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历史建筑(四川百年历史影像)(1)

苏继贤

徐杉文/图

苏木匠是人们对加拿大杰出建筑师苏继贤的昵称。他于1908年偕妻子来四川,四处考察川西民居以及各种本地建筑材料,兴奋而又快乐。当时,由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的五个差会筹建的华西协合大学,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而校舍修造颇费思量,苏继贤来四川正是受差会委派前来参与策划。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此在四川停留了42年。

华西协合大学是中国西部第一所大学,它该建成什么风格?

当时在中国前卫一些的建筑只有上海圣约翰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燕京大学。可筹建者们不想模仿照搬,希望既有独特的风格,又能让中西方人都认可。经过反复考量,1912年举行了国际化的设计竞标,英国著名建筑师荣杜易的方案中标。1913年,荣杜易应华西协合大学理事部邀请,先考察北京古建筑,其中包括故宫等代表性建筑,再考察川西传统建筑,随后把这些中国古典建筑原理和元素全部融入设计。

“磨洋工”一词 因苏继贤做事演化而来

但荣杜易完成设计后就离开成都,没有再来中国,要把美丽的蓝图变为现实谈何容易?

首先是中国古典屋顶如何与西洋建筑契合;其次是石灰与瓦的烧制;再者,深山伐木如何顺江漂流并搬运到学校,还有进口玻璃与铁钉等。而最难的是教中国工匠如何施工。

因此,这个工程从1907年筹建到1949年结束,前后几十年才在华西坝上矗立起20多幢大型建筑。

实现荣杜易设计图纸的过程中,三位加拿大建筑师立下汗马功劳,他们分别是:李克忠、叶溶清、苏继贤。

三人中又以苏继贤影响最大,他不但在1925-1949年期间担任华西协合大学建筑总工程师,还主持修建了老图书馆、钟楼、化学楼等经典建筑。这些建筑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后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他在华西之外还有许多杰作,其中嘉定福音医院,以及后来扩建的乐山仁济医院就是代表。

嘉定区历史建筑(四川百年历史影像)(2)

苏继贤设计的嘉定福音医院1924年竣工

由于华西协合大学计划开学三年后才开始动工大规模修建,因此苏继贤在参与建筑设计方案后便到达嘉定,着手设计修建福音医院。

苏继贤在建筑外形设计上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式,借鉴庙宇与川西民居特色,将青砖灰瓦,飞檐斗拱融入西洋建筑中,在尽力渲染东方色彩的同时,又把楼基、墙柱、砖墙、门窗采用西式浮雕装饰,使中式建筑充满异国情调。

嘉定福音医院不光外观中西合璧,居住使用比传统中式建筑舒适方便,高大宽敞,通风采光良好,易于防火,而且屋内有壁炉、卫生间等。在当年乐山城内大多为穿斗木构、狭窄低矮的平房中如同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为了饮水方便清洁,苏继贤还在山坡上打了一眼井,每到夏季,把一些食物放在竹篮里再垂到井下,不但延长保质期,还使一些食物口感更好。

医院修建筑初期,雇佣来的当地工匠不知如何操作,苏继贤便手把手教,再不会,就嘱咐:慢慢来。

他要求精雕细琢,尽善尽美。四川方言把做事动作缓慢称为“磨”,如果一个人手脚不麻利,就会被人称为“磨得很”。

苏继贤认为初学的过程“磨”一点没关系,因为他经常说“慢慢来”,便有人议论这个洋人做事“磨”,“磨洋工”一词最初就是这样演化而来。

附近百姓见苏继贤心灵手巧,又不摆架子,喜欢与大家摆龙门阵,不时请工人喝茶,便亲切地称他“苏木匠”,将他比作中国的鲁班。

苏继贤主持修造的乐山福音医院,中西合璧,既美观,又实用,得到一致认可。

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建筑特点是青瓦、白墙、青砖、吊脚楼、雕花窗等。因为地处水陆码头,带有一点移民文化特色,如陕西会馆、云南会馆等。

不过,乐山开放性和国际性的标志之一,是从中西合璧建筑开始的。从福音医院到仁济医院、白塔街西式院落、嘉定教文馆一线,形成一条中西合璧建筑带。随着建筑材料的进步,有了水泥、钢材,有官员、富商开始仿效修建洋楼,于是有了王陵基故居、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办公楼,甚至一些民居也修造了中西合璧的门头。

虽然如今大部分清末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建筑已经消失,但对乐山建筑产生的影响并没有消亡。城市就像一个人,有自己的个性,一些老建筑往往就是一座城市风格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我们可以触摸的历史。

长子苏威廉 过中国春节做一大桌川菜

嘉定区历史建筑(四川百年历史影像)(3)

青年时期的苏威廉

苏继贤建筑之外的得意之作是他的孩子们,四个孩子都出生在中国,长子与次子让他引以为荣。

修造乐山福音医院期间,长子苏威廉于1917年出生在白塔街。在此之前,启真道、文幼章等人也出生在这里。

那时乐山白塔街是西方人士的聚居区,附近相继修建了福音医院、凤翔女校、进德小学、进德幼儿园等,是西方文明进入乐山的一个交汇点。

苏威廉从小聪明好学,在“CS”学校完成初中课程后,返回加拿大读高中和大学,然后再回到中国工作。

1941年,年仅24岁的苏威廉就担任华西协合大学的会计主任及英语讲师。苏威廉兴趣爱好多样,是一个特别能营造快乐气氛的人,不但能讲一口流利的四川话,还能做地道的四川菜。据中加友协的朋友回忆,每到中国春节,他都会邀约中国朋友,以及曾经在中国工作过的加拿大朋友聚在一起,做一大桌四川菜,有麻婆豆腐、回锅肉、鱼香茄子等。他还会讲许多过年讨彩头的话,“恭喜你发财,元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金银堆满屋”等等。

