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曾这样描述自己三十岁前的时光。

他曾有过一段非常焦虑的时期。

这种焦虑严重到,只要想到年龄问题,就会感到心跳加速。

他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人生失败:想要让工作变得更好,却屡屡碰壁;想要找个人恋爱结婚,却总是遇人不淑。

日复一日,心态失衡,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人生逐渐走向下坡路,却始终无能为力。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三十岁。

当他进入三十岁的世界,人生好像打开了某种通道。

工作开始步入轨道,生活不再陷入困顿。

他不再逼迫自己,开始重新调整步调,从容淡定。

后来,他说:

“那个时候的自己,虽然还没有三十而立,却也三十不惑了。”

30岁后你一定要明白的九个道理(才会恍然明白的4个道理)(1)

三十岁,一个相对于大多数人“成熟”的年纪。

很多人开始逐渐学着做个大人,承担责任,扛下压力。

而那些曾经无法理解的人生道理,也从此刻开始,逐渐清晰。

30岁后你一定要明白的九个道理(才会恍然明白的4个道理)(2)

关于成长:

成长,是一瞬间的事情

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是从哪一刻起,忽然有了责任感的?”

一个回答让人印象深刻:

“看到父母身体佝偻步履蹒跚,看到自己的孩子牙牙学语,忽然想到那句‘老吾老,幼吾幼’的时候。”

人这一生,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慢慢变老,压在我们身上的,除了生活的重担,还有对父母的责任与担当。

有人说,成年并不意味着长大,一个人的成长,也不该用年龄去定义。

十几岁,不代表幼稚;二十岁,也不意味着成熟。

也许每天备受生活折磨的我们,只有在三十岁后,在父母变老的时候,才能真正明白成长的意义。

古代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每当他犯错,母亲总会狠狠教训,以示警戒。

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他长大成人。

韩伯愈心里也明白,母亲的敲打都是为了自己好,所以从小到大,他从来都是不声不响,任凭母亲打。

一次,韩伯愈又做错了一件事,照例挨完母亲的打时,他突然放声大哭。

母亲很是疑惑:“你怎么回事?小时候每次挨打都没有哭,今天是怎么了呢?”

韩伯愈回答说:

“母亲过去打我,我觉得疼,便是知道您身体健康硬朗,还有力气打我。

但今天我却没有感到一丝疼痛,我想大概是因为您身体越来越虚弱了。

想到我能陪您的时间越来越短,就忍不住想哭了。”

年轻时候,我们总觉得父母永远不会变老。

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看着父母从茂密黑发到华发渐生;看着他们因为一点小事便手足无措,看着他们对自己的小心翼翼。

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已长大成人,成为父母的依靠。

也许就像网上的那句话:

“十八岁生日那天是法律上承认的成年,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长大。

真的变成大人其实是一瞬间的事情,别人都不知道,只有你知道的那一瞬间。

你的内心从此改变,开始感受到生活的重要,那一瞬间,你就一个人悄悄长大了。”

成长,就是这样突如其来的。

也许上一秒还像孩子一样在胡闹,下一秒便必须扛起生活的责任。

也是那时候才明白:原来长大,真的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30岁后你一定要明白的九个道理(才会恍然明白的4个道理)(3)

30岁后你一定要明白的九个道理(才会恍然明白的4个道理)(4)

关于成功:

所有的成功,其实都是大器晚成

前段时间,一位网友提问:“三十岁一事无成算不算失败?”

其中一个回答说:

“不算。三十岁,没有成功不代表自己不行;没有实现人生大业,不代表自己不努力。

成功的背后,是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

三十岁到了,什么都没做成,只是我们积存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发挥实力的时候。”

短短几句话,道出无数年轻人的心声。

现代社会,很多人觉得三十岁等于事业有成,所以拼命努力,一刻不敢停歇。

可成功之路哪有这样简单,太过急功近利,只会让自己陷入绝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也无法一天变强大。

接受自己“一事无成”的三十岁,沉得住气,才能厚积薄发。

近几年,演员张译终于凭借扎实的演技,获得大家认可。

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这条路,他走了15年。

20岁,张译考进了北京战友话剧团,也因此成为学员班中唯一一个没有戏演的学生。

当同班同学能够独当一面,在外奔波拍戏时,只有他一个人在剧组跑龙套。

这一跑就是10年,直到30岁,张译仍然不被观众熟知。

他没有放弃,也不焦躁,而是在此期间,不断磨炼演技。

直到电视剧《士兵突击》筹备阶段,在一位导演的推荐下,成功获得“史今”的角色。

而史班长的成功,也让所有人看到了张译的精湛演技,了解这个大器晚成的实力派。

2015年,张译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这一年,他三十七岁,而他的演艺道路,才刚刚开始。

30岁后你一定要明白的九个道理(才会恍然明白的4个道理)(5)

