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大学官方网站消息,日前李水城、陈学彬、任晓明、熊澄宇、张法、房宁、吕建福等7位文科讲席教授全职加盟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和校长李言荣为这7位名师颁发了文科讲席教授聘书,并对他们全职加盟四川大学表示欢迎,希望各位教授在未来的工作中,为学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据了解, 这7位教授均来自知名高校,自各自领域都有一定的贡献。

南开大学李川川(南开大学等名校多位文科教授全职加盟四川大学)(1)

四川大学

第一位、李水城

李水城教授此前在北京大学考古学院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盐业考古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资料介绍,李水城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在四川省历史博物馆工作,三年后又攻读北京大学考古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大学任教至今。

李水城表示,四川大学在考古学领域很有优势,未来将加强与相关文博单位的合作,在成渝地区、南方丝绸之路以及三星堆的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位、陈学彬

资料介绍,陈学彬是我国金融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其长期从事货币理论与政策等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荣获多项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陈学彬此前长期在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2002年10月开始担任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不过其本身就是四川人,而且本科也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学专业,此次全职加盟四川大学,也算是回归母校,为母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聘任会上,陈学彬表示,作为川大校友能再次回到母校,助力母校发展倍感光荣。在谈及川大经济学学科未来如何发展时,他认为,川大应用经济学科基础非常好,下一步将建议学校加大支持力度,搭建“信息 金融”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平台,引领川大金融学科的发展。

第三位、任晓明

任晓明教授有多所高校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南开大学哲学院任教,其中在90年代曾兼任四川自修大学副校长和西南大学教授。多部专著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任晓明在发言中表示,未来将打造一支有特色的川大哲学学科队伍,促进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学科交叉平台,在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第四位、熊澄宇

南开大学李川川(南开大学等名校多位文科教授全职加盟四川大学)(2)

熊澄宇教授

熊澄宇此前是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学科战略研究。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他参与创建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不仅长期在学院和清华大学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他还是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作为主讲专家为政治局学习作报告。

熊澄宇表示,川大率先在全国聘请文科讲席教授是用人体制的创新,他建议学校要大力加强新文科建设,不断深化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与社会发展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强化人文社科研究的原创性、差异性和唯一性,不断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推动人才团队建设,进一步开拓视野、提高站位,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服务。

第五位、张法

张法此前是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其本科就读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长期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任教,后加盟浙江师范大学。资料介绍,张法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艺术学、美学等领域的研究。在艺术学领域成绩突出,先后发表独著18部,其中《中国美学史》《美学导论》等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

第六位、房宁

南开大学李川川(南开大学等名校多位文科教授全职加盟四川大学)(3)

房宁教授

房宁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也是我国的智囊型人物、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多次为高层领导学习作报告,还多次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要调研和理论文章的起草工作。

房宁表示,作为讲席教授未来将集中精力为川大培养更多的中青年人才,带领学科进入更主流的平台发出川大声音。他还建议学校进一步整合学科力量,通过重大项目和课题来凝聚人才、锻炼队伍。同时,进一步加强政治学科的实践性,在科学化、国际化方面加大发展力度。

第七位、吕建福

吕建福是我国汉传密教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陕西师范大学宗教学学科带头人。其本科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毕业后先后在青海省社科院、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单位从事宗教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一项,并在海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