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前?~309年),战国时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政治家、外交家、纵横家、谋略家鬼谷子门生,相秦惠王,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惠王卒,六国复合纵以背秦,群臣谗之,乃去秦而为魏相 张良(前 - 前 186年),字子房汉初名臣,政治家、谋略家汉初三杰之一本是韩国公子,《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父平卒[2]良年少未宦事韩秦灭韩,良欲为觊齁仇,乃使人击始皇于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隐于下邳,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后为高祖策画定天下,被誉为“第一谋士”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卒谥文成 张辟彊(前202年——?)汉初人留侯张良之子 为汉惠帝侍中(约相当于皇帝身边的秘书),年少聪慧有远见,曾为丞相陈平解吕后之疑,保全了一班老臣[3] 张苍(前256年—前152年),西汉丞相,封北平侯,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福宁集乡张大夫寨村人 张骞(?~前114年),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张耳(前264年-前202年),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人楚汉战争时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后归汉,封为赵王汉高帝五年薨,谥曰景王习称赵景王 张道陵(34~155年),道教的真正创教人,第一天师本名陵,东汉沛国(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从学者须出五斗米,故世称五斗米道亦称张天师著《老子想尔注》等 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发明人著述极丰,科研成果极多,有“科圣”之称,有“张衡环形山、张衡小行星”命名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东方朔(前154——前93),本姓张,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西汉辞赋家,官至太中大夫,后人辑有《东方太中集》 张角(?—184),号天公将军,钜鹿(今河北平乡县)人,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 张鲁(?-216年),字公祺,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张道陵孙,第三代天师(称为系师)道教奠基人,集大成者东汉末年道教领导人,割据势力改革道教,教化百姓,兴建义所,诊治病患汉末有“天下人望尽在张鲁”之说后汉中降于曹操,张鲁有十子时人语曰:“张氏十龙,儒雅温恭”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三国魏国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大夫庄)人,曹魏著名将领,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征东将军 张郃(?-231),字隽义,三国魏国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征西将军 张飞(?~221年),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国蜀汉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与关羽俱事刘备,号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刘备伐吴,飞率兵会合,出兵前为部下所杀谥桓,五虎将之一 张任(?~214年),三国蜀郡人(今四川成都)人刘璋的部下,多次与刘备作战,宴席上舞剑救了刘璋,在落凤坡杀了庞统,最后被诸葛亮的计谋所擒,不降被杀 张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著名政治家,著《论语注》,谥吴文侯 张松(?——212),字永年,蜀郡(四川成都人),谋士、官至别驾,助刘备取西川 张载(?——?),字孟阳,西晋文学家、辞赋家、田园诗人,河北安平人,官至著作郎、中书侍郎著有《剑阁铭》、《榷论》、《濠汜赋》等与其弟张协、张亢俱以文学、辞赋著名,史称“三张” 张协(?——?),字景阳,河北安平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擅长五言诗,与其兄张载齐名,官至中书侍郎,河间内史等 张亢(?——?),字季阳,河北安平人,西晋文学家,辞赋家,诗人,著述颇丰 张华(232——300),字茂先,河北固安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著《博物志》、《张华集》书张契此,五代高僧,明州(浙江奉化)人,人称“布袋和尚”,传为弥勒佛化身 张丽华,南朝陈后主妃,神采艳丽,聪慧强记,后主常抱置膝上,共商军国大事国亡,与后主俱入井,隋军擒而斩之后祀奉为十月芙蓉花神 张元素,字洁古,医学家,金代易州(今河北易县)人,中医易水派创始人著《医学起源》、《医方》、《洁古本草》等书 僧一行,本名张遂,(683——727),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中国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得道高僧精天文,通历法谥一行、大慧禅师著述颇丰,科研成果极多是世界上第一位测量子午线的人 张柬之(625——706),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唐朝著名宰相,以“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恢复李唐社稷而闻名 张亮(?-646),郑州荥阳人,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六名出身寒贱,务农为业,“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太宗即位后,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 张公瑾(594年—632年),字弘慎,魏州繁水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八名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颉利,屡有战功,封邹国公贞观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在襄州都督任上,张公瑾病死,时年仅三十九太宗不避辰日而哭之(古礼及当时风俗,辰日不能哭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改封郯国公 张巡(708年--757年),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名将,安史之乱时,他和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杀伤敌军十二万,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但终究寡不敌众,最后英勇就义[ 4]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又名博物,韶州始兴(今广东韶关始兴县)人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官至平章事(丞相)有《张燕公集》传世,诗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绝唱 张果老,唐代道士,八仙之一,邢州广宗(今邢台广宗县)人张籍,唐代诗人,江苏吴江人,著《张司业集》 张说(667——730),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世居河东(山东永济),官至宰相,谥文贞有《张燕公集》、《张说之集》传世 张继(715——779),唐代诗人,字懿孙,官至检校郎中,湖北襄阳人,著《张祠部诗集》,代表作《枫桥夜泊》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 张煌言(生于泰昌元年,卒于永历十九年即西元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民族英雄张名振(?