话,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并且长出后不会消退;但如果是血管瘤的话,在出生后就会慢慢显现,并且在3个月时进入到快速增殖期,如果明显感觉到生长速度超过了宝宝的生长发育速度,那极有可能是血管瘤。

宝宝长了红色的胎记怎么办(孩子身上的小红点可能不是)(2)

③按压

胎记在按压后颜色不会改变,更不会褪色;但如果是血管瘤的话,在按压后被按压的部位会比较苍白,按压结束后这种颜色又会消失并且慢慢恢复到之前的样子。

03

这种宝宝更容易被血管瘤盯上!

婴儿血管瘤是典型的“重女轻男”,女宝宝的发病率要比男宝宝更高。

而孩子在出生后如果体重过轻,或者是早产儿、宝妈是高龄产妇,孕期甚至出现了胎盘前置等情况下,宝宝出生后被血管瘤盯上的几率也更大。

04

这些情况下需要治疗!

前面虽然说血管瘤会慢慢消退,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不管。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及时治疗。

①生长的部位比较明显,甚至严重影响到美观时,孩子小时候可能无所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需要治疗。

②如果生长于头部和颈部,并且因为血管瘤的增长压迫了孩子的呼吸道;或者是长在气道里,导致气道梗阻,这时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治疗。[3]

③长在眼睛周围,甚至病变已经超过了1cm,不仅仅影响到视力,甚至导致了散光和斜视,需要及时治疗。

宝宝长了红色的胎记怎么办(孩子身上的小红点可能不是)(3)

④长在生殖器附近的血管瘤,可能会导致甚至系统畸形,需要及时治疗。

⑤生长于尿布区的,因为经常摩擦挤压和尿便刺激等原因,很容易导致溃疡、感染和疼痛,需要积极治疗。

04

如何治疗?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口服或者外涂普萘洛尔类药物有着很积极的作用。但不管是口服还是外用,都要在遵从医嘱的前提下进行。[4]

除此外,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也有着不错的效果。不管任何时候,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最根本的。在发现宝宝有血管瘤后,千万不要过于慌张,也避免消极懈怠的心理。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下应对。

总而言之,如果怀疑孩子身上的红点不是胎记,就一定要先去医院诊断。不管能否自行消退,都要先经过医生的评估,这才是最靠谱最稳妥的办法!

参考资料:

  1. Darrow DH, Greene AK, Mancini AJ, Nopper AJ; SECTION ON DERMATOLOGY, SECTION ON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AND SECTION ON PLASTIC SURGER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Executive Summary. Pediatrics. 2015 Oct;136(4):786-91.
  2. Al-Haddad C, El Salloukh NA, El Moussawi Z. β-blocker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ocular infantile hemangioma. Curr Opin Ophthalmol. 2019 Sep;30(5):319-325.
  3. Howard MA, Olitsky SE, Rychwalski P, Mungan N. Management of Periocular Infantile Hemangioma. J Pediatr Ophthalmol Strabismus. 2019 Nov 1;56(6):344-346.
  4. Saka B, Téclessou J, Akakpo S, Mahamadou G, Mouhari-Toure A, Soga Gottara W, Kombaté K, Tchangai-Walla K, Pitché P. Traitement des hémangiomes infantiles au Togo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in Togo]. Ann Dermatol Venereol. 2018 Dec;145(12):790-792. Fren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