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除了被人熟知的娱乐城与老城,也有包含清新乡村气息的路环岛,人口密度最少、地势最高,澳门大部分远足径、海滩和郊野公园都在岛上,是逃离光怪陆离的一隅。以前澳门人都认为路环岛是乡下,现在却喜欢来乡村旅游、度假,感受路环乡情,思古寻幽。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1)

路环岛有海、有村、有古庙,还有吃喝,都在圣方济各圣堂一带的海边。下了巴士,车站就是恩尼斯总统前地,纪念澳门的葡萄牙总统恩尼斯首次访问澳门而命名。旅客们下车后都去寻找安德鲁饼店,品尝始祖级的澳门葡式蛋挞,而我则更痴迷于寻访路环岛的庙宇等古迹,拍摄街道上老房子墙壁上的艺术涂鸦。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2)

路环卫生站左边有两条小巷,叫商客街和中街,沿着中街小巷前行到 “水泉公地”,红色的房子左边有个很小的门,就是路环观音古庙后门,正门在另一侧,白墙壁上才有“观音古庙”。这座小庙是嘉庆年间岛上渔民筹建的,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路环的四大古庙之一。我去的时候,刚好在全面维修,只能拍到门,门前的牌匾彰显着它的年代。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3)

出观音庙大门左转,沿国民巷走到斜对面半坡上的路环天后古庙,是路环四大古庙中最大的,庙前广场能看到横琴岛之间的海。路环天后古庙建于1763年,是澳门离岛最古老的庙宇,至今还保留着一座两百多年的古钟、一块“德垂泽国”清朝牌匾和三条酒船。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4)

庙中的四合院天井中,“德垂泽国”牌匾下,有一个四方小亭就是“拜亭”,曾经是当地乡绅决议大事的地方,类似村公所。庙堂的左边放着一条酒船,上有一尊天后元君像和几个护卫,风帆上书“神恩庇佑、风调雨顺、一本万利”,渔民们曾在此祈求出海打鱼平平安安。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5)

沿着船铺街左行,不远处的海边就是谭公庙,是路环四大古庙中香火最旺的。庙里的镇庙之宝,是谭公像右侧摆着的一条两米左右的红色鱼骨龙舟,下面放置着几根一般长的鲸鱼骨。庙里的管理员说,这条上百年历史的龙舟也是由鲸骨雕制而成, 龙头龙尾都是后接上去。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6)

来谭公庙朝拜的人相信摸了龙舟会顺风顺水,为了保护鲸鱼骨龙舟,外面刷了一层红漆,上面划船的小人,看起来像是清朝的服制。右边挂盘香的棚子,左侧大树下,有一个 “鹅”字大石,和一座小小的土地庙,绕到谭公庙背后的坡上,透过屋脊可以看到珠海的横琴岛。以前从珠海去过横琴岛,那时候海上搭着的一些棚子,是吃蚝等海鲜的地方,现在已经是高楼林立。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7)

庙前沿海的路叫十月初五,往回走行至船铺前地巷右转,再到船铺街右转,一路多是过去的老房子,新刷成浪漫的浅黄色,有的墙壁上还有彩色涂鸦,虽然没有旧屋特有的古朴,却也焕发着本土居民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8)

民居门口的墙上,通常都有小香炉或香案,写着“天官赐福”,燃几炷香,有的还摆着供果。早年路环岛的居民不少是广东和福建迁来的,依然保留着过去的风俗,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公”(三界爷),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9)

船铺街走到一幢1968建的小楼前,是路环的造船分会,门前往海边走去,左边是1911年建的老图书馆。这座浅黄的图书馆格外显眼,六根罗马柱撑起的门廊,前身为路环议事公局学校。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10)

沿海走几步就到了澳门马忌士前地,是一座有纪念碑的小广场,尽头是1928年修建的路环圣方济各圣堂。1910年,18名学童在岛上被海盗绑架,葡萄牙军队激战一个月消灭了海盗,岛上居民也饱受战难之殇,于是修建了这座“战胜海盗纪念碑”。葡萄牙人借助消灭海盗的机会,对澳门和路环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控制。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11)

四百多年前,第一位来华的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从日本到达广东江门,在上川岛病逝,其臂骨圣镯被放入银色骨箱,保存在路环圣方济各圣堂,沙勿略被罗马教皇封为圣徒,此后更多的传教士进入澳门,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影响深远。教堂的管理员说,路环岛在每年的台风季,海水会漫进教堂,常有半米深,为保护圣镯,送至澳门岗顶前地的圣若瑟修院收藏。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12)

路环圣方济各圣堂是一座巴洛克式白色和淡黄的建筑,有一座小钟楼,两侧各一条有拱门的走廊,巨大的树干穿破走廊,而在两边走廊内有两家餐馆不容小觑,一家入选2018年澳门米其林的陈胜记餐馆,店铺虽小,古法陈皮鸭是招牌一绝;对面一家是吃葡国菜的雅息花园餐厅,在澳门口碑不错,招牌菜是原个菠萝海鲜焗饭。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13)

在屠场前地,一条水泥栈道伸向海中,像是过去的小码头。白鹭优雅掠过,拂动海边的芦草,远处的海上铁皮棚屋是澳门最后的渔村。海中用木柱支撑的棚屋,像是干瘦的孩子危危站在水里,支撑着一户户人生。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14)

1865年建成的路环三圣宫就在其中,庙里珍藏着铜牌古钟,供奉的金花娘娘、观音娘娘及华光大师“三圣”,仅有一间小屋供奉,香火不绝,守护着居民们求子的心愿,默默保佑孩童平安。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15)

海上棚屋有不少餐馆和海产干货店,对面有家路环码头面馆,美食家蔡澜也来尝过招牌鱼翅汤面,墨鱼扒面和栋笃鸡丝捞面也很受欢迎。老板的父亲就是一家海产干货店主,他说过去最好的鱼翅是天九翅,现在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让捕捞,也不能买卖了。不过路环码头面馆的各种海鲜面依然是本地必吃的美食,尝试了一碗招牌捞面,面汤浓稠,食材地道,鲜味入面。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16)

1873年建成的路环码头,当时澳门半岛到路环岛要从这里上岸,还有定期航线开往内地。大桥连通路环岛之后,码头失去了它的重要地位。路环渔村的渔民也早已不再捕鱼,渔村成了路环岛过去的一个符号,和澳门的一段历史。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17)

路环岛旅行贴士:15、25、26、50、21A、26A路巴士均可到恩尼斯总统前地。路环岛海滨渔村全程徒步时间约30分钟。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18)

本游记部分内容摘自我最新出版的《不工作,去海岛:粤港澳大湾区的蓝色恋曲》一书,未经本人和出版社同意,禁止以其任何人名义发布本游记图文(包括且不限于截图、截屏、转换为视频等方式)。

走遍澳门的每个角落(澳门繁华都市里寻找渐远的乡情)(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