莫言曾在人人都追求趁早出名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

“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

这世上,从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

年少有为固然可喜,但大器晚成才是人生常态。

不用太过在意三十岁的一事无成,因为这才是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

人生这条路,总有人比你走得快。

我们想要的,也不只是速度,更要追求人生的质量。

跟随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全力做好身边的事。

回报也许会慢,但永远不会缺席。

30岁后你一定要明白的九个道理(才会恍然明白的4个道理)(6)

关于婚姻:

你过得幸福,就是父母的幸福

“什么年纪该做什么样的事。”

这句话,相信许多人都有听过。

年轻的时候,对很多事情不太在意,总想着自己还有时间,还能慢慢去做。

可当迈入三十岁,那些在自己看来“遥远”的人生之事,便成了父母心中的一块大石。

父母这一生,都在为孩子操劳。

小时候关心学业,长大了操心事业,关注恋爱,担忧结婚。

好像他们的一辈子,都在围绕着孩子生活。

而那些在自己看来顺其自然的事,到了父母眼中就成为一种责任。

而孩子过得好不好,则是他们责任的一种体现。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对夫妻的故事。

17年前,小玉被检查出乳腺癌,虽然及时住进了医院,但她却十分消极。

丈夫知道后毫不犹豫地辞了职,每天什么都不做,只在医院照顾小玉。

要知道,在此之前,一直都是小玉在照顾他,而这一次,两人却交换了角色,丈夫主动承担起责任。

尤其是在小玉刚做完手术的那段时间,夏季夜晚,病房闷热不堪,小玉的伤口又痒又痛。

看着妻子难受的模样,丈夫拿起扇子一会儿左边,一会儿右边,不停地为小玉散热。

后来,小玉的母亲谈到这件事情时说:

“之前你住院,看到他为你忙前忙后,我才放下心。

以前总觉得你付出多一些,害怕你过得不开心,现在看他对你这样上心,我也就放心了。”

放心,是父母对子女最大的宽慰。

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比看着孩子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更为重要。

因为他们知道,婚姻与爱情不一样:爱情是两个人,一个世界;可婚姻却是有好多人,整个世界。

作为父母,他们希望儿女能够与喜爱的人结婚,却又害怕因为自己的缘故,而让儿女过得不幸。

他们无法左右儿女,却仍然希望能够多帮他们一把。

毕竟,孩子过得好,就是父母最大的责任。

30岁后你一定要明白的九个道理(才会恍然明白的4个道理)(7)

30岁后你一定要明白的九个道理(才会恍然明白的4个道理)(8)

关于赚钱:

有计划地存钱,才是成年人最大的安全感

三十岁后,对于金钱愈发敏感。

开始懂得生活的无奈,也明白金钱的重要。

不再抱有天真的幻想,相比爱情,开始更加追求“面包”。

而我们,也渐渐懂得了大人口中的“把钱花在刀刃上”,究竟有多重要。

三十岁,开始对赚钱有了更多的兴趣。

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日常薪资,心心念念地便是如何赚更多的钱。

因为我们明白:这个世界,有钱,才是最大的底气。

知乎上有一个热帖,问题是:“存钱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其中点赞最高的一条回答,来自于一位演员:

“我努力赚钱存钱,为自己建立一个账户。

这样每当我不喜欢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就可以有底气的甩手走人,对折磨我的人说:‘去你的吧,我有钱’!”

生活中很多人都说自己爱钱。

可是我想,他们所谓的爱钱,是爱钱给自己的底气,给自己能说“不”的权利,也给自己抵抗风险的能力。

主持人窦文涛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早年的时候,窦文涛对钱的态度一直很任性,该吃吃,该喝喝。

以至于,工作多年,却一分钱都没有存下来。

直到他母亲生病住院,每天面对流水般的花费,大几千的医药费。

他才彻底改变了想法:原来一个人没有存款,竟然这样没有底气。

后来,他开始频繁接触曾经让自己觉得“丢人”的工作,商演、广告,连婚礼主持,只要合适,来者不拒。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份工作,都是为母亲续命的根本。

曾在书中看过这样一句话:

“存钱其实是一场修行,一场与欲望较量的修行。”

经历过年轻时的荒唐,就别再“今朝有酒今朝醉”,别再认为花钱才是爱自己。

因为那些用金钱堆出来的面子,远没有存下来的钱能给你底气。

“钱重不重要,不在于你,而在于你什么时候需要用到。”

好好赚钱,努力存钱。

因为有钱最大的好处,就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做错了什么事,钱都能及时弥补。

钱钟书说: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三十岁,像是一道不得不跨越的坎,那些曾经肆意逃避的东西,到了这个年纪,生活都会抛给你。

有人说,三十岁是一个焦虑的年纪。

要面对曾经的难题,体会生活的压力,承担更多的责任。

褪去天真的外衣,露出成长的内里,我们也在这个时候,成为自己的依靠,成为父母的支柱。

也许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终将开始接受不愿接受的,放下曾经执着的,面对不愿面对的,承担应该承担的。

往后的日子里,愿每个人都能在“长大成人”的道路上,冷静清醒地过好这一生。

点亮在看,与大家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