苏威廉上世纪50年代初从四川返回加拿大,在约克大学任教,后担任副校长一职。1972年,他与人发起和创办了加中友好协会,并担任友协会长至1999年。

他的第二任妻子Shirley是文幼章的小女儿,走遍世界各地的苏威廉与Shirley蜜月旅行却选择到乐山。

孙女苏洛文 父亲送我“龙凤呈祥”瓷杯

2015年秋,我到加拿大多伦多乡间拜访了苏威廉的长女苏洛文。她的家在绵延无际的枫树林中,附近阒寂无人,如果没有GPS指引,根本无法找到,说不定早在森林里迷路了。

我们沿着一条碎石小路左拐右转,直到尽头,才看到那幢古朴敦实的木质楼房。

房屋成正方形,尖尖的屋顶伸入五彩斑斓的枫叶中,如同童话中外婆温暖的老屋。宽大厚实的木材并没有花功夫平整刨光,而是按一定尺寸用电锯切割,便砌成外墙和人字屋面。

据介绍,这种以松木、橡木建造的房屋保温性远比混凝土房屋强,寒冷的冬季给人们带来温暖的感觉,而当雨季来临时,能调节湿度,当湿度大时木屋会自动吸潮;阳光照射时又会从木质纤维细胞中释放水分,起到天然的调节作用。

木屋的门窗上没有任何装饰,惟一的点缀是大门上镂空雕刻的两个中文繁体字:欢迎。这是苏威廉的杰作。

跨进门,迎面是柔和明亮的客厅,巨大的壁炉直伸屋顶,将秋风寒雨笼罩下的屋子里变得温暖如春。客厅里陈设简单,却在细节处透着舒适温馨。楼梯、长桌、凳子、柜子每样家具都非常结实。

苏洛文说,这些都出自于丈夫之手。原来,苏木匠的孙女婿也是出色的木匠。苏洛文的女儿正好带着两个外孙回来看外婆,一个5岁,一个不到1岁,两个孩子赤足短裤在地毯上玩耍,黄发蓝眼,活泼可爱。

她告诉我,1952年与父母离开四川时,她就像地毯上玩耍的5岁长外孙一样大。

那年5岁生日时,父亲特地送她一只“龙凤呈祥”的瓷杯。父亲说在中国龙和凤代表吉祥如意,希望女儿一生幸福吉祥。“父亲很喜欢中国瓷器,至今家里使用的碗碟盘壶,不少是父亲当年从中国带回故乡的。其中一把紫砂壶,油光锃亮,是苏威廉的心爱之物,上面刻有‘至人无异报,静士多长生’。”

2000年,苏洛文曾与父亲返回四川,受邀参加华西医科大学与四川大学的合并典礼,父亲无限感慨,他的一生见证了华西协合大学的发展、壮大与转折。

分别时,苏洛文送我一大瓶她自己做的枫树糖浆。每年3月到4月,当早春冰雪开始融化,枫树根部储存的淀粉开始转化为糖时,她就选择树龄在40年以上的大树干上钻孔,树液会顺着孔慢慢滴出,最后把收集到的树液熬制成糖浆。

通常,40公斤枫树汁液才能加工出1公斤枫树糖浆,来之不易。加上枫糖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机酸,热量又比蔗糖、果糖低,能补充营养不均衡的虚弱体质。因此,天然枫树糖浆深受人们青睐。

“苏木匠”称号 被他们视为家族的荣誉

苏继贤的二儿子苏约翰1919年出生在成都,童年和少年在“CS”学校读书。他娴熟的中文以及对中国的认知,使他在1972年出任加拿大第二任驻华大使。

嘉定区历史建筑(四川百年历史影像)(4)

苏约翰

从1958年起,苏约翰就被加拿大政府派驻香港,负责与中国的小麦贸易。加拿大是全球第三大小麦出口国,小麦价格甚至对世界粮食价格波动产生影响,因此一直由政府控制,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之一,苏约翰肩上的责任自然非同小可,由他主持的中加粮食贸易政绩显著。

2012年,苏约翰的女儿Patricia来成都参加加拿大老照片展时,回忆道,“父亲在中国担任大使时与时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老布什来往密切。他们常一起去打网球、骑自行车出游。当时我在加拿大读大学,每年放假都会回中国,也曾与父亲和老布什一起外出骑自行车。”

Patricia谈及爷爷时说:“‘苏木匠’这个名称被我们视为家族的荣誉。”

嘉定区历史建筑(四川百年历史影像)(5)

作者(右)与苏威廉的女儿(左)及外孙

正如苏威廉喜爱的紫砂壶上镌刻的一句话:“至人无异报,静士多长生”,苏木匠家族的人大多长寿,苏继贤享年88岁,苏威廉享年86岁,苏约翰享年87岁,而苏约翰的妻子95岁依然健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