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问华子,她吃了2年的他汀类药物,但是她的颈动脉斑块没有缩小。她看了一些文章上面说,动脉有了斑块后就不能逆转了,也有一些文章说,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逆转斑块,哪个说法才对,斑块真的可以逆转吗?
华子告诉她,她看的文章结论不同,是因为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动脉斑块。实际上,他汀类药物可以使动脉中的斑块达到“部分逆转”,但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一、动脉斑块到底能不能逆转
当动脉内膜发生了损伤,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会从损伤处进入内膜中。人体中的巨噬细胞会吞噬这些进入动脉内膜中的LDL-C,吞噬了过多LDL-C的巨噬细胞就会转化为泡沫细胞沉积在动脉内膜之中,变成了斑块的脂质核心。
脂质核心周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会分泌细胞外基质包裹住脂质核心,并形成纤维帽覆盖其上。以人类目前的医学水平,如果不破坏动脉内膜,就没有办法把泡沫细胞从中清除,所以传统理论认为动脉斑块一旦形成,就不能逆转。
不过在他汀类药物问世之后,动脉斑块就有了逆转的希望。他汀类药物可以大幅降低LDL-C的水平,有相关的研究发现,当把血液中的LDL-C水平降到2.0mmol/L时,LDL-C就停止向动脉内膜中转入。当把血液中的LDL-C降到1.8mmol/L时,在动脉内膜中处于游离状态的LDL-C就会转回血液。
后续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降低LDL-C水平之外,还可以改善动脉内膜的代谢,对抗LDL-C产生的氧化、炎性反应,并且可以使斑块脂质核心的密度增加,体积缩小。虽然不能完全根除斑块,但通过使斑块的体积缩小可以达到让斑块逆转的效果。
二、他汀类药物逆转斑块的条件
他汀类药物对斑块的“逆转”,是指使斑块体积缩小,而不能使斑块完全逆转消失。但要使斑块的体积缩小,还需要相应的条件。
1、足够低的LDL-C水平:在相关试验中,LDL-C至少要降到1.8mmol/L以下时,才会观察到斑块的逆转。而且有些人的LDL-C要达到1.4mmol/L以下时,才会起到逆转的作用。所以现在有一句话,“如果你的斑块没有逆转,就说明你的LDL-C降得不够低”。
2、足够长的服药时间: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试验中,需要2~4年的持续服药,才观察到斑块体积缩小,而且多数发生在服药4年以上的人群中,服药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
3、与斑块本身性质相关:他汀类药物逆转斑块的本质,是增加斑块密度,缩小斑块体积,让斑块变“硬”。但有些人的斑块本身就是密度较大的硬斑块,没有缩小的空间,只能起到延缓斑块进展的作用。只有对脂质核心较大,密度较小的软斑块,才可能出现明显的逆转效果。
4、对斑块数据的正确解读:做颈动脉超声检查时,两个相乘的数值是斑块的长与宽,代表的是斑块的面积,颈动脉内膜的厚度才代表着斑块的体积。随着年龄的老化,斑块面积有可能会继续增大,但扁平的斑块对身体影响不大,增厚的斑块才会造成动脉狭窄。他汀类药物的逆转会使动脉内膜厚度变薄,但通常不会使斑块面积缩小。
三、不要过于纠结斑块的逆转
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目的,最重要的是稳定斑块作用。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大的危险,是不稳定斑块纤维帽的破溃。破溃的斑块表面会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最终堵塞血管,是造成脑梗死、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因素。
只要斑块没有造成血管的严重狭窄,几乎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只要控制其不破溃就可以了。他汀类药物可以增加斑块的稳定性,使原本不稳定的斑块变成稳定斑块,减少破溃的概率,就可以避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总结一下,他汀类药物可以使斑块发生部分逆转,但要求把LDL-C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而且要持续服药较长的时间,并且斑块的质地偏“软”,才可能出现较明显的逆转效果。
大家要明白一件事,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目标,是延缓斑块进展,增加斑块稳定性,预防斑块破溃,就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了,不必强求出现逆转效果。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