-1654)字候服,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令江苏省南京市)少时刚直豪爽,颇有谋略,心怀壮志曾和张煌言等领兵三入长江,希图收复明朝失地,但因兵力单弱,无功而返永历八年终因国恨家仇,郁积于心,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卒于舟山军中遗言以所属部卒归张煌言统率,继续抗清 张旭,字伯高,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书法家,以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并称三绝相传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挥洒落笔,有时以发濡墨而书,故世称为张颠、书颠 张士诚(1321~1367年) 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苏省泰县)人元末群雄之一本从事运盐业,后据吴中,自称吴王,后为明将徐达、常遇春所擒,自杀身亡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汉族人,祖籍湖广江陵(今属湖北)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杰出医学家有《景岳全书》巨著传世 张三丰,生卒年不详宋武当道士,所创太极拳术,闻名当时,其法传于后世,称内家拳,又称武当派或作张三峰(2) 名全,一名君宝,号三丰,明朝辽东懿州(今黑山县境)人,生卒年不详因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史称其辟谷数月不饥,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时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廷玉(1672——1755),满清重臣,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学士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在朝辅政五十年官至刑部吏部尚书封三等伯主撰《康熙字典》、《雍正实录》、《明史》、《清会典》配享太庙,其母吴氏封一品夫人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清四川遂宁人,清代名臣、治河专家、清代第一清官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及第,累官吏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史称“清官”、“贤相”是清代268年间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人物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清代名相张鹏翮玄孙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山东莱州知府,著 有《船山诗草》张船山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台公、无竞居士,晚年字号抱冰河北南皮人,人称张香帅,谥号文襄大学士、军机大臣、封建大吏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主要奠基人,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蔷庵江苏海门人,祖籍江苏常熟,大清状元,中国近代杰出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官居三品,历任中央教育总长、实业总长、总商会总长、水里总长等职务先后创办上海海洋大学等,与马相伯和创复旦公学,创佳南通博物馆,军山气象台等创办实业数家,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张氏的现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张氏的现状(张氏历史名人)

张氏的现状

张仪(前?~309年),战国时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政治家、外交家、纵横家、谋略家。鬼谷子门生,相秦惠王,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惠王卒,六国复合纵以背秦,群臣谗之,乃去秦而为魏相。 张良(前 - 前 186年),字子房。汉初名臣,政治家、谋略家。汉初三杰之一。本是韩国公子,《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父平卒。[2]良年少未宦事韩。秦灭韩,良欲为觊齁仇,乃使人击始皇于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隐于下邳,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后为高祖策画定天下,被誉为“第一谋士”。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卒谥文成。 张辟彊(前202年——?)汉初人。留侯张良之子。 为汉惠帝侍中(约相当于皇帝身边的秘书),年少聪慧有远见,曾为丞相陈平解吕后之疑,保全了一班老臣。[3] 张苍(前256年—前152年),西汉丞相,封北平侯,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福宁集乡张大夫寨村人 张骞(?~前114年),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张耳(前264年-前202年),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人。楚汉战争时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后归汉,封为赵王。汉高帝五年薨,谥曰景王。习称赵景王 。张道陵(34~155年),道教的真正创教人,第一天师。本名陵,东汉沛国(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从学者须出五斗米,故世称五斗米道。亦称张天师。著《老子想尔注》等。 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发明人。著述极丰,科研成果极多,有“科圣”之称,有“张衡环形山、张衡小行星”命名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东方朔(前154——前93),本姓张,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西汉辞赋家,官至太中大夫,后人辑有《东方太中集》。 张角(?—184),号天公将军,钜鹿(今河北平乡县)人,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 张鲁(?-216年),字公祺,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张道陵孙,第三代天师(称为系师)。道教奠基人,集大成者。东汉末年道教领导人,割据势力。改革道教,教化百姓,兴建义所,诊治病患。汉末有“天下人望尽在张鲁”之说。后汉中降于曹操,张鲁有十子。时人语曰:“张氏十龙,儒雅温恭。”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三国魏国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大夫庄)人,曹魏著名将领,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征东将军。 张郃(?-231),字隽义,三国魏国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征西将军。 张飞(?~221年),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国蜀汉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与关羽俱事刘备,号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刘备伐吴,飞率兵会合,出兵前为部下所杀。谥桓,五虎将之一 。张任(?~214年),三国蜀郡人(今四川成都)人。刘璋的部下,多次与刘备作战,宴席上舞剑救了刘璋,在落凤坡杀了庞统,最后被诸葛亮的计谋所擒,不降被杀。 