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石川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交平台是受访家长获取近视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83.6%的受访家长感到现在声称能“治愈近视”的虚假营销现象普遍,83.7%的受访家长认为近视防控虚假营销是儿童青少年护眼之路上的一大“拦路虎”,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孩子有暴力倾向谁才是真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孩子有暴力倾向谁才是真凶
作者:王石川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交平台是受访家长获取近视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83.6%的受访家长感到现在声称能“治愈近视”的虚假营销现象普遍,83.7%的受访家长认为近视防控虚假营销是儿童青少年护眼之路上的一大“拦路虎”。
“拦路虎”这个判断绝非凭空想象,而是有理有据有出处。无论在社交平台上,还是在一些线下门店,总能听到商家不厌其烦地鼓吹“近视可治愈,连高度近视都可根除”,他们的产品“用了就见效,近视能去‘根儿’”,信誓旦旦,言之凿凿。
谁信谁被坑。被坑的不只是钱,还有孩子的眼睛。比如有用户“现身说法”称,在那个虚假营销的品牌被查出问题前,她一直以为近视能治愈,幻想着能通过药品让自己视力恢复正常,便没把爱护眼睛当回事。对待近视的态度不认真,使她的度数迅速上升。这真是交了“智商税”不说,还搭上了眼睛,令人叹息。
近视不可能治愈,“摘镜”没有神药。有业内人士称,“现在近视相关的产品,中医的、西医的,太多太多了。不少产品都存在虚假广告、夸大宣传的现象。”针对这些不良现象,有关部门该整治了!谁来打掉孩子护眼路上的“拦路虎”?
此前,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的通知》,直面治疗近视中出现的虚假营销,既回应了舆论关切,也体现了对儿童青少年视力的关心。
如何整治?相关通知说得很明白:严禁无资质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严厉打击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严控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质量等等。比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从严查处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进行营销宣传的行为,严厉打击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商业广告的行为。换言之,那些误导性表述不管在线上还是在线下,不管在校园内还是在校园外,都是被禁止的。
每当一些商家鼓吹近视可治愈时,总有网友感慨这些商家太短视。其实,他们不是短视,而是见利忘义,为了敛取不义之财,不仅背弃了商业伦理,还涉嫌违法。近视明明不能根治,商家却大肆宣称可治愈,吹嘘自己的产品多么了得,推出的广告虚假成分居多,这既违反了广告法,还涉嫌诈骗。对此,监管部门不可任其存在下去,该出手时一定迅速出重拳,该查处一定依法严惩不贷。
这种治理不能停留于短期行动,而应建立长效机制。毋庸讳言,尽管相关部门一再表态禁止治疗近视的产品出现虚假广告,但一些商家并未意识到其严肃性,而是阳奉阴违,变着花样坑骗学生和家长。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等现象时常出现,禁而不绝,这就倒逼监管部门更新监管方式,实行更精准、更有力的监管之道,真正打掉孩子护眼路上的“拦路虎”。
打掉孩子护眼路上的“拦路虎”并不是句号。家长一看到孩子近视,往往病急乱投医,容易相信一些商家似是而非的观点。为此,有关部门还应尽可能地普及这方面的常识,提醒家长相信科学,到正规医疗机构医治孩子的近视,最大程度压缩不法分子“消费”学生和家长的空间。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归根结底,相关部门要结合深化教育改革,让孩子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以及出台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王石川)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