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读论语##十万总裁学论语#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 “夫子自道也。”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孔子养生的名言论语(为思想的新陈代谢)(1)

上节课我们讲了自修自省之道,说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遇见何人何事,都该从自我出发,向内自省,不断提升自我的觉知和觉悟,才能见天地、见万物、见众生、见自我。论语所谓的为学和修道,核心就在于此了。

上节在这些方面说的都是别人的故事,都是用别人的典故来论述这个自修自省的道理。那么孔子自己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这一节,我们来学习孔子的以身示范是如何做到的。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 “夫子自道也。”

孔子说,做一个君子有三条,我都不具备,感觉还差得太远。这三条就是:仁、智、勇。仁,以天道御人道,自然无忧无虑;智,以人道处事不惊,自然通透无惑;勇,以忠信义临危处之,自然无所畏惧。

仁智勇,都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修行,因为对天道、人道和自我的认知就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的五官都是能力所及极其有限,而思想和头脑也只是基于五官的感性认知进行加工整理而已。

所以,仁智勇,是一个永不止歇的认知过程。大到宇宙外太空,小到微尘粒子量子,这天道、人道和自我,都是永远无法全部认知的存在。

面对如此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而已,只是所见的天空大小不同,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也都是盲人摸象,都是各执一词,难免偏颇片面。

孔子感受到了世界的博大,人伦的复杂和自我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所以,自己在不断提升中,孜孜不倦。

听完孔子这么说,聪明的子贡评价说,夫子自道也。说这君子三德说的不正是老师您自己吗?在子贡看来,孔子是做到了仁智勇的人。如果说孔子自己做不到,那子贡这些学生们就更做不到了。

子贡的意思是说,自己和老师的差距问题。孔子说自己无能,做不到三德,真的不是谦虚,而是一种真正的自省自觉带来的无知感,一种惶恐。

学无止境,学习的真正价值在于不断扩展认知的边界,而这边界一旦被扩展了一次,就会上瘾。总是不断尝试去扩展再扩展,延伸再延伸,因为那种见之前所不见的新鲜发现是最难以抵制的诱惑。

1990年人类发射了哈勃天文望远镜,这是人类探索无限外太空非常重要的天眼,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的发现。而去年年底,又发射了精度更高,看得更远的韦伯望远镜。

同时,量子力学也在蓬勃发展,不断突破人类认知的极限。生命科学、基因工程,成果不断。虽然这些,孔子所在的时代没有看到和经历,但他知道这些都是必然的。

人类一代代薪火相传,智慧就是在不断升级迭代,为的就是认知提升,对世界、对万物、对众生、对自己的认知。所以,真正谦虚的人不是自大的虚伪,而是的确感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

一个人再强大再智慧,也仅仅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土地里的一粒沙而已。只有那些无知愚昧的人才常常感到自己的无所不能。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贡有一次批评人家,被孔子看到了。就说,这子贡真是个贤人呀,看来他自己都做得很好了,才去指责别人的不是了吧,我可没有那个闲工夫,提升自己还来不及呢。

总是能看到别人的不是,挑三拣四的人,都应该检讨一下自我,自我批评比批评别人更重要。

孔子的意思,不是说不能指导指教别人,而是说在指教指导别人之前,要检讨自己有没有做到,能不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就不要对别人指手画脚,还是先把自己做好更重要。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因为别人怎么看自己,了不了解自己,理不理解自己,这些都不值得担心。因为每个人对我们的认知和判断一定是不同的,一千个人眼里就会有一千个林妹妹。

我们无法就着别人的看法去活着,真正应该担心的是自己的能力有没有。什么能力呢?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

能力决定实力,实力决定尊严。如果自己无能为力,去批评指责、指导别人,就是一个笑话。有那个时间,要赶快去提升自己才对。

生存和发展,需要客观资源,但主观能力更重要。因为资源都是公平的,就摆在那里,人人平等。

同一时代,同一国家,同一行业,同一公司,同一团队,人还是会分出三六九等。你说这是什么原因?客观资源都一样,就是每个人运用资源的能力不同导致的。

时间、精力、体力、金钱、人脉、信用、思维......这些也是资源。所以,真正的贤德,都是如饥似渴地内求,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内在价值、内涵,远比外包装更重要。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而在这个追求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就是专注全力以赴,不要去凭空猜测别人会欺骗你,处处防着别人,让自己处于担惊受怕的境地。这种对外界过分敏感的人,又怎么能静下心来内求内生呢?

那么基本的安全感从哪里来呢?就是智慧。能够看透,对所处的环境,可能遇到的伤害提前知道。一个刚入行的新人,是多么脆弱!因为他们看不清保险销售的规律。

遇到的小挫折,那些司空见惯的,也变得比天都大。天天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又怎么能静下心来与客户沟通,有真实的洞见呢?

不胡乱猜测客户的拒绝,不怀疑别人说的,不是要你傻傻地相信;而是要像你看着自己两岁的孩子在你面前抖机灵一样的,你一看能看透小孩子的心思,哪里还会被其左右呢?

这便是智慧,是经历、经验和认知提升之后能带给你的。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微生亩看到孔子忙忙碌碌四处讲学传道有些不理解,就对孔子说,你每天忙个啥呢?就属你口才好吗?到处去卖弄。

再伟大的人,在老人眼里都是孩子,是不是?微生亩,显然是个老者,就像我妈妈经常教育我一样。在我妈妈眼里,儿子就是孩子,多大都是孩子。

孔子说,老人家,我哪里有什么口才可以去卖弄的?疾固也,我是担心自己不走出去,不把自己所思所想说出去,就会成为一个固步自封、刚愎自用的人。教学相长而已。

我讲给别人的越多,我自己思考得也越多,收获的就更多。原来,孔子的讲学是从内修开始的,这才是出发点。没有这样的行动和经历,又哪里来的智慧呢?

就像我天天早上给你们讲论语,我真的不是怀着什么伟大的利他的使命才这么做,而是内修内省的过程。所以要感谢你们陪着我,督促我,期待我。天天讲,收获最大的当然是我自己。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思想要不混乱,不断成熟,就需要开放,要新陈代谢。

好了,今天我们讲了孔子对自己的剖析,对自省内修相信大家有了一个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讲孔子的内修,是怎么修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