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生活,金戈铁马,许多男儿都曾想过戎马边疆,为祖国效力。而在这些豪情壮志之下,相伴的亦有悲凉壮阔,生离死别。下面这首《渔家傲·秋思》便是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在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所作。我们可以感受感受古时金戈铁马下的铁骨柔情。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最经典的一首词惊艳了千古 范仲淹流传千古之作(1)

这一首《渔家傲》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热爱祖国,思念故乡的真情。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表达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首词上片写景,首句点明了词人此时所在的位置:“塞下”。然后交代时间:“秋来”。环境描写上并没有多余笔墨,仅仅用了一个“异”字,却吊足了人的胃口,让人不得不接着看下去。

范仲淹最经典的一首词惊艳了千古 范仲淹流传千古之作(2)

此处还运用了一个典故,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这个典故的意思主要在于思归和传书。边塞的环境恶劣,秋天更显得萧条,风景也异于平常,连雁子都没有留下来的意愿,更何况人呢。然而军中纪律,国家安危仍需要这些将士驻守边疆。开篇词人便含蓄地表达了一股思乡之情,开门见山,不拘一格。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疾风呼嚎,战马嘶鸣,号角声四起,在听觉上让人感受到边塞的异处,让人震撼。而当中一个“连”字,我们可以理解为先是军中号角吹起,顺带着四面八方的边声响起,所以在这句中的主体便是“号角”。表明在边塞中,一切动静都会随着军中号角声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声音听多了或许单调,却能够在其中接收到一种悲凉壮阔的力量。

范仲淹最经典的一首词惊艳了千古 范仲淹流传千古之作(3)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气势磅礴,我们可以仿佛看到了词人所在的边塞,那里人烟稀少,群山起伏,夕阳西下时,空中飘着一缕缕青烟,此时号角声不断,夹杂着杂乱的边声在这方天地里回荡,在夕阳金色的余晖下,远处有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城门紧闭。简单几个字,却仿佛在将浩大的电影画面呈现出来。

“千嶂”写出了山峰的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犹如一个巨大的屏风,是地势的“异”处。而“长烟”是傍晚时分人们生火煮饭的炊烟与天上的是暮霭结合形成的雾气。在夕阳西下的余晖里,城门紧闭。这一句中用“千嶂”来凸现城池的“孤单”,看似城池弱不禁风,实际上,两者相辅相成,再加上“长烟”加以笼罩,余晖加以“照耀”,城池的形象便逐渐与景物融为一体,更突出了城池的坚固、结实。

范仲淹最经典的一首词惊艳了千古 范仲淹流传千古之作(4)

而城池是否易守难攻,实际上取决于镇守的将士们。因此,词人在场景调度上便将边防驻军推到了画面中心。词的下片便着重于表达边防将士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的核心思想以及灵魂便是下片的开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饮一杯浊酒,酒入愁肠时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然而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此时正是思念之情最为泛滥的时候。这一句给我们展示了军中将士的铁汉柔情,却让人并不觉得突兀,而是合情合理的。

正因为他们思念家乡,热爱那一方土地,此时才尽心尽力地镇守边关。即使夜深时分思念泛滥,这种感觉并不好受,却没有人想着弃甲归家。因为“燕然未勒”,战事未平,归家了又如何安居乐业呢?这句最后一个“计”字更是表明,此刻时将士们自己不打算逃离,这里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将士们的主观感受,提升了整个边关的人物形象。

范仲淹最经典的一首词惊艳了千古 范仲淹流传千古之作(5)

夜深时分“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是在时间上对“长烟落日”的延续。夜里悠悠的羌笛声,与傍晚时分“四面边声连角起”的浩荡形成对比,此时的“悠悠”表现出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再加上夜里气温低下,大地上都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在如此悲凉的环境下,夜里如何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将士,“人不寐”是边塞最真实的写照。此句表明了词人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寒蝉凄切的秋夜里,秋霜落满大地,军营里有无论是将军还是将士均夜不能寐。真是一座城池,装得万般心事。

范仲淹最经典的一首词惊艳了千古 范仲淹流传千古之作(6)

这首词是范仲淹守边愿望和复杂心态的真实袒露。词中给我们展示了边塞的奇观异景,描绘出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也突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

其中更是表现了边关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赤子之心,其中还夹着着守国与思家的矛盾冲突。

对常年在外的将士来说,塞外的风景再“异”,也都习以为常了。回头再读完这一首词,我们会发现在将士们的情感渲染下,词的上片所描写的塞外之景似乎失去了其宽广,豪迈的感觉,反而笼罩了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

这首词上片描写边塞景象,并以风景中的“异”引领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笔。而后通过“雁去”、“角起”、“千嶂”、“孤城”等具象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下片则将时间点过渡到夜晚,借此环境抒发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情景结合,使得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此前,很少有人用词来写边塞生活,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