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地处里下河腹部,总面积23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5.4万亩,水面面积87万亩,有20个湖泊湖荡、1万多条河流,湖泊湖荡数占里下河地区一半,是河湖密布、沟汊纵横、渔耕相依的水乡大田园,属于典型完整的水乡湿地平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70.4%兴化自古人文辈出、底蕴深厚,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有“板桥故里”、“水浒摇篮”、“国象之乡”、“小说之乡”的美称,是郑板桥、施耐庵、毕飞宇等古今文学大师的桑梓之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积淀丰厚的文化传承,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了厚重的基础2016年2月,兴化成为泰州唯一、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兴化旅游区规划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兴化旅游区规划图(兴化围绕建设江苏)

兴化旅游区规划图

兴化市地处里下河腹部,总面积23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5.4万亩,水面面积87万亩,有20个湖泊湖荡、1万多条河流,湖泊湖荡数占里下河地区一半,是河湖密布、沟汊纵横、渔耕相依的水乡大田园,属于典型完整的水乡湿地平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70.4%。兴化自古人文辈出、底蕴深厚,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有“板桥故里”、“水浒摇篮”、“国象之乡”、“小说之乡”的美称,是郑板桥、施耐庵、毕飞宇等古今文学大师的桑梓之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积淀丰厚的文化传承,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了厚重的基础。2016年2月,兴化成为泰州唯一、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兴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 “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 的精神,围绕建设江苏“大公园”,精准发力,积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坚持规划引领 在统筹谋划上高点定位

在编制“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兴化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市战略性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来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该市聘请北京国内顶级旅游规划编制院所组成专门团队,按照“全域兴化、如诗如画”、“城乡皆旅游、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加强与土地利用、城乡统筹、生态保护、田园乡村建设等相关规划的有机衔接,相互融合,编制了《兴化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兴化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规划统领兴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全域旅游创建工作。

坚持硬件过硬 在项目建设上彰显特色

到兴化旅游“游什么”、“看什么”、“看哪里”?围绕这些发展旅游产业的必答题,全市上下着力抓好旅游项目招商,把兴化旅游资源的“聚宝盆”转化为旅游产品的“万花筒”,从而把兴化故事讲得更美好、更传神、更精彩。在全力打造好“千垛菜花”和“水上森林”两大核心景区的同时,得胜湖、平旺湖两大旗舰旅游开发项目正全力推进,同时规划建设彰显“梦水乡”意境的梦水乡廊桥夜游项目。大邹康养花海、兴东知音花山花海景观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建设。徐马荒生态湿地、施耐庵文化园、沙沟古镇渔文化等一批旅游开发储备项目也正在抓紧对外招商洽谈。到目前为止,该市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景区3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省星级乡村旅游点13家。

坚持优化功能 在完善配套上补齐短板

城市环境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基础。该市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在配套完善上下功夫。

推进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为了使每一位来兴化旅游的客人能够宾至如归,在城区高速出口处的黄金地段,投入4000万元规划建设综合性、现代化的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之前,该市已经在长途车站建成旅游集散中心。

提升内外交通出行环境。 “十三五”以来,以“立体交通”为目标,计划五年内投入170亿,全力打造通用机场、城际铁路、高速以及一批重点交通工程。目前一批对外交通工程和重点景区连接线竣工投入使用,兴泰高速将于近期全面通车,大大提升了外地游客交通便捷的满意度。

实施旅游厕所改造项目。按照“新建厕所刚需配置、景区厕所改造提升、城市公厕提档升级”的要求,实施旅游厕所三年提升计划。今年重点实施旅游景区、城区重要干道、重点景点的旅游厕所改造,年底前将陆续完成旅游公厕的新建改造任务。

加快旅游标识系统完善。从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和适应自助游趋势的需要,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统一制作旅游标识系统,全面完善景区、景点、乡镇、街道出入口、车站等重要交通节点指引标识引导服务功能。

构建安全放心旅游环境。创新体制机制,组建了兴化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中队、旅游市场监管分局,率先建立起旅游商品无理由退换制度,在菜花节等旅游旺季有力保障了旅游市场秩序,极大地提升了兴化旅游形象。

坚持生态发展 在打造“大公园”上精准发力

保护好生态、守住绿色家底,是兴化最大的资源优势。近两年来,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围绕早日把兴化这个水乡大田园建成江苏“大公园”目标,该市坚定不移地迈开脚步:

守住底色,千方百计保持生态空间的支撑性。兴化市将521平方公里的西北部地区作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严禁引入工业项目,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红线区域差别化考核政策,保护水林田湖荡特有的自然风貌,着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制定了《里下河(兴化市)湖泊湖荡退圩还湖专项规划》,扎实推进大纵湖、得胜湖、平旺湖等退渔还湖工程,使得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推行“特色乡村”建设,千方百计传承乡土文化。兴化是有风景、有底蕴、有活力的地方,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渔文化、旅游文化等内容,彰显了乡村文化价值。该市率先启动了“特色乡村”打造,按照省委要求,目前又启动了“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力求按照高等级乡村旅游发展和全域旅游创建要求,有序推进田园乡村建设,再现水乡传统生活风貌,塑造和彰显里下河独特田园水乡魅力。

注重提升产业特色,千方百计培育产业品牌。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市推进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两个国家级项目为契机,打造百万亩粮食生产区、百万亩生态健康养殖区和百万亩水乡生态涵养区“三个百万亩”工程,建成8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兴化大米、龙香芋、大闸蟹等七类农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成国家唯一一家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示范区。

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共建共享生态经济。抢抓里下河生态经济实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等有利契机,围绕打造江苏“大公园”,走出一条生态环保、旅游兴旺、共建共享、百姓小康的全域旅游创建之路。具体做到三个“着力”,即着力抓好生态项目,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增强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种好风景、卖好风景”;着力打造田园乡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文化、民宿等旅游新业态,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坚持共建共享 在推进工作上形成合力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2016年兴化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2017年市人代会均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庄严的号召,要求以创建示范区为抓手,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理顺管理体制,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手段,推动和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激发创建热情。兴化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各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常委、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对全市筛选确定的14个旅游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每个项目由一名市委常委或副市长和一名市有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挂钩负责,从组织领导的机制保障上,把旅游重大项目的招商建设由“纸上谈兵”,变为“沙场点兵”,从而确保实现旅游重大项目招引建设的突破。

强化保障措施。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旅游专项资金,统筹其他8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对旅游宣传促销、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旅游奖励等,并引导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发展投入,形成了社会化多元投入机制,打破了长期以来影响旅游发展的资金瓶颈。

做好旅游宣传。近年来,分别在央视“新闻30分”、“朝闻天下”等栏目投放广告,《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环球时报》均对该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过跟踪宣传报道。在全市重要交通节点、户外大屏等投放全域旅游创建宣传广告,开设全域旅游创建电视、报纸专栏,并通过举办全域旅游大讲堂、中国旅游日广场宣传等活动,让更多的市民深入了解旅游,积极参与创建,形成浓烈的环境舆论氛围。(兴化市旅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