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原话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1)

日寇东进,犯我中华,我中华儿女,不愿忍受亡国之痛,拿起刀枪,奋起抵抗。自甲午年起,时长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地侵略的第一次的完全胜利。此战,尽管中国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但却换来了中国人挺直的脊梁。

1937年的冬天,似诗的南京飘起了雪,但却没人会停匆匆赶路的步伐来欣赏这雪花笼罩的江南小镇。从前车水马龙的街头也变得分外肃杀,断壁残垣间,不时传来几声年幼的哭啼。尽管国都沦陷,但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无数的仁人志士握紧了自己的拳头。从此,在这片神州土地上,反抗的身影无处不在。幻想着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倭寇,也不得不被卷入了这场拉锯战中。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原话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2)

面对中日悬殊的国力,毛主席审时度势,认为中国若想在这场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就要利用自己国土的纵深与人民群众的海洋,深思熟虑写下《论持久战》一书。

北平、台儿庄、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常德、昆明……一座座城市,承载的除了流淌千载的厚重历史,更有在这场战争中华夏儿女反抗外辱的热血!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原话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3)

为了等到了日本天皇下达停战诏书的那一天,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战争英雄,不断地在世界上最热爱和平的中国人的土地上书写。他们的名字也许未被世人所铭记,但他们的故事却被一代代地传颂。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原话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4)

与战士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那些贪生怕死甘愿为奴的倭狗。丢下自己麾下的壮士们临阵脱逃的所谓将领,甚至还有身居高层却选择卖国求荣的革命元老,不知他们见到被士兵的鲜血浸染的土地时,会不会从睡梦中惊醒,又会不会受到良心的拷问?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原话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5)

终于,在1945年的9月2号,在那个闷热的夏天里,在太平洋的那艘军舰上,在伴着海腥味的暖风中,在布满弹孔的甲板上,日本正式向盟军无条件投降。那一天,万人空巷,全国百姓喜极而泣,奔走相告。甚至连一直冲在前线的报社也不知如何表述自身的喜悦,写下"日本投降矣"五个大字,敬告世人,我们终于胜利了!

值此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之际,身为当代的武警战士,我愿向争取民族之自由、国家之独立的先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安邦抗日举兵戎,浴血沙场屡建功,

救国忠魂芳万代,留名万代悼英雄。

领袖英明韬略著,金瓯完整国威扬,

神州今日东方屹,往事犹新不可忘。

(郭 凯 伦 李卓锐)

,