张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著名政治家,著《论语注》,谥吴文侯 。张松(?——212),字永年,蜀郡(四川成都人),谋士、官至别驾,助刘备取西川 。张载(?——?),字孟阳,西晋文学家、辞赋家、田园诗人,河北安平人,官至著作郎、中书侍郎。著有《剑阁铭》、《榷论》、《濠汜赋》等。与其弟张协、张亢俱以文学、辞赋著名,史称“三张” 。张协(?——?),字景阳,河北安平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擅长五言诗,与其兄张载齐名,官至中书侍郎,河间内史等。 张亢(?——?),字季阳,河北安平人,西晋文学家,辞赋家,诗人,著述颇丰。 张华(232——300),字茂先,河北固安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著《博物志》、《张华集》书。张契此,五代高僧,明州(浙江奉化)人,人称“布袋和尚”,传为弥勒佛化身。 张丽华,南朝陈后主妃,神采艳丽,聪慧强记,后主常抱置膝上,共商军国大事。国亡,与后主俱入井,隋军擒而斩之。后祀奉为十月芙蓉花神 。张元素,字洁古,医学家,金代易州(今河北易县)人,中医易水派创始人。著《医学起源》、《医方》、《洁古本草》等书 。僧一行,本名张遂,(683——727),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中国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得道高僧。精天文,通历法。谥一行、大慧禅师。著述颇丰,科研成果极多。是世界上第一位测量子午线的人 。张柬之(625——706),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唐朝著名宰相,以“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恢复李唐社稷而闻名 。张亮(?-646),郑州荥阳人,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六名。出身寒贱,务农为业,“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太宗即位后,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 。张公瑾(594年—632年),字弘慎,魏州繁水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八名。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颉利,屡有战功,封邹国公。贞观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在襄州都督任上,张公瑾病死,时年仅三十九。太宗不避辰日而哭之(古礼及当时风俗,辰日不能哭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改封郯国公。 张巡(708年--757年),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名将,安史之乱时,他和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杀伤敌军十二万,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但终究寡不敌众,最后英勇就义。[ 4]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又名博物,韶州始兴(今广东韶关始兴县)人。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官至平章事(丞相)。有《张燕公集》传世,诗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绝唱。 张果老,唐代道士,八仙之一,邢州广宗(今邢台广宗县)人。张籍,唐代诗人,江苏吴江人,著《张司业集》。 张说(667——730),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世居河东(山东永济),官至宰相,谥文贞。有《张燕公集》、《张说之集》传世 。张继(715——779),唐代诗人,字懿孙,官至检校郎中,湖北襄阳人,著《张祠部诗集》,代表作《枫桥夜泊》。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 。张煌言(生于泰昌元年,卒于永历十九年即西元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民族英雄。张名振(?-1654)字候服,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令江苏省南京市)。少时刚直豪爽,颇有谋略,心怀壮志。曾和张煌言等领兵三入长江,希图收复明朝失地,但因兵力单弱,无功而返。永历八年终因国恨家仇,郁积于心,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卒于舟山军中。遗言以所属部卒归张煌言统率,继续抗清 。张旭,字伯高,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书法家,以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并称三绝。相传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挥洒落笔,有时以发濡墨而书,故世称为张颠、书颠。 张士诚(1321~1367年) 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苏省泰县)人。元末群雄之一。本从事运盐业,后据吴中,自称吴王,后为明将徐达、常遇春所擒,自杀身亡。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汉族人,祖籍湖广江陵(今属湖北)。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杰出医学家。有《景岳全书》巨著传世。 张三丰,生卒年不详。宋武当道士,所创太极拳术,闻名当时,其法传于后世,称内家拳,又称武当派。或作张三峰。(2) 名全,一名君宝,号三丰,明朝辽东懿州(今黑山县境)人,生卒年不详。因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史称其辟谷数月不饥,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时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廷玉(1672——1755),满清重臣,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学士。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在朝辅政五十年。官至刑部吏部尚书。封三等伯。主撰《康熙字典》、《雍正实录》、《明史》、《清会典》。配享太庙,其母吴氏封一品夫人。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清四川遂宁人,清代名臣、治河专家、清代第一清官。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及第,累官吏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史称“清官”、“贤相”。是清代268年间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人物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清代名相张鹏翮玄孙。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山东莱州知府,著 有《船山诗草》。张船山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台公、无竞居士,晚年字号抱冰。河北南皮人,人称张香帅,谥号文襄。大学士、军机大臣、封建大吏。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主要奠基人,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蔷庵。江苏海门人,祖籍江苏常熟,大清状元,中国近代杰出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官居三品,历任中央教育总长、实业总长、总商会总长、水里总长等职务。先后创办上海海洋大学等,与马相伯和创复旦公学,创佳南通博物馆,军山气象台等。创办实业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