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过程中很多报道都会用到这次暴雨“超千年一遇”等等的字眼,表明这次降雨强度之高,非常罕见。

五千年一遇的暴雨如何算的(超千年一遇的暴雨是怎么认定的)(1)

郑州7月19日08时-7月20日17时降水实况图

但很多网友还是对“千年一遇”等描述不太明白,“就是一千年才会发生一次的意思吗?”、“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毕竟我们有严格的气象记录是从上个世纪才开始的啊?”、“这说法科学吗?”...在很多评论区里都有这样的留言。

看起来很多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准确,小编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暴雨的“千年一遇”、“百年一遇”这类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是怎么被计算出来的。

五千年一遇的暴雨如何算的(超千年一遇的暴雨是怎么认定的)(2)

从气候学角度看,郑州特大暴雨超千年一遇

首先,先确认“千年一遇”的说法并不等于就是“一千年才能发生一次”,“千年一遇”这种用词其实是暴雨强度计算里的概率学提法,与之相关的是“降雨重现期”这个名词。重现期在气象学里是指:在一定年代的雨量纪录资料统计期内,大于或等于某暴雨强度的降雨,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

五千年一遇的暴雨如何算的(超千年一遇的暴雨是怎么认定的)(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

在中国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里有个暴雨计算公式,用于设计暴雨强度,指导市政规划建设等,公式如下:

五千年一遇的暴雨如何算的(超千年一遇的暴雨是怎么认定的)(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中关于设计暴雨强度的计算式

其中,q是设计暴雨强度值,P是设计重现期(年),P是用年来衡量,描述的时候通常按“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等来表述,该公式适用不同城市的时候,要根据该城市的气象统计数据计算确定相应的降雨参数(A1、C、b、n),每个城市都不一样。。

当在对已发生的暴雨进行描述时,气象部门也会根据通过计量设备测量出的暴雨强度值q的大小,来反求出P值(设计重现期)是多少年。在描述暴雨规模的时候,就会以重现期来描述,也就是我们听到的“超千年一遇”等。

五千年一遇的暴雨如何算的(超千年一遇的暴雨是怎么认定的)(5)

某网友根据郑州暴雨强度公式粗算的重现期P值,仅供参考,在此鸣谢

本次郑州7月20日16-17时,1个小时的降雨量就达到了201mm,3天过程降雨量为640.8mm,气象部门通过计算反求出的P值远超1000,故此将该场降雨称为“超千年一遇”。依据气候学或气象学的评判和计算,是对“超千年一遇”这个用词的唯一的科学的解释。

这类词因为比枯燥的雨量数字更通俗易懂,因此就经常在描述降雨强度或洪水强度时被提及。

五千年一遇的暴雨如何算的(超千年一遇的暴雨是怎么认定的)(6)

这次郑州遭遇“千年一遇”的暴雨的说法被广泛提及

“超千年一遇”的说法的背后代表着概率学的计算,又是对于客观降雨强度的通俗描述,但并不是无凭无据或仅凭主观做出的说法。当然,也绝对不代表等同于“一千年内没有发生过”或“一千年后不会再发生”。

最后,感谢奋斗在抢险救灾一线的城市守护者和所有志愿者们!你们辛苦了!一定要保重身体!

五千年一遇的暴雨如何算的(超千年一遇的暴雨是怎么认定的)(7)

郑州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