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襄阳籍的诗人(lt长歌行gt)(1)

古诗精讲:

什么是乐府诗呢?

在我国古代的周朝,天子专门设立了采诗官来采集民歌。到了汉朝,皇帝对民歌更加重视,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来进行管理,这个机构就叫作“乐府”,由乐府收集整理的民歌就叫“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又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而我们的大汉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共有400多年历史,留下了极其丰富的乐府作品。

这首《长歌行》是一首汉代的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

郭茂倩,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生活在北宋神宗和哲宗在位期间。他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本人也是朝廷的官员,曾经担任过河南府法曹参军,相当于现在省级主管法制的官职。

郭茂倩自幼熟知音律,才气非凡,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利用业余时间,整理收集古代流传下来的诗词,历经数年编撰完成《乐府诗集》。《乐府诗集》全书共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是一部继《诗经▪风》之后,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重要典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誉该书“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可以说,郭茂倩没有在法制工作上做出成绩,却因编撰《乐府诗集》而扬名后世,堪称因“不务正业”成功的典范。

诗的开头从园中葵起调,“托物起兴”。“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葵”是一种蔬菜,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因为有了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接下来,诗人用“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表达了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就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和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紧接着诗人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蒸发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

最后,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出果实。人却不同,在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反而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长歌行》是一首极富教育意义的励志诗歌。全诗看起来平淡,甚至有些口语化,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很受启发。尤其是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百年来更是出言警策,催人奋起。生命的流逝毕竟不同于晨昏变化和四季更替,不是周而复始,而是一去不返,所以只有及时的努力,才能不虚度年华。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这首诗吧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词讲解:

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关于襄阳籍的诗人(lt长歌行gt)(2)

关于襄阳籍的诗人(lt长歌行gt)(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